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印象中的日本是這樣:
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但你可能不知道,你在日本買買買的時候,日本央行也在買買買。除了櫻花、壽司,日本還有悄咪咪上漲的股市,而它們的上漲,少不了日本央行的神助攻。
1989年之前,日本股市在20年的時間裡從2000多點一路漲到了接近40000點,指數上漲了20倍。即使遭遇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的襲擊,上升腳步也未曾受到影響。
此後日本股市進入清洗籌碼的調整階段,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跌到了歷史最低的不到7000點。
經過這個大跟頭,日本央行從2010年起每年動用巨額資金購買日本股票ETF(比如日經225指數、東京證券指數等),目前達到了每年定投5.7萬億日元。(日本央行「養鯨」經濟刺激計劃,2010.10)
金融危機後的十年,股市便開啟了上升通道:日經225指數10年多漲了3倍左右,年化漲幅約11%。(數據來源:彭博數據,2019.4.26)
然而最近,央行的風向變了。
2016年以前,日本央行對日經225指數和東京證券指數的配置比例約6:4,但2017年開始著手高配東京證券指數、大幅降低日經225指數的購買,二者比例接近9:1。(數據來源:CLSA,彭博數據,如下圖)
為什麼呢?
2010年至今,日經225指數僅2012、2013、2018年大幅跑贏東京證券指數,這三年超額的主要原因是權重股拉動。
比如2018年日經225指數-12%,東京證券指數-18%,其中日經225指數的兩大權重股優衣庫、全家便利店分別逆勢漲幅26%和76%,兩者在指數中權重接近14%,直接拉動日經指數。但這樣的個股表現是否可以年年持續,要仔細斟酌。
另外,日經225指數用的是股價加權,股價越高、權重約高,資金越容易推動指數點位形成循環,價格卻可能逐漸偏離了個股基本面。
最後,日經225指數的銀行、汽車佔比較低,這是日本最大的兩個行業,而東京證券指數代表成長新經濟,較好體現了日本經濟增長的真實情況。
因此東京證券指數自此獲得了日本央行的高配。
數據來源:CLSA;彭博數據
日本央行的眼光如何?
能做到一國央行之位,都不是吃素的。
數據來源:彭博數據, 2018.12.31
截至2018年末,東京證券指數的PE、PB均低於日經225指數,且股息率高於日經225,已經達到2.49%。
從另一個角度看,股息提供了類似債券票息的保護,如果股價下跌反而會使股息率升高,更有吸引力。
數據來源:彭博數據, 2019.4.26
近10年東京證券指數漲幅94.92%,長期表現可圈可點,加上日本央行加碼的助攻還是值得期待的。
成分股如何?
東京證券指數有日本的汽車:全球最大的汽車聯盟是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三家車企有兩家是日企。東京證券指數前十大成分股有豐田汽車、本田等知名日企。
東京證券指數有日本的銀行:軟銀、三井住友、瑞穗金融等金融財團都在前十大成分股裡。
東京證券指數有日本的高科技行業:信息技術、工業製造、醫療保健的權重合計超40%,這三大行業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代表了日本的科技實力。
東京證券指數也覆蓋中小公司:許多細分行業世界級龍頭都是成分股,比如任天堂、基恩士、村田製作所等,而這些公司都不在日經225指數中。
因此東京證券指數的成分股代表性較強。
數據來源:彭博數據, 2019.4.26
只能說,國家之間的實力較量從未真正停止過。我們以為日本還在「失落的二十年」,但也是蓄力的二十年,比你我想像的都強大。
文中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