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的開放熱情世界聞名,荷蘭電力人在專業上的熱情也毋庸置疑。遠到中國,3月北京舉行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會議主席臺上便有一位荷蘭人代表IEC發言。近到德國華人新能源協會,2013年創立伊始,第一位非德國區會員也自荷蘭。然而留荷華人們跟蹤國際電力最新形勢並不容易。荷蘭當地媒體,無論使用荷蘭語、英語還是中文,對2015年開始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幾無報導。
鑑於此需求,德國華人新能源協會(CEED e.V.)於5月14日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舉辦了「電力x能源x網際網路」的介紹會。來自荷蘭電力工業界、兩所理工大學(TU Delft, TU/e)、以及德國亞琛工業大學來訪的共三十餘位青年專業人士參會。
會議分為兩部分。上半部為通識部分,首先,CEED副主席劉雋琦博士介紹了協會的組成與相關活動。其次,CEED廖宇主席遠程連線,與現場小夥伴的合作深入淺出地介紹由「智能電網」 「能源網際網路」向本次電改環境下的「售電主體」的演變。再次,來自阿姆斯特丹的HoiTalent創始人謝天一介紹了中國企業獵取歐洲本地人才的注意事項。最後,CEED荷蘭聯絡人、來自阿納姆的莊啟愷博士從「大量複製」 「資產評估」和「責任主體」三個角度評述了電力學術成果向應用轉化的瓶頸。
會議下半部分的主題是中國電改背景下,售配一體化公司持有的增量配電網中的技術應用。在自由討論中,會議形成了兩個熱點:其一,來自亞琛的小組介紹了電池儲能技術與電動車充能管理的在德國和中國的應用場景;其二,TU/e的校友們介紹了狀態測量系統、電纜狀態評估和直流子網在以經濟性為主導的配電網中的應用。
CEED在荷蘭的第一次活動,便將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力改革話題推到了海外華人面前。面對這一話題,我們無力在幾小時內把任何技術講透徹,然而在荷蘭工作學習電力的青年至少試圖發出一個聲音,那就是:
We stay energetic——我們保持活力,為社會保證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