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 | 空氣墨水「槓上」大氣汙染

2021-03-05 地球補習社

我與你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相隔萬裡,而是我牽著你,卻看不清你的臉。

圖/Anirudh Sharma個人主頁;Air Ink官網

VOCs、PM2.5、霧霾……大氣汙染物如今不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調侃的段子,也正嚴重影響著大家的日常生產生活。但當我們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轉變思考方式,從行動和創意出發,為我們和子孫後代營造一個良好的空氣環境?2015年,《自然》報導稱,據科學家研究預測,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汙染排放,到2050年,因空氣汙染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將高達6,600,000。《2019全球空氣狀況》報告還首次納入了關於空氣汙染影響人們預期壽命的評估。印度新德裡,這個被評為「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之一,有個年輕科學家阿尼魯德·夏爾馬研發了用空氣汙染物製作的「空氣墨水」(AIR-INK)。

「空氣墨水」由汙染空氣的顆粒物質製成,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從汽車排氣管、煙囪、發電機等各處排出的未燃碳菸灰。第一步是收集菸灰。廉價的碳素黑墨水通過有意燃燒化石燃料生產,而「空氣墨水」則與之不同,後者使用了專利裝置KAALINK來獲取已經排放在空氣中的菸灰。

Kaalink的工作原理是,當把它安裝在排氣管出口,發動引擎時所產生的空氣會直接過濾出去,不會對汽車正常運行產生任何影響。而隨之產生的顆粒灰塵等物質,會被攔截在圓柱體內。當它被灌滿,Kaalink上的提示燈會由藍變紅。這樣一來,汽車尾氣所產生的汙染物可以很好地被收集起來。只需45分鐘,KAALINK就能收集可製成1液盎司墨水的汙染物原料,足夠製作一隻「空氣墨水」馬克筆。

第二步,收集起來的菸灰會經過一系列專利工藝處理,以去除其中的重金屬和致癌物,最終生成精煉的富碳色素。

最後,生產出來的碳被用於製作不同類型的墨水和顏料。

本文僅用於公益宣傳,文字資料來源科技日報,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真正的黑科技:汽車尾氣變成墨水!麻省理工學霸厲害了!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厲害,霧霾已成了人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城市發展越快空氣汙染就越厲害汽車尾氣已經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越來越看不清自己所愛的城市,不得不過上帶「面具」的生活……來自印度的學霸 Anirudh Sharma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雖然遠在美國,但他一直沒有忘記那被霧霾籠罩著的灰濛濛的家鄉。
  • 真正的黑科技:汽車尾氣變成墨水!真是好創意!
    )的項目:它能夠收集汽車尾氣和汙染廢氣,並將其轉化為墨水。Anirudh 小哥帶領團隊,花了幾年時間籌劃和研發了一個名為 Kaalink 的神奇備,它能夠收集汽車尾氣和汙染廢氣,並將其轉化為墨水,就是他手裡拿的這個玩意~
  • 【今日頭條】「霧蒙蒙的天」不一定代表空氣差!大氣汙染的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近年來,以PM2.5為代表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顯著增加,「成都藍」頻現,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成都市空氣品質距離全面達標還有一定差距,大氣汙染物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同時也將是一個長期、艱巨、曲折的過程,在這裡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1)精確治理工業、揚塵、移動源等各類汙染排放。
  • 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發布 空氣汙染"罪魁禍首"被揪出
    2015年武漢市空氣首要汙染物分布  人民網武漢4月21日電 武漢霧霾從何而來?什麼是構成武漢空氣汙染的「元兇」?21日,武漢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研究成果。研究結論顯示,武漢市顆粒物的來源主要是4個方面,即工業生產、燃煤、機動車和揚塵,其中,PM2.5的最大貢獻源為工業生產,而PM10最大貢獻源為揚塵。  根據研究,武漢市PM2.5綜合來源中,工業生產貢獻比例達32%,包括工業鍋爐及窯爐、生產工藝過程等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和氣態前體物產生的二次顆粒。
  • 大氣汙染的來源何處?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汙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 空氣汙染物變墨水在街頭塗鴉,虎牌啤酒這是要拯救世界的節奏啊
    但是,如果這支畫筆蘸的「顏料」,是由在亞洲各國收集的空氣汙染顆粒物轉化而成的墨水,那麼,你用它做出來的畫無疑算得上「絕無僅有」的傑作。新加坡最具人氣的啤酒品牌虎牌啤酒(Tiger Beer)和Marcel Sydney代理公司,還有麻省理工的Graviky Labs合作,締造了世界上首支由空氣汙染顆粒物轉化而成的墨水Air-Ink。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我區大氣汙染防治有了國家級項目支撐
    一個集監測、溯源、預警、減排、防控於一體的精細化工園區大氣汙染全過程控制與集成示範項目正在我區生態環境部門的配合下緊密展開。這是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下,由浙江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13家高校、科研機構與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
  • 【環保科普】大氣汙染成因分類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Nature Energy :大氣汙染使中國太陽能發電量損失13%
    相關研究發表在 Nature Energy 雜誌上。斯威茨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在這 55 年間,空氣汙染使潛在的太陽能發電減少了約 13%。但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大氣汙染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政府已開始著手處理大氣汙染問題並取得了相應的成果。2013 年 9 月,國務院公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在未來 5 年改善全國空氣品質。到 2017 年底,中國已經實現了該《行動計劃》中幾乎所有主要目標。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當逆溫現象發生時,空氣的垂直交換受到阻礙,汙染物只能在逆溫層以下的大氣環境中稀釋混合,逆溫層越低汙染物稀釋混合空間越小,空氣汙染越嚴重。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從汽車尾氣中提取出的墨水,一支筆就能減少45分鐘的汙染
    對於如何處理空氣中的「髒東西」這一問題,有人提倡大規模治理、呼籲環境保護,也有人想讓「髒東西」變廢為寶。來自印度的 Graviky Labs 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從汽車尾氣中提取出了墨水:Air-Ink。
  • 大氣汙染指標「奪魁」 不要也罷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就指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與大氣汙染物有關的指標的排放,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個大氣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大氣汙染物排放全世界第一」的論斷甫出,讓不少人為之驚愕。
  • 大氣汙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空氣汙染嚴重影響我國太陽能發電?!
    我國是世界上光伏發電第一大國,截至2019年底,已累計光伏併網裝機量達到204.3吉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發電量2242.6億千瓦時,佔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3.1%。然而,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能在一個國家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不僅取決於安裝速度,還與空氣汙染水平掛鈎。
  •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首不凡的2020,在各位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2903名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下,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大氣攻關項目於9月圓滿收官,研究成果和支撐成效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評價。項目開展3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顯著改善,空氣汙染程度、頻率和天數均大幅下降。12月,PM2.5和臭氧(O3)複合汙染協同防控科技攻關預研課題啟動,攻關聯合中心踏上大氣汙染防治新徵程。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
  • 治理大氣汙染 捍衛省會藍天 ——全民行動倡議書
    治理大氣汙染 捍衛省會藍天——全民行動倡議書全市人民群眾
  • 科普視頻:大氣汙染與環境容量
    Yawei QU, Tijian WANG, Yanfeng CAI, Shekou WANG, Pulong CHEN, Shu LI, Mengmeng LI, Cheng YUAN, Jing WANG, Shaocai XU研究發現, 颱風移動路徑會加強或減輕香港及其附近區域的空氣汙染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