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陳達希」,歡迎關注!
蜂蜜成世界造假率第三高的產品,以為吃的是蜜蜂所釀,其實並不是
來源:2020-10-06 17:00
根據9月月底的《鏡報》消息:美國合規管理公司Decernis的食品造假資料庫顯示:蜂蜜是僅次於牛奶和橄欖油的第三大造假食品。很多人自以為喝到的是蜂蜜,其實並不是,實際上可能只是玉米糖漿。
全球假蜂蜜的確切數量是有爭議的。由活動人士和行業成員組成的「蜂蜜真性項目」(Honey Authenticity Project)協會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假冒或摻假蜂蜜的比例為33%。2018年對澳大利亞銷售的蜂蜜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27%的被檢測產品是假的或混合了其他成分。
具體到美國的數字很難得到,但是一位律師認為這個數字高達70%,他曾主持過幾起指控蜂蜜品牌欺詐的集體訴訟。
摻假或假蜂蜜壓低了真正蜂蜜的價格,使蜂蜜生產無利可圖,養蜂人不得不轉向其他收入來源,比如自己包裝和銷售蜂蜜,飼養蜂王/蜂箱出售或授粉服務。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市場上的蜂蜜不那么正宗。
隨著授粉的增加,蜜蜂需要更多的遷徙,這使蜂房面臨感染新疾病的風險。
上世紀70年代,隨著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發明和改良,這些糖漿中的糖(看起來像純蜂蜜),成為蜂蜜造假的先鋒主力。
由於在測試中很容易被發現,蜂蜜造假者們又修改了他們的方法,使用從含有此類糖的植物中開發的糖漿,比如大米、甜菜或木薯。糖漿可以用來稀釋少量的真正蜂蜜,也可以直接餵給蜜蜂,代替花蜜。
蜂蜜鑑定測試能夠通過分析蜂蜜內部的花粉並追溯其來源。但是蜂蜜造假者很聰明,他們對蜂蜜進行處理,使其很難被追蹤。似乎每次有新的測試出來,造假者們很快就能找到戰勝它的方法。
蜂蜜行業現在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來檢測蜂蜜是否假冒偽劣:檢查產地或檢查其化學成分。
檢查蜂蜜的產地相對簡單。檢驗蜂蜜真實性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更複雜的化學測試,如SIRA或核磁共振成像。
然而,很難知道有多少蜂蜜公司真的使用了這些測試。
蜂蜜在美國人的飲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大約有4億磅的蜂蜜用於加工食品如穀物中。
雖然假蜂蜜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是個騙局,對行業也可能有害,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不安全的。所以,吃也就吃了吧!
以上資料轉發自蜂博士。(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由「宋心仿蜂業發展基金會」監事兼宣傳委員會委員陳達希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