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蓬佩奧,還是蒂勒森,他們的話中都潛含著對拉美國家判斷力的蔑視。與中國的合作到底是不是平等的,是不是有利的,難道拉美國家自己不知道嗎?在「門羅主義」講話發表已經過去近200年後,美國還要以拉美國家的家長自居嗎?過去這200年,可以設想一下拉美國家從中體會到的是什麼心情。
美國對拉美既重視,又輕視:重視的是美國在拉美的戰略利益,輕視的則是拉美的自主權、人權、發展權和他們的感受。這是美國拉美政策的根本邏輯。美國在言行中並不掩飾對拉美國家的不尊重。作為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美國一直像防賊一樣防著它的拉美窮鄰居們。不久前,成百上千個來自拉美的孩子,被迫與他們的父母分離,還被美國政府關在大鐵籠子裡。這猶如戰亂之地的場景,在自詡「兒童天堂」的美國是多麼刺眼!
多年來,拉美國家所孜孜以求的,是和平與發展。這兩個方面,美國都沒出多大力。在經濟上,拉美國家對美國存在依賴。但這並沒有讓拉美國家走上富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強大束縛。拉美國家普遍對美國有失望感,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附關係,開展正常的全方位外交。中國和拉美關係的基石是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中國在拉美贏得的信賴和支持,讓美國感到失落,並想方設法加以破壞。
當記者問道,「您怎麼說服巴拿馬拒絕中國的資金,那美國是不是要挺身而上,自己來投資?」蓬佩奧卻迴避了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空洞。顯然,美國根本就沒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中國現在是拉美的第二大貿易國,是智利、阿根廷、巴西和秘魯的最大貿易夥伴國。把中國從拉美擠出去,是拉美無法承受的,任何國家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也是完全不現實的。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從另一個角度說,華盛頓不厭其煩地挑撥離間,其實也反映出,它的這套說辭在拉美沒有市場,沒起到華盛頓期待的效果。和美國不一樣,我們相信拉美國家的心裡自有一桿秤。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美露骨挑撥中拉,是對拉美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