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媒體都報導了一則名為《揭秘廉價外賣速食包:生產過程令人作嘔》的視頻,拍攝者在安徽合肥一家大型料理包生產廠臥底一周,拍下一幕幕所謂「觸目驚心」的畫面。在視頻中,拍攝者稱這家外賣速食包生產企業存在「原料不合格」、「生產過程髒亂差」等問題,日銷40萬份,而且主要供應的是外賣商家。視頻一出,引發關注。
外賣速食包生產過程曝光
視頻顯示,在安徽合肥槓崗香公司食品加工車間內,一些排骨粒儲存了快一年。工作人員稱:「進了大概十幾噸,賣給那些外賣商家,這排骨粒都快放一年了,就是圖便宜買得多,一下進了十來噸。」
除了疑似過期,還有工作人員表示,為了給牛肉增加重量,他們還會往牛肉裡面注射大豆蛋白。公司的原料過水解凍後直接醃製,而醬汁,員工也直接用手攪拌。
工作人員直言:「我們自己包裝的,自己都不想吃。」
合肥食藥監部門公布初步調查結果
此事引起了當地食藥監部門的重視,16日上午,合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已經到該公司取證、調查,晚上就公布了初步的調查結果。
外賣平臺默許速食包模式
在這段視頻裡,標註為槓崗香公司董事長助理的馮紅武稱,目前槓崗香速食包日產量達到40萬份,外賣的興起催生了速食包產業。
相關數據顯示,幾大外賣平臺的日訂單量達到數千萬單。面對龐大的需求,有業內人士指出,用速食包再加熱已經屬於正常情況。某外賣平臺前公關總監表示,只要保證食品安全,平臺方並不會要求商家公布加工方式:「國家對食品生產企業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如果是符合製作標準的中央廚房出來的產品,那麼是符合食品安全的。我們沒有權利去強制要求商戶公布製作加工方式。」
日前,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平臺均發布公告,稱在第一時間將使用該品牌產品的商家全部下線、督促所有平臺商家對進貨渠道進行自查。
律師:外賣使用速食包應明示
針對外賣以及部分快餐店用速食包加工的做法是否合規,律師趙佔領表示,對於能否使用菜餚包做外賣,國家並沒有相應規定。不過仍有兩點需要特別關注:「第一個就是商家通過網絡外賣平臺銷售時,是否明確告知消費者,是料理包還是現場製作。第二個是即使採用了料理包,它同樣也需要遵守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食品質量要合格。」
針對外賣使用「速食包」而不明示,是否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律師趙佔領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知情權包括生產地、日期、質量、規格等,經營者使用速食包的行為超出了一般大眾的消費認知,不符合法律對經營商品進行完整、準確告知的要求。
趙佔領律師:
如果是現場製作食品,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單獨去註明,因為這是符合消費者通常的認知。但如果採用的是料理包,它是需要單獨去提示,否則消費者通常的理解,是現場製作的食品。
△視頻:外賣速食包生產過程曝光引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