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蟲入宴,一在安全,二在營養,三在飲食文化。全蟲入宴與否,主要取決於飲食習俗、飲食文化,特別是國家戰略選擇和戰略定力。
2016年11月27日,河南洛陽,老城西大街一個專門做全蟲宴的攤位吸引眾多市民的圍觀。攤位上擺的有蜈蚣、蠍子、蟬蛹、蝗蟲等昆蟲,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動物。據攤主介紹,這些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經過特殊處理,對人體有多種好處,可以食用。
圍觀者多,嘗試者少,說明市民對全蟲入宴不僅存在著「顧慮」,而且還存有「高度警惕」。原因或在於飲食習慣與心理作用使然。一說起蜈蚣、蠍子、蝗蟲等昆蟲,人們常常不寒而慄。一為蜈蚣、蠍子系人人皆知的毒蟲,二為蝗蟲雖然不是毒蟲卻是吃食莊稼的害蟲,如此非毒既害之物,在人們心目中自當可惡、可憎。更不用說要將其用來食用了。即便攤主聲稱這些食物已經經過了「特殊處理」,但卻一時半時難以消除市民心中心存的「餘悸」。
古今中外,雖然不同國度、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不同族群,都或多或少有著吃食昆蟲的習俗和記載,但真正要把這些昆蟲烹調成食物食用,卻難以讓人廣泛接受。據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食用昆蟲的國家之一,「藥食同源」即源於對昆蟲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認知和總結。對於昆蟲的價值,我國官方以及民間不僅早已有所應用和研究,而且還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定規模、一定檔次的昆蟲烹飪產業,也由此形成了相應的飲食習俗和飲食文化。「油炸竹蟲」、「油炸蜂蛹」等昆蟲佳餚,早已為人們熟知並接受。只是在認知的全民性上,卻缺乏相應的昆蟲食用知識普及。
世界糧農組織(FAO)的評估與推薦,為我們利用食用昆蟲指明了方向。2013年,世界糧農組織就曾將食用昆蟲推薦為未來可大力開發的食物資源,以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其理由就是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多種,世界上至少有20億人的傳統食物中就已經包含有昆蟲。更為主要的是,許多昆蟲富含優質蛋白質、多種維他命、纖維和礦物質。因此,從世界糧農組織的推薦以及我國人口眾多的角度來看,我們更應該在食用昆蟲的發展、研究以及食品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洛陽街頭出現的全蟲宴,雖然令市民望而生畏,但其積極意義卻不言而喻。其開拓性工作,雖前無古人卻後有來者。至少,全蟲宴是一場昆蟲食用知識以及昆蟲飲食文化知識的普及,其星星之火,定當形成我國昆蟲食用與普及的燎原之勢。只是,全蟲入宴對於我們來說,不僅面臨著食用昆蟲產業發展及其文化的推廣和考驗,而且更面臨著一道心理跨越之坎和發展突破之坎。
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呼喚且形成與之相對應的包容文化。全蟲入宴,既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又是對產業發展的考驗;既是中華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發展的需要,又是對中華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發展的一次重要檢驗。全蟲入宴,首在心理和認知,更在戰略選擇和戰略定力。
精彩回顧
克邁拉昆蟲療法持續火熱報名中!隨到隨學,歡迎諮詢、考察、體驗!
聯繫我們:電話15653011659 400-0691058微信s1526349813 liulin60spQQ149230947 3098356825QQ群26205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