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下水道,讓人不得不服氣

2021-02-28 関西房產美學聯盟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日本對下水道建設的重視早在十九世紀末就開始了。

1884年,日本第一處近代化的排水設施在東京聖天附近建成。

1900年,日本頒布《舊下水道法》,開始鋪設排除生活汙水的排水管。

1958年,日本又公布新的《下水道法》,並一直沿用至今。

從日本東京的城市下水道系統可以窺見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周密細緻的規劃。

整個東京地下完全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宮殿一樣的規模,令人膛目結舌、嘆為觀止。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統——「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

它建造於1992年至2006年之間,共耗資30億美元,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用於分洪,只排雨水,不排汙水。

地下有完全獨立循環的城市雨水淨化系統,淨化過的雨水通過蓄水池再次進入城市工業用水管網系統,而且與地下排水管網一樣細密的全市所有的自來水管道、天然氣管道、冬季供暖管道、電力電纜、通訊電纜、網際網路光纜等等,都依次在地下按順序排列整齊有序。

在日本的東京即使連續下24小時暴雨過後,人們走在大街上鞋面也不會沾上水,便是這個巨大的「地下宮殿」的功勞。

日本的地理位置特殊,很多地區容易受颱風、洪水困擾,從1992年到2006年,許多大城市建成類似的地下排水系統。建成後的當年,浸水面積由27840公頃減至65公頃。

這個東京「地下宮殿」還有一個非常「異次元」的名字,叫「彩龍之川」。

這個地下神殿,平時是空的,是可以預約參觀的。

慢慢的順著116階樓梯走下去,地下的空氣都與地上不一樣,59根重達500噸的巨大圓柱,宛如希臘神殿般宏偉神秘。

從1992年日本開始大興土木斥資2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耗用14年時間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統——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又稱「G-Cans計劃」。


整個系統處於地下50米深處是一條總長為6300米直徑10.6米的巨型隧道,全程使用計算機遙控,並在中央控制室進行全程監控,堪稱世界最先進的排水系統。


雨果曾在《悲慘世界》中說:人類的歷史,反映在下水道的變革和變遷當中。

日本下水道,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東京下水道的思考......
  •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日本首都圈為何不會淹水?
    致使很多城市開啟了「看海」模式,「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常接受考驗。反觀我們的近鄰日本,儘管每年日本各地都會因颱風而暴雨成災,卻從不見日本人擔心東京淹大水,難道日本就不會發生城市內澇嗎?其實日本的東京、大阪曾飽受城市內澇之苦。在經濟高速發展之後,日本學習西方先進的城市治理理念,建起了壯觀而現代化的地下排水系統,東京的「地下神殿」就是其代表作,保護日本首都圈不受水災之苦。
  • 東京下水道「超級工程」對民眾開放,造價200億,被贊「地下宮殿」
    東京下水道「超級工程」對民眾開放,造價200億,被贊「地下宮殿」位於日本東京北郊琦玉縣境內地下50
  • 日本下水道內景曝光,再看看中國下水道,網友:沒對比沒傷害
    大家應該都知道今年我國遭受了很多次的洪水災難,先是廣州颱風,然後造成河水上漲,之後席捲居民住處,把底層的住戶基本都淹了,之後就是北京夏季大暴雨,接連不斷的暴雨造成城市內下水擁堵,疏散不及時,加上暴雨接連不停,也是淹泡了很多車輛和房屋,不得不說一個城市的下水道還是非常重要的
  • 日本地下神殿不是下水道.日吹謊言系列五
    每年夏天大暴雨的時候不少城市出現內澇積水,各種吹日本地下神殿下水道的文章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 東京下水道,可參觀的「地下神殿」
    在東京,來自建築物的汙水、雨水、工業汙水、處理過的下水等都被看作是可利用的水資源。東京都的再生水一般用於清洗火車、清掃工廠、衝廁、復活水道、森林的消防及城市消防用水以及濫溉綠化用水等。下水道系統的熱能和電能東京都下水道局研究開發了能防止汙水分解物與懸浮物腐蝕,阻塞的熱泵熱交換器系統。
  • 日本下水道讓人欽佩,真的是良心工程!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不同於高樓大廈可以一眼看到,下水道不容易被注意。
  • 守護東京的「地下神廟」
    而國家四面環海的日本,卻很少有城市中水災的報導,這主要得益於先進的排水系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日本對下水道建設的投資是比較大的。日本建設的一套環保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除了用來承擔各種汙水的淨化處理外,還用來應對颱風時期的暴雨排水。日本首都東京面臨東京灣,流經利根川、荒川等幾條大河,隨時面臨洪水內澇的危險。因而,東京投資2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耗時14年(1992年—2006年)在位於東京北郊的琦玉縣境內地下50米處建成了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首都圈外圍排水道。
  • 日本人心目中的「東京特產」
  • 東京是怎樣住下了一半日本人?
    這是一個極大的數字,嚴格來講東京圈並不能算作城市,應該說是日本的特別行政區,以東京市區為中心,半徑80公裡,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共同組成了超級誇張的東京都市圈。面積13400平方公裡,東京圈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綿都市帶,日本第二個城市橫濱距離東京市中心銀座直線距離僅30多公裡,已經實現完全的連續城市帶。
  • 日本城市幾乎從來不淹水的背後
    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排水系統。
  • 日本城市幾乎從來不淹水的背後原因
    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颱風和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東京的排水系統也體現了日本人近乎於偏執的細緻追求。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擔負主要職責的東京下水道局,從汙水排放的階段就開始介入。首先,他們規定:一些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分門別類進行處理。
  • 「海貝思」登陸日本致8人死亡24人失蹤,東京經歷60年來最強颱風
    目前,「海貝思」已在日本造成8人死亡,24人失蹤,超37萬戶停電。據最新消息顯示,「海貝思」已於13日早晨在日本以東洋面上變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臺在早上8點對其停止編號。但「海貝思」給日本帶來的影響仍在繼續。
  • 圖人影院 | 《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日本電影導演。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1927年成為正式導演。早期拍攝以描寫小市民生活為主的影片,被稱為日本默片時代的一座頂峰,如《東京一瞥》等。直到1936年才拍首都有聲片的小津是把拍無聲片堅持到最後的一個導演。小津的風格以拍攝機的平穩移動、淡化戲劇衝突和注重心理描寫著稱。
  • 日本首都東京連續2日出現40人以上感染,且集中出現在「歌舞夜生活場所
    雖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誇讚日本「抗疫成功」,但近期,該國疫情正在反彈。6月15日,日本新增確診創下解封以來最高紀錄。首都東京連續2日出現40人以上感染,且集中出現在「歌舞伎町」等繁華的夜生活場所,集體感染情況不容樂觀。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日新增確診柱狀圖,15日,全日本新增確診76例,為5月25日全面解封以來最高。
  • 最新數據 2016年日本人口繼續向東京集中!
    東京都總人口13636222人,位居全國第1位,而東京都的面積在47個都道府縣中排名第45位;相比全國面積第1位的北海道,人口密度卻排名第47位,東京的人口密度是北海道的近91倍,可見東京都人口密度非常高,全國人口集中之最。
  • 日本「最皮」的東京電視臺,又一次引人注目了...
    日語聽說訓練  50音圖  日語日曆  要說今天世界最熱的新聞,不得不提今天一早就開始刷屏的然而當網友換到東京電視臺熟悉東電的小夥伴應該有所了解,日本的東電從來都不會按照套路出牌...傳說無論世界上正在發生多麼厲害的大事,它都雷打不動地在播動畫片、美食和購物節目。
  • 日本單日新增超3000人 & 東京推出With Corona東京歌牌
    12月12日,東京新增確診621人,再次刷新單日最多,累計已達4萬6745人。為了提高都民的防疫意識,東京都推出了一套「ウィズコロナ東京かるた(With Corona東京歌牌)」,歌牌按照50音的順序介紹疫情中該如何生活。比如「在家中說話時也戴上口罩」「電影院裡戴好口罩不交談」、「家中不共用杯子毛巾」、「多笑笑提高免疫力」等。
  • 日本東京已有103人被熱死!
    據共同社8月19日報導,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截至18日,東京都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據報導,8月9日至17日的9天內,東京都內共有26名男女因中暑死亡。26人中有25人在室內死亡,22人家中沒有空調或即使有空調也沒有使用。8月以來,在東京因中暑死亡的人數達到79人。
  • 東京電視臺,日本電視臺中的「泥石流」...
    在日本,也分為地方民營電視臺和國營電視臺,東京電視臺便是民營電視臺的其中之一,還一直被人嘲笑是一個非常貧窮的電視臺。可能因為他的貧窮,所以註定他成為了日本電視臺中的一股「泥石流」。為什麼說他是泥石流呢?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現任官房長官菅義偉以377票當選,成為自民黨新總裁,預計16日將會被日本國會指名為第99代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