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歲的艾倫·李奇曼在美利堅大學教授歷史學近半個世紀,但他更為世人廣知的身份是:準確度極高的美國大選預測者。
李奇曼在1984年開始預測大選,近四十年來從未看走眼,成功預測了九屆美國大選結果。2016年的美國大選,艾倫·李奇曼曾豪言預測,川普將勝選,儘管川普當時在全國民調中大幅落後。大選結束後不久,李奇曼突然收到一封信,來自剛剛當選總統的川普。信裡是《華盛頓郵報》在大選前兩個月的一篇報導,川普在報導上用大號馬克筆做了點評:
「教授,恭喜,你說對了!」他還籤上了像心電圖一樣的標誌性籤名。不過,李奇曼對2020年總統大選的預測,或許無法讓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寬心。
李奇曼的預測模型有何特別之處?他使用的「13個關鍵指標」,比各家媒體與統計機構跑馬燈般的各州民調顯得更簡潔。如果有6個或以上的指標陳述為否定,現任執政黨的候選人將會落選;如果少於6個的指標為否,此人將勝選。1.政黨授權(party mandate):中期選舉之後,執政黨在美國眾議院席位增加。6.長期經濟:任期內實際人均經濟增長等於或超過前兩個總統任期的平均增長。10.外交、軍事失敗:現任政府在外交、軍事方面未出現重大失誤。11.外交、軍事成就:現任政府在外交、軍事方面取得重大成功。12.在位者個人魅力:執政黨的候選人極具魅力,或是一位國家英雄。13.挑戰者個人魅力:在野黨的候選人沒有個人魅力,也並非國家英雄。李奇曼說,在這屆選舉中,13個關鍵指標中,7個為否定,意味著謀求連任的川普將敗選。
2019年年底,只有4個指標對川普不利。然而,邁入2020年後,新冠疫情、反種族歧視示威在數月內席捲全美,對其不利的關鍵指標一下子增加了三個,分別是短期、長期的經濟預期,以及社會動蕩。
在李奇曼的13個關鍵指標之外,美國大選仍存有許多未知數。美國重大選舉中有「十月驚奇」的說法,指的是在選舉前夕最後時刻的重大變故,無論是自然發生,還是被一方故意曝光。李奇曼說,兩件在他預測之外的事情或會撼動大選結果:選民受阻(voter suppression)與俄羅斯的介入。美國情報機構稱,俄羅斯安全機構在2016年大選競選期間,入侵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及希拉蕊·柯林頓的電子郵件,洩露的郵件隨後對希拉蕊的競選活動造成了負面影響。莫斯科當局否認了這一指控。
「選民受阻」主要是關於郵寄投票,與此有關的爭議,近期成為美國政治辯論的焦點之一,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賀錦麗)警告,打壓非裔與學生選民、郵寄選票的手段可能會影響大選結果。李奇曼教授說:
預測中最困難的部分,是撇開自己的政治傾向,以歷史學家的眼光分析現狀。他本身是一個民主黨人,但在過去七屆選舉中,他四次預測共和黨人獲勝。「我受到過很多質疑,尤其是在2016年,人們覺得我瘋了。」2016年,李奇曼直到大選前兩個月,才預測川普勝選。當時他判斷,有6個指標對川普有利。儘管每次預測都讓他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說,今年的預測比上屆選舉簡單多了。本文整理自BBC MEWS中文網,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看餓魚吃播,專治食欲不振
魁北客·餓魚吃播YouTube頻道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