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狗仔文化盛行,甚至世上的狗仔文化皆來自英國的文化淵源。
Paparazzi原意為義大利姓氏Paparazzo所對應的單詞「蚊子」的複數形式.
Paparazzi最初的中文譯法是「拍拍垃圾」,用詞傳入香港後被改成 Puppy(小狗),讀音相近、象徵亦有趣!記者的跟蹤,如狗的行徑。久了,便演化成了「狗仔隊」了。
1965年義大利導演Federico Fellini費裡尼的電影《La Dolce Vita甜蜜生活》中為了偷拍女明星和丈夫私密生活而費盡周章的攝影師,名為Paparazzo ,是一個專門拍攝名人隱私的記者。
從此「Paparazzi」成為專門搜刮名人私人生活的形象,也是第一位大家所認知的狗仔。
當時Fellini在採訪中將狗仔隊描述成令人厭煩的飛蟲,緊追不捨、揮之不去。
儘管過了50多年,「狗仔隊paparazzi」的形象復存,依然是群擾人的飛蟲.毫不違和!
但大人物們避之唯恐不及,不及人們犯賤的好奇 ; 何況是名人與觀眾相互依存、相濡以沫的關係,觀眾總能餵飽這群飛蟲的胃口,大人物的隱私,則成了茶餘飯後被嚼爛的犧牲品。
不同的是,如今網路普及、新時代來臨,狗仔的照片是無國界地散播著、上流至下流亦是無國界地混濁,跨越時空、金錢與階級,誰都能是網美、誰都難以完美!
一張照片的秘密越是深邃精彩,其攝錄記者(狗仔)的酬勞也跟著高漲,為了拍下最驚人的八卦,他們無所不用其極!
在狗仔文化最重要的一個支流,大概是逃不過英國皇室狗仔了。
1991年,《太陽報》率先上刊查爾斯王子的弟弟安德魯王子的裸照,隨後又刊登了其妻弗格森泳池的偷情照。
隨後有關王室成員的多幅裸照或隱私照片被媒體刊登,《太陽報》也逐漸確定了其英國八卦頭牌的地位。
緊接著,黛安娜王妃的車禍,有人認為正是因躲避狗仔的追趕、才會釀成大禍!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目擊者當場絲毫沒有搶救的意願,反是對著車禍現場瘋狂拍照!
黛安娜這場意外引起了公眾憤怒,遺憾的是,它並沒有遏制狗仔文化的未來。
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直至今日,狗仔的職位被素人取代,真人秀、自媒體、素人直播.八卦的傳播越漸成熟.泛濫,成常態。
狗仔文化如今已漸漸式微,「狗仔隊」這個用詞,也將消失於我們的詞庫中。
我們仍分不清楚隱私與八卦的界線,如今人手一臺手機,路上的眼睛都是相機,我們面對的是赤裸裸的網路,與更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