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常跟身邊的人抱怨,最近身體總是莫名其妙地不舒服,乏力,肌肉疼,而且感覺自己好像越來越瘦,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不過,這時候就別光顧著因為減肥而高興了,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你的身體出現了「蛋白質缺乏症」。
蛋白質之所為被稱為「生命的積木」,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巨量元素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而且提供著重要的胺基酸,讓我們的身體能夠持續運作,幫助身體復原,還可以讓我們獲得滿足感。而組成蛋白質的長鏈胺基酸,更是維持肌肉組織所必須的。
人體可以自行製造11種胺基酸,另外9種必要胺基酸則需要通過飲食來攝取。但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一般來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或是營養不良者,比較容易出現蛋白質攝取不夠的問題。不過,素食主義者,也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
一個人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為「自己的體重(公斤)乘上1.2克」。換句話說,如果你是50公斤,每日建議攝取60克的蛋白質。如果經常從事重量訓練或是運動量大的人,則建議每日攝取公式改為「每公斤體重×1.5~2克蛋白質」。
當然,要精確計算並不容易,但是你可以透過以下8個跡象,來自我檢查是否存在蛋白質缺乏症:
由於蛋白質是組成頭髮和指甲的重要部分,當你攝取不足,就容易出現指甲斷裂、頭髮強韌度下降,甚至開始分岔的情況,在少數情況下,你會看到指甲上有白色帶和褐色斑點。美國皮膚科學會指出,如果連續多個月蛋白質攝取不足,你還會開始掉頭髮,這是因為你的身體自動停止毛髮生長機制,以保存更多蛋白質。
如果你總是感到飢餓和對食物和零食的渴望,那可能是因為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糖飲食。問題在於,你可以不受限制地攝入高熱量食物,其中蛋白質含量較低。
體重計的指針往數字小的那邊掉,這不見得是好事。一般來說,如果人體攝取的蛋白質不夠,身體就會透過分解肌肉來替代。當你的肌肉掉了,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最後你反而會留下一身的脂肪。
療愈和重建細胞、組織和皮膚,都需要蛋白質。如果一受傷,就要比一般人更長的時間復原,那你大概就是蛋白質缺少。
蛋白質是形成抗體的主要組件,當細菌或病毒入侵人體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幫忙對抗。如果你蛋白質缺乏,免疫系統就可能受損,一旦有細菌或病毒來擾,你的身體一下就屈服了。
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骼、關節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會在身體合成出葡萄糖胺、軟骨素。如果曾經發達的肌肉變得無力、疼痛或鬆弛,可以攝取蛋白質,看看情況會不會改善。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會導致骨骼變弱,從而增加骨折的風險。
腦袋昏昏沉沉、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可能與缺乏蛋白質和血糖波動有關。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促進腦部的靈敏度、判斷能力與集中注意力。
脂肪肝是蛋白質缺乏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脂肪肝疾病,引起炎症,肝臟結疤和潛在的肝功能衰竭。這是消耗大量酒精,肥胖人群甚至孩子的常見病症。
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包括:動物的奶,如牛奶、羊奶等;肉類如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蛋類如雞蛋、鴨蛋、鵪鶉蛋等及魚子、蝦黃、蟹黃等;還有大豆類,包括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及其豆製品。如果感覺到蛋白質開始缺乏,那麼就應該及時通過食物補充,以免造成蛋白質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