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吃荔枝「被酒駕」的信息在網上廣泛傳播,不少順德市民也在微信朋友圈轉發該信息。當前正是荔枝成熟的季節,市民由此擔憂:以後開車是不是就不能吃荔枝了?
對於這一說法,順德城市網記者今天隨機採訪了幾位順德車主。有車主表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小心為好。但車主梁先生則坦言,這一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至少到目前為止,暫時還沒有人因為吃荔枝被交警處罰的。」那事實又是怎樣的呢?昨日,記者就該問題採訪了順德交警大隊的民警。
順德交警大隊的民警告訴記者,吃荔枝測出有酒精含量確實存在這一情況,尤其是剛吃下荔枝那一刻,口腔內會產生含有酒精成分的氣味,因此酒精測試儀會在事主的口腔內檢測到酒精成分。原因是其材料中含有酒精成分,比如糖。糖在經過分解後,分解出有酒精成分。
據了解,根據相關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為酒駕行為;血液中酒精含量等於或大於80mg/100ml,為醉駕。記者了解到,有人曾就此進行測試,測試者剛吃完荔枝時,用酒精測試儀測試,測試儀的數值立即產生變化,但是等待一會後,數值就會下降。
事實上,早前,順德交警大隊也邀請市民進行過現場測試。交警讓幾位市民現場吃下蛋黃派以及荔枝,然後立即進行酒精測試,測試的結果是,這幾位市民都「中招」了。
那這是否意味著,吃荔枝等食物,如果測試到車主的酒精含量達到酒駕範圍的就被視為酒駕?
對此,順德交警表示,假若有市民遇到這種特殊情況,被測出為酒精超標的也無須緊張,因為警方要確定是否酒駕,會以血液的酒精含量檢測結果為準。必要時,市民可要求警方進行抽血檢驗,以確定是否酒駕。
據悉,由於食物當中可能含有酒精成分或是在食用後經過分解產生酒精成分,比如吃蛋黃派、荔枝,喝藿香正氣水等。對此,民警建議,車主在食用一些可能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後,可稍等片刻再駕車。
■小知識為何吃荔枝會「被酒駕」?有專家表示,荔枝含有較高的糖分,糖分經無氧呼吸後,會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另外,荔枝從樹上摘下來後,光合作用減少,荔枝內部細胞會缺氧,增加無氧呼吸的速度,導致其產生乙醇速度增快,為此,存放久的荔枝,還會散發出濃濃的酒精味。
此外,在吃荔枝的過程中,口腔中的酶會對荔枝的糖分進行分解,分解出酒精,並在口腔裡迅速發酵。所以,吃完荔枝後馬上進行酒精含量測試,就會測出有酒精含量。
來源:順德城市網
順德城市網原創新聞,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圖片水印,標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