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用鉛酸電池的價格被長時間的壓抑,不僅企業賺不到錢,而經銷商也跟著倒黴,一年忙到頭工人壓彎了腰、企業和經銷商賺到的卻是吆喝聲。有人比喻經營鉛酸電池是又苦又累的「雞肋」生意,有盼不到出頭日子的感覺。最近,市場傳來在一些地區的鉛酸電池價格開始上揚,這無疑是提振企業與經銷商信心的一次難道的良機。
據悉,這次鉛酸電池的漲價是由於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區的製造極板、組裝的企業,受到當地環保等部門的檢查而採取的「一致性」產能收縮的臨時性措施。產能削減是否會成為這些地區企業製造的「常態化」,並由此形成市場由供過於求向供不應求方向轉變,目前看來還存在許多的懸念,原因之一:
據了解,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地的鉛酸電池極板製造基地,基本上是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而進入製造項目。地方政府絕不可能對這些產業動刀。從最近我國經濟形勢來看,許多地方由於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以及國有企業去產能而使得經濟變得蕭條。現在地方政府對本地區的包括諸如鉛酸電池這樣的存在或多或少汙染的製造產業採取關停措施,無疑是讓當地的經濟雪上加霜。如果地方政府要對汙染產業下殺手的話,那就是一些不繳稅的半暗半明的小極板製造廠。由於小極板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根本不會花費重金安裝必要的三廢處理裝置,這就是汙染當地環境的「元兇」,這也是地方政府要根除的「毒瘤」』。但是,去除這些小極板企業不足以改變目前整個鉛酸電池產能過剩的現狀,也有可能給規模大的極板等鉛酸電池零部件企業增加產能提供了空間。
鉛酸電池產業要想在短時間內削減產能過剩的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大家是否記得:在2011前後政府頒發的《鉛酸電池準入條件》之後,一方面中小企業因無法滿足準入條件要求而遭到強勢性的關停;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因政策的需求進行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前後不到三四年時間,整個鉛酸電池製造產能規模最大的時候曾一度達到市場需求的2.6倍。
據介紹,曾在2010年的時候,為了擴充產能、長興地方政府給予了企業大量的銀行貸款,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地方銀行對招商引資而進入到的企業也給予了銀行資金的扶持。由此可見,鉛酸電池雖然是以民營資本為主,但國有的商業銀行也介入其中,鉛酸電池至今的產能主要還是來自於民間投資者的誤判、銀行借貸的推動。
現在,儘管有些鉛酸電池的產能被壓縮或處於休眠狀態,但經過大量投資改造的廠房在、那些花費巨資購買的設備也仍然在,一旦鉛酸電池製造有利潤,這些製造企業就能馬上組織生產。因此,鉛酸電池產業去產能是長期的戰略,必須要等到那些製造設備爛掉無法再組織生產的時候,抑或那些處於休眠的企業才能真正死去達到去產能化。
「野路子」的中小企業遍地開花,如同韭菜一般,割了之後又會迅速長出來。實際上,鉛酸電池製造的小企業遍布在一些欠發達地區。這些小組裝企業,通過購買地下的極板,到一些遠離人居住的農村或者縣城開發區裡組織生產。據介紹,目前我國地下組裝成鉛酸電池的作坊式工場,其數量驚人,這些工場有的冒充知名品牌,有的打上自己的品牌在當地或運往外地銷售,其製造的數量不會低於市場份額的5%。這些企業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摘除,原因是這些企業與當地政府的某個人或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製造、生產和銷售得到某些地方有背景人的庇護。
鉛酸電池自近三年來價格一路下滑,導致兩大巨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那些正規卻沒有真正實力的企業退出了,但留下了製造的廠房和設備比完好無損地在那裡;那些進入到資本市場的企業實力雄厚,或者獲得地方政府給予政策支持的企業仍然在這個微薄利潤的行業裡進行拼殺與博弈。雖然兩大巨頭高度控制市場份額,但是這兩家企業不會輕易減少產能。而二線三線的鉛酸電池品牌緊盯著兩大巨頭的後面,一旦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減少,那些二三線品牌的電池企業馬上就會擴充產能。
可以肯定,鉛酸電池製造要想獲得豐厚的利潤沒有三年裡的煎熬是難以做到的。目前要想讓鉛酸電池漲價,恐怕是製造企業打出的「煙霧彈」,煙雲散去,真相大白,鉛酸電池的利潤留下一點「雞毛」已經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