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檢查可以評估患者圍繞運動軸的活動能力,還能反映他們在正常情況下的活動能力,以及在伴有疼痛、退行性關節病、肌肉過度緊張、扭傷或者拉傷等情況下的活動能力。靜態結構性或姿勢性查體會提供有關運動模式的線索。
正常活動範圍取決於患者的體型以及導致患者功能障礙的疾病。所以,每一類患者的活動度都是不一樣的。考慮到不同體型患者的肌肉類型和彈性不同等因素, 醫生可以對患者呈現出的總體功能障礙狀態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在檢查過程中,醫生可以讓患者進行主動運動,也可以讓患者處於不伴肌肉收縮的放鬆狀態,醫生圍繞各個軸線在解剖區域內活動患者(被動運動) 。
問診病史後如果沒有發現禁忌證(嚴重創傷、意識喪失等),最好先從「主動運動」檢查開始, 因為主動運動檢查時,患者在症狀加重時會主動停止或拒絕進一步的活動,相對於主動運動,被動運動檢查時會明顯增大活動範圍。通過這兩種方法的檢查,醫生可以清晰地認識關節活動範圍的狀況(如嚴重程度、骨折、脫位、軀體化症狀、症狀誇大等) 。
比目魚肌長度試驗:仰臥位1.患者仰臥,髖和膝彎曲45度。將膝關節置於屈曲位可放鬆腓腸肌,可單獨測量比目魚肌。對側下肢應放在支撐面上,膝蓋完全伸直
患者仰臥時測量比目魚肌長度的起始位置。測角儀校準的骨性標誌(腓骨頭、外踝、平行於第五蹠骨)用紅線和點表示。
2.在指導患者進行所需的運動後,患者的腳踝完全可用的ROM,同時保持髖關節和膝關節處於45度的屈曲狀態
仰臥位進行比目魚肌長度測試。測角儀校準的骨性標誌(腓骨頭、外踝、平行於第五蹠骨)用紅線和點表示
仰臥位比目魚肌長度測試結束時的患者位置和測角儀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