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年人口不斷上升,患有阿茲海默症(又稱失智症)的人越來越多。加拿大首個為失智症老人而設的安養院「The Village」,今年7月在溫哥華落成。專案負責人表示,老人村打破傳統安養院模式,將居住環境打造「家的感覺」,臨終前也像一般人在社區正常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非當病人看待。
「The Village」位於大溫哥華蘭裡區(Langley),佔地6.96英畝(約2.8萬平方米)。村內分成6間獨立雙層小屋,每間可居住面積約7,000平方公尺,其中兩間專門服務嚴重病情老人。每間小屋內各設有12個房間,由一名經理管理和兩名職員負責照顧老人們一天三餐。全村可住約75個老人和約70名職員。
專案負責人耶斯佩森(Elroy Jespersen)表示, 針對失智症老人,每間小屋牆壁特意漆上不同顏色,「小屋用什麼顏色,經過長時間討論;因不同顏色令人感覺開心,也更容易記起」。村內每名老人皆戴上智慧手帶,村內感應器可偵測到他們位置,若老人走出村外,會有系統警示通知職員,且設有圍欄避免老人走失。
除了居住的地方,村內還有一個社區中心,內有咖啡室、理髮店、小型商店和酒吧等。耶斯佩森說,「老人們可以購物、剪頭髮、喝咖啡和酒等,中心也會舉辦活動讓他們參與」。村內也醫生駐守,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即時醫療服務。
從事老人服務逾30年的耶斯佩森認為,傳統安養院不適合失智症病患,十多年前已萌生老人村的念頭。他參考過荷蘭霍格威村(De Hogeweyk)和美國「綠屋計劃」(Greenhouse Project),將老人社區和共住概念結合,「世界上很少老人服務把兩者概念結合為一,以我認知這是加拿大第一個」;對他來說,最大困難是令所有職員都理解他對老人服務的理念。
他續指,傳統安養院設計和服務更像一家飯店,而沒有家的感覺,「你問任何一個老人,都希望在家渡過餘下日子.沒有人希望住在醫院」。在「The Village」內,老人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喜歡花草可以管理花草,喜歡清潔可以清潔,令他們投入社區生活,好像自己家的感覺」。村內職員被稱「小精靈」(ELF,意指Enrich living facilitator),亦不會穿制服,讓老人感覺在正常的社區內生活。
「The Village」落成至今約三個月,已收到逾80個入住申請,目前有10多名老人居住,預料11月便會住滿。村內服務收費分兩種,基本費用為每月7,300元(加幣、下同,約17.2萬元臺幣);若病情嚴重者需24小時醫療服務,則每月8,300元(約19.6萬元臺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