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一帶一路」上的城市 · 越南篇之一:峴港市
「一帶一路」上的城市 · 越南篇之二:會安
【編者按】「一帶一路」自從提出,就一直是熱點。國際形勢、戰略意義、前景展望……太多問題可以研究可以討論。不過,說點感性的,一帶一路串連了那麼多地方,大家都去過哪裡?那些遠方都是什麼樣的?張純老師的「一帶一路上的城市」系列,將為我們開個頭。如果你也去了、看到、體會過、有思考,歡迎來說說你的「一帶一路」。
雲霧繚繞的越南1號公路
海雲關(Hai Van Pass)和所在的越南1號公路,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世界上必去的50個旅遊地之一。與太平洋另一側的加州1號公路相比,同樣是山嶺險峻而蜿蜒於山腰峭壁,同樣浪高雲湧而波瀾壯闊,同樣驚天動地懾人魂魄,然而,越南1號公路似乎更為質樸自然,雖然沒有加州十七裏海岸公路的旖旎,沒有卡梅爾小鎮【Carmel,加州1號公路上一個精緻的海濱小鎮,加州十七裏海岸公路的一大亮點】的藝術氣息,卻是翠竹成林、雲霧繚繞。
海雲嶺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類似於中國秦嶺:在長達幾個世紀的南北割據時代,它曾經是劃分南北的重要關口。雖然關口只有海拔500m,但海雲關在越南軍事上的重要性與中國的山海關相仿,長山山脈在此處將沿海平原切斷,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勢。在關口站著接受風雨的時候,我忽然感到這座雄關似乎賦予站在這裡的人一種莫名的英雄氣概——如果這麼得天獨厚的天險都不能守住,那麼整個軍心必然渙散無疑。
圖1 海雲關上的舊時炮臺
鬥笠下的「天與地」
雖然這幾日天空連續陰雲也飄著涼涼的小雨,還是沒能消減我去海雲關一覽當年軍事遺蹟的熱情。美軍當年從這裡登岸之後企圖長驅直入,將越南分割成為類似於朝鮮半島的兩半,但是終究沒能成功。拋開戰爭成敗不論,越戰給大洋另一側的美國人民帶去了對「正義」的質疑和對民族自信心的打擊,並產生了大量反思越戰的電影。美國電影《天與地》的海報上,綠色的鄉間田野飄過身穿白色奧黛、頭戴鬥笠的越南少女,是我心中難忘的最初越南影像(圖2)。
圖2 美國電影《天與地》海報
越南的公路
翻山越嶺中發現,越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公路通常是單向雙車道,除了新建的隧道不允許摩託車通行,一般路段上都是汽車與摩託車混雜通行(沒有專用的摩託車道),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百公裡左右從峴港到順化的路程,開上3個小時是非常正常的;長途巴士的限速就更為嚴格,通常在30~40km之間,所以有很多夜班車在城市之間穿梭。臨近農曆新年,這條險要的公路十分繁忙,它是南南北北在大城市打工的越南青年乘著紅色新咖啡夜班大巴回家的必經之路。除了公路也有窄軌的火車,類似於中國1980年代的蒸汽機車,火車頭後面的一節車廂被黑煙燻蒸,呈現出暗淡的顏色,公路和鐵路的交叉口通常只有很簡單的欄杆。火車的班次並不頻繁,速度也沒有巴士快,卻形成了旖旎山間的一道獨特風景(圖3)。
圖3 火車穿行在山巒之間
作者:張純,北京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聯合培養博士,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
訂閱號編輯:張禕嫻
訂閱號排版:趙大偉
——to be continued——
本文為本訂閱號原創
歡迎在朋友圈轉發,轉載將自動受到「原創」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