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學家呼籲全球監管基因編輯生物

2021-02-25 生物通

一個由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跨學科小組近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主張新的全球管理,以確保對基因編輯的潛在益處和風險進行評估。他們認為,這些技術很複雜,需要逐個開展仔細而明智的審核。

在非洲西部的布吉納法索,政府正考慮用轉基因蚊子來消滅瘧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楠塔基特島,官員們正利用基因編輯這種工具來對抗萊姆病。同時,科學家還利用基因技術讓珊瑚適應不斷變化的海洋環境。

一方面,人們對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突破感到驚嘆。另一方面,人們也對基因編輯的生物釋放到環境中的潛在後果以及缺乏管理監督而深感擔憂。

一個由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跨學科小組近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主張新的全球管理,以確保對基因編輯的潛在益處和風險進行評估。他們認為,這些技術很複雜,需要逐個開展仔細而明智的審核。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耶魯大學的副研究員Natalie Kofler說:「這種技術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不確定性。比如在布吉納法索,它被吹捧為消滅瘧疾的良方,但這些技術也有可能永遠改變物種的基因組成,甚至導致某些物種滅絕。」

在這篇文章中,來自不同機構和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提議組建一個新的全球協調機構。它有權召集社區、開發人員、政府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以確保對所有建議進行仔細審核。該組織將對各種決策進行中立的監督,並整合各種專業知識和世界觀。

他們特別關注CRISPR基因編輯及其他相關技術,比如在種群中傳播遺傳變化的基因驅動(gene drive)技術。這些技術有望消除對公共衛生或生態系統的威脅,但潛在的副作用卻知之甚少,如有害的突變和新型的耐受。

「許多人建議將基因編輯的生物釋放到野外,甚至驅動它們進入本地的野生種群,以解決各種環境問題,」耶魯大學生物圈研究所所長Oswald Schmitz談道。「目前需要正規的保障措施,確保這些出於善意的技術不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破壞生態系統。」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ames Collins教授表示:「瘧疾或寨卡病毒等傳染病對社區而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當人們考慮是否開發這些技術並將其釋放到環境中時,這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同時,在風險評估方面,人們應當儘可能做到最好的工作和最好的分析。」

「我們應當謹慎考慮釋放這些生物的更大影響,這真的很重要,」他補充說。「我們必須依靠背景知識來指導我們推進這些重要的研究領域,同時我們需要以謹慎、明智和透明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這同樣至關重要。」

原文標題:

Editing nature: Local roots of global governance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英語考試新熱點
    上個月,我國一位科學家已經讓「基因編輯嬰兒」成為現實,基因編輯很快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U君推測,未來幾年裡,英語四六級、雅思託福等各類型的考試,
  • 剛剛,深圳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剛剛,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賀建奎。  賀建奎實驗室 供圖
  • 製造基因編輯嬰兒的人為何被撻伐?原因是這個
    11月26日,一條有關「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的科技新聞刷爆網絡,而實施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家立即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基因編輯嬰兒新進展:CCR5基因被敲除,女孩智商被刻意「安排」
    去年轟動全球的賀建奎基因編輯雙胞胎事件有了新進展。
  • VOA慢速:科學家孵化出抗禽流感基因的雞,你敢吃嗎?
    今日,科學家取得了新的科研進展。他們成功孵化出了抗禽流感基因的雞。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雞你敢吃嗎?
  • 黑腳雪貂: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高度瀕危的萌物
    小萌物長介個樣→https://www.sciencealert.com/images/2021-02/processed/ClonedBlackFootedFerretElizabethAnn_1024.jpg國內媒體搬運視頻→http://t.cn/A6tftlZE?
  • 你贊成放開人類胚胎基因研究的限制嗎?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6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6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發表了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新論述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據人民網深圳今日(26日)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科技|美國:全球首例!基因改造人
    前NASA研究員,成為全球首例正式公開的基因改造人
  • 第191期國際資訊: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軟機器人,可在光和磁場的作用下以人類的速度行走
    【高端製造】1、封面文章: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軟機器人,可在光和磁場的作用下以人類的速度行走【生物醫藥】2、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快速通道膳食計劃有助於防止神經性厭食症復發3、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蛋白質信號通路的不同活動標誌著兩個階段4、
  • 《Science》:「廢柴」與「妙藥」之間,只有一個修飾基的距離
    科學家們不僅證實了淺灰黴素衍生物抗結核的功效,同時也闡明了其作用機制。實驗結果及結構數據表明,cyclohexylgriselimycin可以與DnaN結合以抑制病菌D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細菌既不能進行DNA複製也不能有效地進行DNA修復。
  • 基因科普:一讀秒懂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是一種因珠蛋白合成障礙所致的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全球約1.67%的人群攜帶地貧基因。
  •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國際生物黑客組織正在仿製價格昂貴的基因療法Glybera,有望大幅降低其售價據DeepTech深科技10月13日消息,一個獨立的國際生物黑客組織正仿製一種昂貴的基因療法Glybera,然後推出廉價版本Slybera。
  • Science重磅:人類首次看到了胚胎發育的「高清」過程
    無論是簡單如蠕蟲,還是複雜如人類,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從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稍微了解生物發育的人都知道,從受精卵到胚胎的發育過程堪稱奇蹟。我們知道,每一個細胞裡都含有生物完整的基因組。但它們只會從中挑出一些關鍵基因來實現自己的功能。這有點像一座大樓的建造藍圖只有一張,但不同的建築工人在建造不同的區域時,查詢的是藍圖的不同部分。常規的測序技術會把遺傳信息一鍋端,無法從雜亂無章的測序結果中找到洞見。
  • 科學家發現4個可怕真相,其中一個令人對世界產生懷疑
    科學家發現4個可怕真相,其中一個令人對世界產生懷疑人類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地球上人類卻是主宰般的存在。科學家們研究過很多世界上的奧秘,但是目前還有很多是沒有得到答案的未解之謎,人類目前為止在地球上生活了大概幾百萬年的時間,可是對於地球本身的壽命來講,這幾百萬年實在是太渺小了,比起地球存在的46億年的時間來說,人類存在的時間真的是微不足道。
  • 【熱議】科技·倫理與犯罪:基因編輯的法律規制
    CRISPR技術有一定的脫靶概率,也就是基因編輯有「脫靶」的風險。換言之露露和娜娜的基因中可能存在著我們目前未知的缺陷或者會導致未知的突變、產生未知的遺傳疾病。有人認為其可能對人類基因池造成「汙染」,危害人類遺傳基因,主張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之。
  • 能讓人做噩夢的生物:科學家發現巨型船蛆活體
    >生物學家一直在不斷發現新物種,但有些生物還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對這種動物的活體進行了研究。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at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對這種學名為Kuphus polythalamia的船蛆進行了描述。
  • 化學汙染是一種全球威脅需要採取全球行動
    瑞士蘇黎世-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體正在呼籲建立一個全球政府間科學政策機構,以告知決策者
  • 你怕不怕:抗愛滋病「基因改良人」深度解讀
    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碼嬰兒在深圳誕生。此消息一出,便引發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質疑。一部分人表示,基因的改變是好是壞還是很難界定;另一部分人則直接表示不支持,認為「人造人」是違背倫理和人道主義的;小部分人覺得這是自帶「外掛」,驚喜又可怕。
  • Chemosphere專輯:氣體汙染物的生物淨化技術
    生物技術因其效率高、對環境影響小、工程應用簡單等優點,已成為一種經濟有效的空氣汙染治理方法。近年來,各種新型的生物工藝和物化-生物耦合處理工藝出現和發展,表現出巨大的潛力。本期專輯彙編了與氣體汙染物的生物處理相關的科學技術和最新進展。通過此專輯,讀者能夠全面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