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罩受潮時。
2.口罩內有異味時。
3.呼吸阻力明顯增加時。
4.口罩有破損或損壞時。
5.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
6.口罩受汙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
1、口罩拉到下巴。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習慣把口罩拉到下巴處,露出口鼻,特別是逛商場、就餐時。疫情期間,環境中可能有懸浮的病毒。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區域,將口罩拉到下巴,口罩內層會受到汙染,將口罩戴回口鼻時,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2、有完全貼合面部。口罩和臉之間留有縫隙,人在呼吸時,氣流會流向縫隙。日本MBS電視臺這檔節目讓一位女士戴口罩,不貼合面部。醫生使用特殊設備,測量口罩外側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多大機率從縫隙進入口罩內側。
正確做法:戴口罩時按一按鼻子,貼合整個臉部。佩戴口罩必須遮住全部口鼻,金屬條緊貼鼻梁,上端在眼眶下面,下端覆蓋下頜。
3、摘口罩時碰到口罩外側。我們通過口罩阻擋了飛沫,如果用手直接從外摘下,相當於打開了接觸傳播的通道。手可能會被口罩外側汙染,如果再忘記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人體。
正確摘口罩的方法是通過掛繩取下,摘完口罩要洗手,沒有洗手條件時最好先不摘口罩。
4、口罩用酒精噴灑。將口罩高溫蒸煮,或是用大量酒精噴灑,看起來像是消毒,其實這些方式專家都不認可,反而會浪費口罩。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表示,口罩能防護病毒,是因為病毒會伴隨液體飛沫形成小顆粒,附在口罩上。用酒精噴灑口罩表面,酒精揮發時會將裡面的水分一起帶走,再使用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5、口罩戴反了。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層,外層阻水,中層阻隔微粒,內層吸溼。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層朝內。呼出的水蒸氣無法透過,戴一會兒口罩溼了,就喪失了阻擋作用。雖然這個錯誤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也要注意。
面對疫情
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在疫情好轉的情況下
也要記得戴好口罩
認真遵守各項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