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德國黑森州(Hessen)將舉行大選。在這次大選中,除了各個黨派的競爭很有看點外,該州的選民將會對州憲法進行全民公投,州憲法中的15條法規將會通過選民進行「現代化」改革,讓法律更加適應現在的時代發展。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法規便是「死刑」。眾所周知,1949年德國就已經在《基本法》(Grundgesetz)中廢除死刑,首先死刑不符合德國的人道主義理念;其次,德國相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即便有死刑,德國犯罪案件的數量也沒有下降。
正因為這樣,很多來德國申請政治避難的難民被拒絕後,便謊稱自己在來源國犯了重罪,被遣送會面臨死刑或非人道主義迫害。由此,被拒絕的難民就可以繼續留在德國生活。
有消息顯示,目前全球139個國家都已經從法律中取消死刑這一刑法,瑞士國際特赦組織也一直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廢除死刑。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黑森州的憲法中竟然還保留了死刑這項刑罰,這原本是要從法律中刪除的,畢竟聯邦《基本法》是反對死刑的。也就是說,即便當地法院沒有宣判過任何罪犯死刑,但是按照黑森州憲法,法院是可以對罪行非常嚴重的罪犯判死刑的。這條被封存多年、從未被提及的刑罰條款瞬間引發熱議。
此外,在公投中,黑森州議會還計劃降低關於舉行公民投票提議的門檻。現在,一項法規或提案是否允許進行公投,需要徵得20%公民的同意,州議會計劃將這一比例下降到5%,因為受到20%指標的限制,至今沒有任何一項決定符合這個全民公投的基本條件。而且,在未來的公投過程中,只要四分之一的選民投票支持,該法案將會被通過。這樣一來,很多有關文化、志願服務、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等法律條款只要通過全民公投的程序,就可以被列入州憲法中。
同時,黑森州議會計劃將議員最低年齡限制從21歲下降到18歲,讓年滿18歲的公民擁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們認為這樣更符合實際情況。
據了解,這次全民公投是繼2011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在2011年曾通過全民公投將黑森州「債務限額」的法案列入州憲法中。具體來說,就是從2020年開始,黑森州將不能有新的債務項目產生,除非遇到自然災害或經濟遇到巨大波動等情況。
近來,黑森州大選備受關注,這次大選與剛剛過去的巴伐利亞州大選被稱為,反映德國總理默克爾地位穩固與否,以及現任聯邦政府狀況的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