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電視臺《今日》5日報導,近日,青島市民迷上了一種新食物:「海知了」。據報導,這種「海知了」是可以吃的,但是,市民組團在海邊挖「海知了」的行為,專家認為不可取:「海知了」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對生態環境有修復作用,再吃下去,它們就滅絕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島電視臺今日」
青島電視臺《今日》4日報導稱,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還有網友科普稱這種「海知了」並非蟬蝦,而是一種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
「解放眉足蟹,不是蟬蝦。是剛恢復的物種,七幾年在青島地域性滅絕,現在剛恢復四年,四年前開始出現,它們對於沙灘有很好的維護作用,這樣報導之後,它們又要面臨地域性滅絕了。」——網友
網友們說的到底是否真實情況?今天(5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石老人海灘,發現三五成群的市民比昨天更多了,他們正在海灘上尋找「海知了」的蹤跡,大部分都拿著大鐵鍁和水桶,一大早的收穫還不少。
大多數市民都表示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生物,但是對於是否需要保護,大家確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
這種生物到底是否像網友所說,四年前重新出現在青島海域、需要大家的保護?帶著問題,記者諮詢了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周麗青。
經專家鑑定,「海知了」的學名確實是「解放眉足蟹」,在山東,最先發現它的地方是煙臺,後來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島的海域上發現。
「我在日照看到的是整個鰲是黑色的,這邊的旁邊發白,這是雌性的,像是生殖器還有遊泳足,都是雌性所特有的。」周麗青說。
連續挖掘 導致資源下降
專家介紹,這種解放眉足蟹實際上存活的範圍較窄,並對其棲息的沙灘有重要的生態意義,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珍貴海洋生物。
「一般都是位於低潮區的細沙這樣的地方,生存比較好一些,它對低潮區的細沙起到了疏鬆清潔的作用,由於它的營養價值比較好,村民對它就有大量的採挖,連續多年這種地毯式挖掘,使得解放眉足蟹的資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