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onny M. Lee等的報告指出,與採用雙肺通氣(TLV)相比,急重症患者採用單肺通氣(OLV)測得的呼出氣體溫度(EHC)更高。採用單肺通氣(側臥位)或可改善通氣血流灌注比值。
優化通氣血流灌注比值(V/Q)可使急重症患者獲益。呼出氣體溫度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肺泡內溫度。呼出氣體溫度的動態變化可用於評估心臟功能。除此之外,有證據顯示呼出氣體溫度還可用於監測V/Q 。該研究旨在應用VQm ™(Rostrum Medical Innovations,Vancouver,加拿大)評估急重症監護機構患者在不同體位下接受OLV 期間呼出氣體溫度的變化情況。
該前瞻性、非盲、非隨機試驗納入10 例成人患者,評估進行OLV 對呼出氣體溫度的影響。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後,建立經雙腔氣管內導管正壓通氣,潮氣量為6 mL/kg。在確認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後(15 min 內變化幅度<10%),使用VQm™直接測量呼出氣體溫度。測量患者接受TLV(仰臥位和側臥位)和OLV(側臥位)時呼出氣體溫度。在手術結束時,以相反的順序再次對上述數據進行測量。手術採用OLV(側臥位),分別測量7、15 和30 min 時的呼出氣體溫度。使用ANOVA 和Tukey 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P <0.05 時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請將您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通過《麻醉學大查房》的微信公眾號(mazuixuedachafang)發給編輯部,我們將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您解答,並在雜誌上刊出。
研究結果(略,需全文PDF,請回復此微信與《麻醉學大查房》編輯部聯繫)
該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急重症患者,與採用TLV(側臥位或仰臥位)相比,採用OLV(側臥位)時的EHC 值顯著增加。既然,EHC 的主要決定因素為肺泡溫度和穩定的心臟指數,那麼採用OLV(側臥位)可改善V/Q。初步觀察結果與假設測量結果相一致,還需對其他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以對上述結果加以證實。
(《麻醉學大查房》原創作品,如果您需要閱讀和收藏本文全文的PDF版,請回復此微信給編輯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