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進補並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補品,而需要針對寒熱虛實的不同、年齡的不同、體制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飲食結構的不同,在醫師指導下進補,並且要有一定的節制性。
小寒時節,除了藥補,還有食補。人們飲食以食用山藥、藕、雞肉、羊肉、牛肉、枸杞、蔥蒜辣椒等暖性食物常見。
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
出自於中醫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是有名的食療方,流傳千年不衰。
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枸杞50g,山藥200克,調料適量。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枸杞及調料,燉煮1小時,再加入山藥煮熟,食肉喝湯。有補血散寒、溫胃補中的作用,適用於氣血不足及陽虛惡寒的人群。
豬腎黨參粥
豬腎2個,黨參30克,土豆100克,洋蔥50克,大蒜生薑適量,調料少許。將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下油鍋爆炒,加入佐料炒熟,加水和黨參、土豆煮1小時食用。有益氣溫陽補腎的作用,適用於腎氣不足、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人群。
核桃刀豆餅
核桃仁50克,刀豆50克,枸杞20克、龍眼肉3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將藥材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加些肉末及佐料,烙餅食用。有補腎益氣、溫陽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咳喘乏力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另外,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意志力的大好時機。「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鍊的方式和方法。
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時間不宜過長過早,尤其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