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正壓通氣降低氣管插管的機會,降低COPD急性發作患者的死亡率或嚴重心源性肺水腫。無創通氣的生理機制包括降低呼吸功,改善氣體交換。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對機械通氣的需求往往意味著死亡率增加,但是無創通氣防止氣管插管和改善預後的數據存在爭論。
以前研究的對象存在異質性,研究對象包括慢性肺病或心源性肺水腫導致的呼吸衰竭;這種選擇患者的方法會過高估計無創通氣(vs.標準氧療)的療效。關於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觀察性研究顯示,無創通氣治療失敗的比例高達50%,以至於增加死亡率。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研究支持非高碳酸血症性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應該採取無創通氣策略。
鼻套管高流量氧療是一種加溫加溼高流量經鼻吸氧技術。高流量氣流能夠對氣道產生低水平正壓,同時可以調整吸入氧濃度。高流量氣流能夠排出上呼吸道的CO2,從而到達減少生理死腔的作用,因此能夠減少呼吸功。以前關於不同原因呼吸衰竭的研究顯示,高流量氧氣比標準氧療(面罩)更舒服,能夠達到更好的氧合。
以我們所了解的知識,高流量氧氣對收住ICU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或死亡率尚未被評價。為此,來自法國的Jean-Pierre Frat等評價了鼻套管高流量氧療對低氧血症患者的療效,其結果發表在2015年6月的NEJM上。
FLORALI研究是一個多中心開放標籤的隨機研究。研究對象為無高碳酸血症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數<=300。隨機設計分別給予高流量氧療(50L/min),標準氧療(nonrebreather face mask,>=10L/min),或無創正壓通氣。主要終點為28天時氣管插管的比例;二級終點包括ICU住院期間以及90天全因死亡,和28天時不使用呼吸機的天數。
該研究共納入310例患者。三組氣管插管率分別為38%、47%和50%(P=0.18)。高流量氧療組28天時不使用呼吸機的天數最長(三組分別為24天、22天和19天;P=0.02)。90天死亡的HR:標準氧療組vs.高流量氧療組為2.01(95%CI,1.01-3.99;P=0.046),無創正壓通氣組vs.高流量氧療組為2.5(95%CI,1.31-4.78;P=0.006)。
最後作者認為對於非高碳酸血症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採用高流量氧療、標準氧療或無創正壓通氣不會改變氣管插管率。鼻套管高流量氧療能夠顯著降低90天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