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民迷上了這種新食物組團狂挖 專家:再吃就滅絕了

2021-03-01 搜狐新聞

據青島電視臺《今日》5日報導,近日,青島市民迷上了一種新食物:「海知了」。據報導,這種「海知了」是可以吃的,但是,市民組團在海邊挖「海知了」的行為,專家認為不可取:「海知了」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對生態環境有修復作用,再吃下去,它們就滅絕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島電視臺今日」

青島電視臺《今日》4日報導稱,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還有網友科普稱這種「海知了」並非蟬蝦,而是一種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

「解放眉足蟹,不是蟬蝦。是剛恢復的物種,七幾年在青島地域性滅絕,現在剛恢復四年,四年前開始出現,它們對於沙灘有很好的維護作用,這樣報導之後,它們又要面臨地域性滅絕了。」——網友

網友們說的到底是否真實情況?今天(5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石老人海灘,發現三五成群的市民比昨天更多了,他們正在海灘上尋找「海知了」的蹤跡,大部分都拿著大鐵鍁和水桶,一大早的收穫還不少。

大多數市民都表示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生物,但是對於是否需要保護,大家確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

這種生物到底是否像網友所說,四年前重新出現在青島海域、需要大家的保護?帶著問題,記者諮詢了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周麗青。


經專家鑑定,「海知了」的學名確實是「解放眉足蟹」,在山東,最先發現它的地方是煙臺,後來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島的海域上發現。

「我在日照看到的是整個鰲是黑色的,這邊的旁邊發白,這是雌性的,像是生殖器還有遊泳足,都是雌性所特有的。」周麗青說。

連續挖掘 導致資源下降


專家介紹,這種解放眉足蟹實際上存活的範圍較窄,並對其棲息的沙灘有重要的生態意義,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珍貴海洋生物。

「一般都是位於低潮區的細沙這樣的地方,生存比較好一些,它對低潮區的細沙起到了疏鬆清潔的作用,由於它的營養價值比較好,村民對它就有大量的採挖,連續多年這種地毯式挖掘,使得解放眉足蟹的資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綜合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海洋生物
    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有市民組團挖「海知了」。對此,記者採訪了水產工程師,其表示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 青島新網紅"海知了"出鏡接受專訪!吐了一肚子苦水,都別挖了!
    不少青島市民為了嘗鮮兒組團跑到海邊挖回家連日來,退潮之後的石老人海水浴場很是熱鬧,不少大爺、大媽們帶著鐵鍁和水桶,在沙灘上不停地挖啊挖!它是剛恢復的物種,七幾年的時候在青島地域性滅絕,最近幾年才剛剛恢復,四年前開始出現,它們對於沙灘有很好的維護作用,但是大家都去挖的話,它們又要面臨地域性滅絕了!
  • 專家:再挖真就危險了!
    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之前的畫面裡,可以看到有的市民一次挖了六、七十隻,甚至用桶來裝走。
  • 蛤蜊竟是這樣挖來的,老青島都不知道!
    蛤蜊哪裡去挖?青島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組團挖蛤蜊是咱青島男女老少的最愛!以前,青報君以為蛤蜊就是這樣一鏟子一鏟子挖出來,再到市場上賣的…投進水裡後,帶有鋼釘的一面由於加重了重量,會處在下面,用船拖著這個筐往前走,鋼釘就插在海底灘涂的淤泥裡,將藏在裡面的蛤蜊「吃」進後面的網兜裡。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是美國匙吻鱘
    原標題: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 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萬一吃了會怎樣?
    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吃進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
  • 餐廳主打鱷魚菜引爭議,專家的話讓人更生氣!
    專家說:在我國,人工養殖的鱷魚,是可以合法食用的。經營者需獲得水產、食品監管等等部門批准。————————看到此處,小編暗自覺得後背生寒按照此操作流程只要是人工養殖的動物,經過相關部門批准的就都可以吃唄?那請問這世間除了制定法律的人類,還有什麼不能吃的?
  • 【援疆訊】天津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專家、北京市第十批醫療援疆專家已抵達和田
    近日,天津市第三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醫療隊(含2020年新增隊員)和北京市第十批援疆醫療隊共41位援疆專家已先後抵達和田,目前正處於休整隔離期。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影響,今年的援疆醫療隊返疆和新派遣工作稍晚,但是,此次選派的專家人數和專家陣容非常強大。
  • 美國給ISIS貼上「種族滅絕」標籤
    第一次是在2004年,當時國務卿鮑威爾把發生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暴行認定為種族滅絕。美國政府終於做出正式結論,認定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正針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基督徒、雅茲迪人和什葉派穆斯林實施種族滅絕,犯下反人類罪行。
  • 這種食物,每家都要吃!
    由於1月份石家莊暴發新冠疫情,雞蛋生產受限,價格也隨之快速上漲。不過,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以及各項保供穩價措施發揮作用,最近幾天,雞蛋價格出現了明顯回落。△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1月25日,36個大中城市雞蛋平均零售價格為每斤5.76元,達到去年以來的最高值。
  • 【福安科普】注意,這種秋葵請別吃!已有人中毒!
    行為異常、胡言亂語,自己說很熱,上半身的衣服都要脫掉,還蹲在地板上,手在摸索著什麼。老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可能是因為吃了這種蔬菜!見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當時還發著熱,一開始,接診醫生譚醫生還懷疑是腦炎或者腦血管病等,於是就將老人送到了神經內科。但經過仔細詢問,譚醫生發現,這個病人很可能是食物中毒。
  • 中國人快把鯊魚吃滅絕了,BBC拍了這部9.6分的神作
    它們消亡的速度,比繁殖的速度快上30倍....說起當年拍攝的初衷,據說是因為中國人吃魚翅快要把許多鯊魚吃滅絕了再加上世人對鯊魚的誤會一直很深——不是把它們當做美食,就是把它們當做勁敵然而,世界上許許多多的鯊魚正在瀕臨滅絕很多還在幼崽時期就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 過期的食物,一口也不能吃?4種食物過期後,大膽放心吃沒壞處!
    民以食為天,不管在哪個地方,吃都是頭等大事。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食物過期之後就應該馬上扔掉。
  • 英國首相:我吃發黴的食物!發黴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這種吃法安全衛生嗎?英國食品標準局建議人們不要吃明顯腐爛或發黴的食物。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孕婦,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BBC曾播出過一期有關食品安全的科普節目。節目主持人麥克•莫斯利( Michael Mosley )在黴菌專家派屈克•希基( Patrick Hickey )的監督下嘗試吃了好多種發黴變質的食物。
  • 順德市民凌亂了!吃荔枝後被測出酒精超標就是酒駕?
    記者梁雯雯事實上,早前,順德交警大隊也邀請市民進行過現場測試。交警讓幾位市民現場吃下蛋黃派以及荔枝,然後立即進行酒精測試,測試的結果是,這幾位市民都「中招」了。那這是否意味著,吃荔枝等食物,如果測試到車主的酒精含量達到酒駕範圍的就被視為酒駕?
  • 專家提醒:蕁麻疹不能吃的5種食物,多吃一口,風團、紅斑會加重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金良故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
  • 這種菜,就算丟了也別吃!一句話,看懂食物幾天變質
    專家建議蔬菜或者肉類打包回家之後應該儘快在1到2天內吃完,而且一定要徹底加熱。此外,久置冰箱的食物還容易存在以下問題:冰箱裡還有一種能在低溫下頑強繁殖的細菌——李斯特菌。專家病例:一位孕婦,突然發燒,送去急診後,雖然孕婦救回來了,但還是流產了。而原因竟是吃了一個在冰箱中放置過久的蘋果!感染了李斯特菌。
  • 8旬夫婦吃蒲公英中毒 醫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8旬夫婦吃蒲公英中毒 醫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2017-04-19 11:56:41來源:瀋陽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