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Love is patient
愛是恆久忍耐
來 源: 《聖經(The Holy Bible)》
英文版本: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中文版本:和合本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的惡。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Love never fails.
愛是永不止息。
***簡介***
這段像詩歌一樣優美的文字節選自《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3章的第4節到8節。原文沒有標題。
這些文字出自基督教經典,因此首先表達了宗教意義上的大愛。
同時,所有的形式的「愛」:愛情、親情、友情,甚至同僚之情、鄰裡之關愛……任何一種積極的社會關係和世俗層面的愛,甚至對事業、對夢想、對萬事萬物的愛,又何嘗不應如此呢?
這個世界上,能夠支撐人們對他人、對事業甘心情願地、默契地付出,並在此付出中得到成長和滿足而不會迷失自我的唯一理由會是什麼呢?
理由是:我遇上了深愛的她/他/它(們)。
愛會讓人們變成更好的人,更智慧、更包容、更冷靜、更溫暖,而又充滿進取的力量。
這是個簡單道理。
不簡單的,是每一個人都要花掉一生的時間去研修的課程:《如何學會愛?》
《聖經(the Holy Bible)》是基督教的經典,它涵蓋了東西方的歷史和文化,對整個西方乃至人類的宗教、哲學、思想、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甚至是自然科學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讀者既可以從「宗教信仰」的角度閱讀,也可以從「故事閱讀」的角度去認知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典故,以便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影視和文藝作品等中的含義,以及一些西方節日的起源。
還有一種學習《聖經》的角度——「英語學習」。有人說,即使所有的英文書籍都被毀掉了,只留下一部《聖經》,它也足以能夠體現英語的力與美。
英語版《聖經》版本極其眾多。其中,「英王欽定版(KJV)」是由當時的英王King James在1611年欽定的版本,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權威英語譯本。
本文選自更易讀的「新國際版(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聖經》,該版本是世界各英語國家的一百多個福音派聖經學者協力譯成,語言的現代感更強,尤其適合非英語母語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