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這推翻了新加坡社會一直普遍存在的觀感,認為新加坡本地多數外來人口來自中國和南亞。其實中國人一直以來也不是新加坡外來人口的主力軍,過去30年一直保持在18%左右,只有1990年是21%。
(圖片來源網絡)
和其他國家的移民相比,中國、大馬的外來人更能融入到新加坡。其中,大馬人是最有「優勢」,勞工和移民政策都比別的國家的人松很多,比如申請工作準證,別的國家年齡上限是50歲,大馬人是58歲,還不用給交保證金。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外來人口規模則排第三,佔6.4%。緊隨其後的是印度人(5.9%)、巴基斯坦人(5.1%)和孟加拉人(3.2%)。從香港和澳門前來新加坡生活的人,則佔本地外來人口的3.3%。(圖片來源網絡)
自1990年以來的這30年裡,新加坡外來人口總數已增漲了兩倍,從原來的72萬7262人增至216萬人。新加坡人口總數也隨之從300萬人增至去年的570萬人。
(圖片來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外來人口從1990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逐年增加!從2015年-2019年卻首次下降了,由254多萬減少到了216萬,外來人這幾年變少了。
(圖片來源網絡)
聯合國的數據首次披露了新加坡外來人口具體來自哪些國家和地區,並包括已入籍的移民、新加坡永久居民、持工作準證者及他們的家屬,還有留學生。
新加坡從未發布如此細緻的數據,公開數據只按區域歸類新加坡外來人口。
政府發布的《2019年人口簡報》顯示,2018年獲得永久居民和新加坡公民權的新移民中,分別有62.5%和61.6%來自東南亞國家。來自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口則佔31.2%和32.4%。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