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圍觀侯廚現「拆」小黃魚
比如,「閩東壹魚」深海半野生大黃魚巡迴品鑑會。兩位名廚侯新慶與帥曉劍聯袂。九道菜,道道精彩,且選其精華一二述之。蟹黃湯包,是淮揚菜的經典呈現。「六月黃東海黃魚湯包」在菜單上為「湯」的環節。
上桌時,湯包倚在盤子邊緣,暗示了你它的正確吃法——「三度」,端起盤子到嘴邊的「高度」,微微傾斜到一定「角度」,輕咬慢吸感受「溫度」。
你喝到了什麼?湯包裡喝出一盤雪菜黃魚的鮮!
雪菜黃魚是浙江福建一帶的家常菜,金條一般的大黃魚,鋪上雪菜,它強烈的味覺記憶性,源於新鮮細膩的魚肉與陳年雪菜的複雜融合。
但把這一整道菜滋味的精華,與六月黃一起,裹進經典淮揚湯包裡。淮揚菜,真的狠啊!
再說灌湯黃魚,是滿漢全席的頭牌大菜。
整魚脫骨+灌湯技術,囊朗朗乾坤於腹中卻滴水不漏,難度頗高的烹飪技巧和至鮮味道,使之站在名菜桅巔。某種程度上,淮揚菜對技法的衡量勝卻食材,以時間沉澱出的變態技能,是味覺的催情劑。當一條條灌湯黃魚端上桌來,賓客切開,蟹黃流溢,在儀式感烘託下,人們發出鮮美無雙的驚嘆。
以至之後的濃油赤醬、壓軸大戲「侯氏閩東壹魚黃魚佛跳牆佐醬油哥的刀削麵」也好,二斤八兩的的「醋溜海釣大黃魚」也罷,皆是人生若只如初見,恍恍惚惚。黃魚宴落幕時,依舊燈火輝煌、觥籌交錯。幾十人幾百人同步上菜的場合,我經歷過不少,開玩笑來說,不對味道抱有幻想是「基本職業修養」。時光不易,世事萬難,凡美好總有瑕疵,但這一席層層突破,讓人為之動容時,擔心再難有所相遇。是黃魚之美?技法之妙?是整個廚師團隊對菜品的精準把控?還是淮揚流派在處理珍貴食材時,所呈現的極不真實的奢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