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專家:我國環保和能源轉型不能依賴行政手段

2021-02-19 中國慶華

【來源:中國能源網   8-27】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晉濤在25日晚間舉行的國是論壇「能源中國」第二期上表示,我國環保和能源轉型方面確有成果,但不夠穩健。從長期來看,必須要找到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從過去主要依賴行政手段的方式轉變為以經濟政策、市場政策等為主。

徐晉濤指出,在環境保護方面,「十三五」期間國家下了很大力氣控制空氣汙染,似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以北京為例,年均PM2.5大幅下降,藍天的天數明顯增加。從全國來看,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增加很多,達標的城市比例也增多。

但是他認為這樣的成果並不穩健。根據其所做的空氣品質變化統計分析,目前的空氣品質改善過於依賴於擴散條件。如果把擴散條件好的天數「拿走」,空氣品質的改善就要少得多。

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2013年以後,化石能源消耗特別是煤炭的消耗出現「平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所以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都提前達標,這是令人感到樂觀的成就。

但這個成就也並不穩健。雖然成果的達成確有環保,能源結構轉型方面的努力,但經濟增速放緩在這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3年以後,我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出現了去產能、補短板的一個過程。經濟增速下行的同時,對煤炭的消耗、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和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減緩作用。他認為,這種由於經濟下行帶來能源結構改善,二氧化碳減排,是不可持續的。所以還需要找到長期有效的政策,使這些成果能夠穩住、能夠延續。

針對長期有效政策,徐晉濤指出,一個政策如果長期有效,必須是有效率的政策,必須是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過去我國在環保和能源轉型方面政策的特點,主要還是依賴行政手段。將來如果要實現長期有效,必須要找到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就是更多傾向於經濟政策、市場政策,才能推動環保成果持續穩定能源轉型。

這涉及體制改革和政策機制改革兩個方面。徐晉濤指出,如環境稅這樣的方式,將來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要加強行政手段。此外,在氣候變化方面,我國有了碳交易的嘗試,下一步可以探討開徵碳稅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北大國發院副院長徐晉濤:中國環保和能源轉型不能僅依賴行政手段
    據環保部門解釋,一個是主要汙染源並沒有減少排放,第二個是擴散條件不利。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2013年以後很明顯化石能源消耗特別是煤炭的消耗出現平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所以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都提前達標,這是令人感到樂觀的成就。但我這個成就也並不穩定,或者不穩健。
  • 能源轉型中的政治正確和利益糾葛
    我們這個世界正處於一次偉大的能源轉型進程中。此前兩次分別是從薪柴到煤炭,從煤炭到油氣(對應兩次工業革命),如今是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以風、光為代表)。一個典型的能源轉型定義是指一種(類)能源形式在能源消費中佔比從5%增長到80%的過程(Fouquet, 2016)。但就目前來看,風、光在未來能源消費中佔比能否達到80%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我看2017丨史丹:能源投資將助力能源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在這些能源大事件的背後,金融領域投資對於能源行業的發展又起到了哪些推動作用?未來能源投資應該如何適應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電傳媒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史丹。中電傳媒:在2016年我國能源領域發生的這些重大變化中,能源投資以及宏觀經濟在這其中發揮了哪些作用?這其中的原動力又來自哪裡?
  • 淄博長億能源發生火情 曾遭3.5萬元環境行政處罰
    火災現場濃煙密布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5月16日訊5月16日,記者從淄博高新區官方微博@淄博高新區發布獲悉,16日8時左右,位於高新區北嶺路北側、寶山路以西的淄博長億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日本低碳節能新能源產業考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我國要進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高度重視低碳節能產業的發展。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能源消費大,但資源匱乏,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重點對煤炭、氫能、地熱能、太陽能新能源、節能、地球環境等技術進行綜合性開發和推進,在環境改善及低碳節能產業培育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尤其是在節能管理、燃料電池、潔淨煤技術等方面領先世界。
  • 全球多地「缺氣少電」,中國需務實推進能源轉型
    總的來看,能源緊張與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全球範圍內氣候異常變化、新舊能源切換導致區域失衡三大因素有關。一是疫情持續、病毒變異,一些國家抗疫不力,導致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原有的全球分工格局被打破。這不僅加大了物流運輸成本,導致能源資源價格伴隨性上漲,還導致一些國家必須重啟一些產業,加劇能源需求。
  • 頭條|億利資源榮獲「2016年中國能源環保創新企業」
    導讀:10月18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
  • 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嗎?
    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潔的能源供應是經濟 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保障。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長壓力大,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 招商新能源榮獲「2015年中國能源綠色環保傑出企業」
    本次會議由新華社新華網、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證券報聯合主辦,本次會議以「傳承絲路精神 共建能源之路」為主題,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環保部、能源局等機構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的能源發展前景等議題發表主題演講並進行現場圓桌對話。
  • 《中國金融》|王浩:用金融手段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一是依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規劃,充分考慮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要求,做好區域差別化政策安排。二是根據2030年碳排放達峰目標路徑,優化能源信貸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信貸佔比,控制化石能源信貸投放。三是積極支持傳統產業清潔化改造,研究促進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的信貸支持措施。四是穩妥有序地將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要求和超低排放標準納入信貸準入標準。
  • 重慶綠能項目沼氣發電調試成功,能源環保一體化再獲實質進展
    能源環保一體化」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今年4月,重慶綠能垃圾發電項目餐廚項目已通過環保驗收,此次沼氣發電調試成功,更加速了項目能源環保一體化的實質進程。目前,啟迪環境零碳能源中心所有運營項目都已完成能源環保一體化的方案評審並開始實施,未來將集成城鄉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工業餘熱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節能和智能技術,形成先進的零碳無廢整體解決方案,助力環境綜合治理和產業轉型升級。沼氣發電沼氣發電技術是集環保和節能於一體的能源綜合利用新技術。
  • 農林生物質發電迎新規:環保不達標,補貼要核減
    文丨本報記者 姚金楠日前,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核減環境違法等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通知》指出,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應依法依規申領排汙許可證,完成脫硫、脫硝、除塵環保設施(以下簡稱環保設施)建設並驗收合格報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後,方可納入補貼清單範圍。
  • 中國東協綠色能源發展及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研討會圓滿成功
    2020年11月28日下午,「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東協綠色能源發展及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研討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本次活動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由廣西節能減排研究會和重慶市可再生能源學會聯合主辦。
  • 軟銀中國投資環保和儲能電池!
    「軟銀投資有兩個要點,投技術和投剛需,我們花了很多精力看有技術門檻的投資案例,挖得比較深,找到奧妙和訣竅,就會大手筆地投。」軟銀中國資本管理合伙人宋安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表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軟銀中國的投資領域在逐步擴張,從最初的TMT,到醫療健康,再到環保、新能源,「環保是完全剛需的一個領域,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有關水、可再生能源的項目。」
  • 漫談:能源革命,三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種轉型是在三個層面上展開的,首先是器物層面,模仿西洋的船堅炮利,建立新軍,誰知道甲午一戰,讓國人知道僅有器物層面的轉型是不夠的,於是自維新變法開始,尋找制度轉型的道路。更深層的是在文化層面的轉型,於是才有了以五四運動為代表的思想啟蒙。能源行業的轉變,國內的提法叫做「能源革命」,個人認為也是整個能源行業三十年未有的大變局。
  • 徐玉蓮打造中國節能網商城 推動電商與節能環保行業協同發展
    經濟發展轉型壓力和人們對環境的要求,成為促進我國節能   原標題:徐玉蓮打造中國節能網商城,推動電商與節能環保行業協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帶來的負面效應也逐漸凸顯,沙塵暴、霧霾等惡劣天氣頻頻襲擊大部分地區,引起人們對環境空氣品質的重視。
  • 最高法公布第二批十大環保行政案件典型案例
    據最高法行政審判庭庭長賀小榮介紹,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全國法院已受理環境資源類行政案件43917件。賀小榮表示,十大案例類型多樣,既涉及高鐵建設、鋼材加工、混凝土生產、倉儲保管、牲畜養殖等產業監管,也涉及噪音、水源、電磁、垃圾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汙染源防治;也有因行政機關不作為、相互推諉、拖延履責引發的訴訟。
  • 數智環保 綠色發展——用友助力環保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9月17日,由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環保產業數智化轉型高峰論壇將在廣交會展館-B區1號會議室舉行。 用友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與公共組織軟體和雲服務提供商,專注企業服務領域32年,具有豐富的環保行業經驗,提供一體化行業解決方案。
  • 能源轉型中我國新一代電力系統的技術特徵:在智能電網基礎上支持構建能源網際網路
    [2]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R].北京: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16.[9] 中國工程院.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一期)[R].北京:中國工程院,2017.
  • 日本專家:核電風電全都依賴中國,英國還有啥可豪橫的?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前一段時間,日本專家山本隆三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是分析英國電力的發展狀態,在這篇文章當中,日本專家分析出了很多的問題,核電風電全都需要依賴中國,英國還有什麼可豪橫的?現如今,每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為了能夠達到2050年實現零淨排放的目標,英國需要對自己的發電站做出一些改動,第一點就是關閉掉老舊的核電站,然後新建一些先進的核電站出來,而在未來修建核電站的訂單當中,中國將拿到一大半,因為我國在核電站方面的技術是非常先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