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這部作品的許多細節其實挺真實的。島上居民們黝黑的皮膚,還有老人們一看就是被曬傷了的臉。片中老人們不止一次提到「有男人在就是好」「男人來了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類似的話語。第一點是因為男人們體力相對來說更好,無論是農耕還是修房屋建房屋等活兒,男人似乎都更適合;第二點是在老人要死的時候,她看見男人回來了,就覺得有救了。
為什麼男人回來了就有救了,女人一般情況是打不過男人的,在沒有經過後天訓練的前提下,男人的力量普遍先天大過女人。從後面幾次刺殺來看,只要男人抵抗成功或者有所防備,福南就很難下手。福南可以把除女主以外的那些人都殺掉,一是靠她無與倫比、歇斯底裡魚死網破的決心;二則是因為其他人已經習慣於福南的順從所以無所防備。他們不認為福南會反抗,即使會反抗也不過是用逃離這種方式。
農耕文明真的必須要有男人的存在嗎?我認為即使只有女人,她們也可以活下來,只是可能相對來說會更艱難困苦。那幾個老人的話語,雖然體現了她們思想層面的局限性,但看著她們與女主相比如此黝黑而粗糙的臉龐,又會為她們感到心疼。這樣的現狀細究到底似乎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政府不管他們,他們在這座島上自生自滅,封閉的那一套鄉村文明無線循環一代又一代。
沒有社會制度的保護,女人們只能這樣耕作到老,她們會感到疲憊是可以理解的,她們會想要有男人來替她們分擔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她們為了不那麼疲憊困苦而把僅有的兩個男人捧上了天,似乎沒了男人,女人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我的那篇小論文,在被導師指導後,才突然發覺自己確實相對於自己的專業來說寫偏了,寫成了社會學視角,同時,也發現導師和自己關注的點是不一樣的。我關注的是農村裡婦女們的處境,她們有什麼困難,為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困難,我去追溯這個源頭去了。但導師要的是解決,並且不是解決思想層面,那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政府如何幫助她們解決物質上的困境,解決了物質上的,思想上的才有可能。導師的邏輯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他在做著扶貧事業,他深知物質上的貧困所帶來的處境是有多麼糟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結合這部電影裡,那座島上的女人們的處境,真正需要考慮的或許確實是政府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這座小島。我可能確實不能再糾結於為什麼了,而是應該思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