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3日,泰國選舉委員會主席伊提蓬宣布,泰國將於今年2月4日-8日,進行下議院議員參選人報名,並將於3月24日舉行下議院選舉。這將是泰國政變四年多以來首次進行大選。
泰國選舉委員會主席伊提蓬23日出席新聞發布會
分析人士稱,此次選舉基本上還是他信陣營與反他信陣營、草根階層與精英群體、革新理念與保守理念的一次較量。如果選舉順利進行,將有助於緩解泰國社會多年來的緊張對立。
根據泰國現行選舉制度,全國選民將直接選舉下議院500名議員。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議員再與由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指派產生的250名上議院議員一道,聯合選出政府總理。
四大看點令人關注
如果順利舉行,這將是泰國新憲法2017年通過後首次選舉。以下四大看點令人關注。
看點一,4個主要政黨最受關注。
多個新舊政黨正積極備戰。舊有政黨中,實力較強的分別是與兩位流亡前總理他信和英拉密切相關的為泰黨,以及由前總理阿披實領導的老牌政黨民主黨。新成立的政黨中,呼聲較高的分別是由企業家塔納通組建的新未來黨,以及由多名現內閣成員組建的親軍方的國家人民力量黨。
看點二,現任總理巴育會否再次出任總理?
國家人民力量黨可能會推舉總理巴育為該黨候選人,其他多個新成立的政黨也表示支持巴育再次出任總理。另外,按照先前設計的選舉規程,國會兩院也可提名非議員或無黨派人士出任總理,這也使得巴育再次出任總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巴育本人近期在泰國各地頻繁公開露面宣講政策,被很多當地媒體認為是在進行選前的自我推薦。
看點三,上議院因素如何發揮作用?
鑑於上議院議員由軍政府先前遴選和指派,本次下議院選舉後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親軍方的政黨獲得足夠議席,繼續由有軍方背景的人出任總理;二是沒有一派力量獲得足夠優勢,只能通過黨派間談判最終組建多黨聯合政府;另外,理論上,如果有政黨在下議院贏得超過375個席位,那麼將可以保證其推選的總理候選人在國會獲得通過。
看點四,選戰會否引發社會混亂?
觀察人士說,泰國選戰集會大多會避開主要旅遊景點,在公開政治場所以和平方式舉行。至少在3月24日大選日前,泰國社會不太可能爆發大規模混亂。
此次選舉有望成為泰國社會緊張對立的「減壓閥」
此次選舉有望成為泰國社會多年緊張對立的「減壓閥」,選舉結果將直接決定減壓效果。
從短期看,此次選舉恐怕難以產生一個可獨立推舉總理候選人的絕對優勢政黨,很可能通過黨派間磋商聯合推舉總理候選人,最終組成聯合政府。
從長期看,由於軍政府先前通過立法設計了一個為期20年的國家發展計劃,任何黨派上臺後都要在這一框架內製定政策,因而泰國新政府今後在政策的「大方向」上可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背景連結】
自2006年泰國軍方推翻他信政府後,泰國陷入政治對立,以為泰黨為代表、支持他信的草根力量與以民主黨為代表、反對他信的精英力量屢屢訴諸街頭政治,令社會動蕩。
2014年,泰國軍方通過政變推翻支持他信的為泰黨政府,此後成立了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並公布了重歸民選政府的路線圖。原陸軍司令巴育擔任這一委員會主席和總理至今。
2017年4月,泰國實施第20部憲法。按照憲法和路線圖安排,政府必須在2019年5月9日前舉行大選。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