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如同一部連續播放的電影。如果有一個人生遙控器,可以操縱你的人生暫停、快進、閃回等。你會不會選擇使用?
主人公,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在工作和家庭事務的壓力下生活,偶然間得到了一支人生遙控器。
一開始他享受到了遙控器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他快進了無聊的家庭聚會,節約大把時間用來工作;再比如他利用「擴音」+「翻譯」功能得到了信息,幫助他拿下了大訂單。
更爽的是,他快進掉了加班加點工作的一年,直接到了他成為公司合伙人的那一刻。有了遙控器,他感覺「一切盡在掌握中」。
然而他很快就品嘗到了這樣做的苦果。首先,他錯過了很多生活的細節。「快進」的一年他不過是行屍走肉。
更糟糕的是,這遙控器有記憶功能。一旦它發現了主人的偏好,每次就自動執行指令了。因為主人公之前每次都選擇工作,因此遙控器也就幫他設置了這一選項。就這樣主人公為了工作與妻子離了婚,為了工作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工作拒絕了老父親飯局邀請,甚至沒有出席父親的葬禮,一生就這樣「快進」著墜入了深淵。
可能有人會反對用「墜入深淵」來形容,畢竟主人公獲得了事業的成功,雖然家庭破裂健康損害。
我覺得這得看一個人內心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一個人真的把事業成功作為人生最高目標,那也算「求仁得仁」。但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雖然有時人們會以為事業成功是最重要的,但只要好好想一想,他們就會意識到在事業成功地背後可能是「獲得尊嚴」、「給家人好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等更高的追求。「家人優先」是主人公最後的體悟。
這部電影撕開的是中產階級看似優雅生活內在的壓力和矛盾。
如果拼命工作,那就沒時間陪伴家人;如果陪伴家人,那就沒機會升職加薪。
電影給出的答案似乎比較簡單:家人更重要,那就應該放棄升職加薪,花更多地時間陪伴家人。
這當然是個無比正確的答案,卻有點兒過於簡單。
網上流傳一句話:「抱得起你,就養不起你。」雖然指的是不得不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但也適用於中產階級。更高的社會階層,也意味著更高的生活成本。當我們說「成年人生活不易」時,也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吧。
其實沒有清晰的答案可以幫助一個人選擇他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並接受選擇的結果。
而在我看來,選擇的最高境界是中國古人說的「中庸」二字,不偏不倚,平衡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