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危重病醫學會、歐洲內分泌學會、歐洲腎臟學會-歐洲透析和移植學會聯合公布了成年人低鈉血症診治指南。新指南注重「患者管理,而非僅糾正血鈉水平」,強調「先救命後查病因」,中重度低鈉血症一線治療是「限水」。(Eur JEndocrinol.2014,170:G1)
低鈉血症是指血鈉濃度<135 mmol/L,血鈉濃度130~135、125~129及<125 mg/dl依次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低鈉血症。指南指出,低鈉血症可引起多種臨床症狀,嚴重時危及生命,高達30%的住院患者存在低鈉血症,因此臨床醫生應能夠準確診斷和治療低鈉血症。
指南撰寫者Stephen Ball指出,指南對臨床實踐的最大影響是對患者管理的新建議,而不是單純關注血鈉水平。新指南強調的要點之一是「救命」,即不論是什麼病因,先緊急處理嚴重低鈉血症,等病情穩定後再找病因。
對於症狀性嚴重低鈉血症患者,指南推薦靜脈輸注高滲鹽水(3%),目標是24 h後血鈉水平升高不超過10 mmol/L,此後每24 h升高8mmol/L,直到恢復至130 mmol/L。
來自德國的指南撰寫者Bruno Allolio強調,應在病房嚴密監測下糾正血鈉,要避免過度矯正,以免導致滲透性脫髓鞘症候群而持續嚴重損傷大腦。
指南指出,嚴重症狀性低鈉血症得到控制後,要查找其根本原因。當然,中度低鈉血症的診治也很重要。在尋找低鈉血症的病因時,指南建議檢查尿滲透壓和尿鈉,檢測這2個指標僅需一次尿樣。
當排除高血糖性低鈉血症等罕見病因後,應檢測尿滲透壓。如尿滲透壓低於100 mOsm/kg,提示水攝入過多;若尿滲透壓高於275 mOsm/kg,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過多等。
「尿鈉在尋找低鈉血症病因時同樣重要」,Allolio指出。如果尿滲透壓大於100 mOsm/kg而尿鈉濃度≤30 mmol/L,低鈉血症可能由於有效動脈容量較低所致,具體病因包括心衰、肝硬化、腎病症候群、腹瀉嘔吐等;如果尿鈉濃度在30 mmol/L以上,則應考慮是否應用利尿劑或合併腎臟病,若排除,應進一步根據細胞外液情況追蹤病因。
Allolio表示,「人們認為低鈉血症是缺鈉,實際上是水過多。」因此,中重度低鈉血症一線治療是「限水」;二線治療是每日口服尿素0.25~0.50 g/kg,或低劑量袢利尿聯合口服補鈉。血液循環量減少者應以0.5~1.0 ml/kg/h的液速輸注0.9%生理鹽水或平衡晶體溶液。對於中重度低鈉血症,指南一般不推薦鋰或地美環素治療,也不建議使用託伐普坦等加壓素受體拮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