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不理朝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萬曆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16 深更讀史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從這些皇帝的所作所為來看,的確難以堪稱明君,甚至說是昏君也不為過。

就像萬曆,其實他倒是沒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鬥蟋蟀,對木工活兒也沒有興趣,可是他太懶了。他竟然能夠幾十年不上朝,窩在自己的後宮。

如果說他在位幾年也就罷了,似乎影響也不大,可偏偏他在位時間又很久。那麼,明朝萬曆皇帝長達二十八年不上朝,為何沒人敢造反?

按理說,長時間的不上朝必然會導致皇權旁落,但奇怪的是,即使萬曆幾十年不上朝,依然沒有人敢發動政變,他的位置依然穩固。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造反不是那麼容易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失敗了將會萬劫不復,嚴重的甚至整個家族都將消失。

所以很多人在造反前,勢必會把前前後後考慮清楚,至少必須控制軍權,否則,即便是內閣首輔,手中的權力也是有限的,根本不敢造反。

我們老說明朝的內閣制度,自從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後,內閣的首輔是沒有決策權的。雖然後來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奏章,還是要通過太監控制的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在轉給內閣。

整個大明朝,大概也只有張居正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可是,張居正的結局我們都知道,而與張居正勾結在一起的司禮監的太監馮保,下場也沒有好到哪裡。

正是這樣,繼任的內閣首輔張四維、申時行,包括後來的李廷機、葉向高等人,都是小心翼翼,尤其是李廷機,被東林黨所反對,面子薄,直接就辭職了。

可以說當時的內閣首輔,並不是一個什麼搶手的崗位,反而有點燙手山芋的味道。

再說了,明朝可是特務機構最猖狂的階段,不管是錦衣衛還是後來的東廠、西廠等,都是皇帝手中監視百官的重要工具。

皇帝雖然不怎麼管,但是這些部門卻並沒有閒著,他們仍然對於諸臣以及很多將領的一舉一動,都是了如指掌的。

我們具體到萬曆朝,萬曆這個皇帝還是有點能耐的,他不上朝,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不管了。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不要以為萬曆就徹底糊塗了,不理政事了。他的手段還是非常強硬地,說擼就直接擼到底了。再說了,朝堂上這些人,手裡都沒有軍隊,東林黨又只知道爭。

所以除了張居正外,萬曆朝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擁有多少實權的權臣,能夠推翻萬曆的。

相關焦點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確實三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並非不理政。不過他一直在理政,只是不和大臣們直接見面而已。萬曆皇帝處理朝政不和大臣見面,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卻不被群臣架空呢?首先,咱們這位萬曆皇帝初登大位手段高超。
  • 萬曆皇帝一開始勵精圖治,中期不理朝政,把明朝推向深淵
    在張居正的建議下,萬曆皇帝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雖然已經是天下之主了,但是萬曆皇帝依然每天起早貪黑,不分盛夏酷暑,多少年如一日地讀書,在這一點上,怎麼仿佛看見了他的祖輩朱元璋的影子。萬曆皇帝繼位之後還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內閣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其中,高拱和馮保是兩個門派。在上一任皇帝去世之後,高拱擔心朱翊鈞年幼,會把大明王朝帶崩,於是痛哭流涕。
  • 嘉靖幾十年不理朝政嘛,看一下明朝人對他評價,你就知道了
    明朝276年國祚,但其間有一段很特別的時期,就是從正德皇帝到萬曆皇帝這期間。在這一百多年間,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裡皇帝不上朝,不務正業。最有名就要數嘉靖朱厚熜與他的孫子萬曆。萬曆不上朝沒事天天就在後宮數錢。從現有表面嘉靖與萬曆幾乎同出一轍,嘉靖痴迷於道學,天天就待在後宮煉丹。
  • 他是梁朝開國君主,一生沉迷佛教不理朝政,最終被活活餓死
    信仰佛教是很多人都有的,很多人只是把他當做一種信仰而已,但有一個人把這種對佛教的信仰當做一種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信仰佛教裡,和尚都沒有他虔誠,因為和尚也會為紅塵中勞苦大眾而哀傷,可是這個人,不管外界如何,最後不顧政務,直至到把自己創立的國家給覆滅了,這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 875曠工帝萬曆朱翊鈞
    愛好文史的人一般都知道《萬曆十五年》這本書,說的就是萬曆朱翊鈞,明朝第十三個皇帝,諡號明神宗。有人調侃他是現代曠工者的鼻祖。簡單概括,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就是萬曆朝。北京十三陵供遊客參觀的地下宮殿定陵,就是萬曆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萬曆帝,歷史上有啥說道,黃仁宇的評價廣為人知,我不絮叨這個。只在勞動態度上拿他與雍正做一個對比。
  • 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他是明朝的皇帝卻不理朝政只做木工
    明朝時期的皇帝每一任都是比較有個性的,他們都有不同的愛好,有的喜歡做將軍帶兵打仗,有的呢就不愛治理朝政,還有一位就只有二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那這個英年早逝的皇帝就是明朝的天啟帝。咱們這位天啟皇帝的個性就是不喜歡去處理朝廷的政務,唯獨非常喜歡做木工的活。
  • 萬曆腿疾從何而來?他說被老虎咬了腳,幾百年後定陵內發現了證據
    萬曆皇帝登基時才十歲,萬曆朝前十年,依靠張居正推行的新政,萬曆皇帝穩固了自己的權力。但是隨著萬曆皇帝漸漸長大,看到張居正的權力越來越大,張居正在朝堂上說一不二,經過十年時間,朝堂已經全部是張居正的門生。在這種情況下,張居正開始有了僭越行為,在《明史》記載中:居正自奪情後,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
  • 被官方認證的神人——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563年,卒於公元1620年七月,享年58歲。乃至於數十年後的家族產業的破產很多人都認為主要是因為他的不作為造成的。 萬曆皇帝幼年即位,起先十年由於尚未親政,國家實際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把持。在此期間,張居正對國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多數措施實際發揮了積極意義。明朝人史玄在其《舊京遺事》中描寫了萬曆朝北京的情況:道路無警守,狗不夜吠,中秋月明之夜,長安街上歌聲婉轉曼妙。由此可見,明朝一度呈現中興之勢。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登基時僅有10歲,一切朝政基本都交給三位顧命大臣打理,而萬曆皇帝的主要職責是學習。 萬曆皇帝前十年,張居正主持朝政,厲行改革,明朝景象煥然一新,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功勞很大,但萬曆皇帝的充分信任依靠,李太后的大力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張居正做首輔大臣期間,由於年紀尚小,萬曆皇帝其實是勤奮學習的隱居皇帝。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病去世,長期居於幕後的萬曆皇帝開始親政治理國家,這一年是公元1582年。
  • 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專家開棺驗屍後,明白了其中真相
    公元1573年,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登基稱帝,定年號為萬曆,故後人喜歡稱其為萬曆皇帝。萬曆皇帝10歲登基,皇帝年幼,其老師兼內閣首輔張居正代為執掌朝政,張居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促成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在這十餘年中,萬曆皇帝過得很瀟灑,有人幫他幹活,他整日可以吃喝玩樂,在後宮中夜夜笙歌。
  • 萬曆皇帝是怎樣瘋狂斂財的
    可惜,嚴厲的教育並沒有使得小皇帝養成良好習慣,反而暗生不滿。於是,張居正剛剛去世,萬曆帝就派人抄了張居正的家。尤其是當他從張居正家中抄出黃金萬兩、白銀十餘萬兩時,他頓覺老師言行不一,舊日的信念徹底崩潰,令他對錢財的愛好變得更不一般了。
  • 齊威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為何後來能建立齊國霸業?
    選賢舉能齊威王於公元357年繼位,當年他21歲,正該是年輕有為的時候,可是令朝臣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年輕的君主一登基就立刻開始縱情聲色,每天在宮內宴飲,不理政事。當時可是刀兵四起的戰國時代,各國之前徵伐不斷,齊威王這般作為,簡直是把國家架在火上烤。
  • 《人民的名義》中多次提到《萬曆十五年》,這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時無數人以為明朝會永遠的繁榮強大,沒曾想卻在皇權與文官的鬥爭下,迎來了更加不可逆轉的衰亡。說到《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是1976年58歲的華裔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用英文完成的《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中文書名為《萬曆十五年》。
  • 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為何國家卻安然無恙,內戰外戰全勝?
    從1572年到1620年,萬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人吃驚的是,在這48年的皇帝生涯中,他曾經28年不上朝,也被人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皇帝。有人評價萬曆皇帝是最懶惰的皇帝,甚至有人認為明朝滅亡就是因為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緣故,其實不是的,把這一切歸咎於懶惰,是不對的。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在萬曆皇帝與文臣們的持久戰打了10年之時,萬曆皇帝就妥協了,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表面上是文臣們贏了,但是萬曆皇帝的妥協是消極的,妥協也帶有報復的意念。皇帝不開心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像萬曆皇帝這樣因為一件事情不開心20年的確實少有。
  • 你打擾後,對方不理你,是因為心裡沒有你
    其實不知說對方厭倦這段感情,還是覺得這段感情過於平淡,還是想要追求新鮮感,竟然可以做到不用顧及你的感受,而狠心對待。那時相親相愛時,對方帶給你的快樂,足以說明對方的真心真意,想不到在後來,對方已經開始疏遠。一段感情果然充滿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那些所謂的承諾更是口頭說說,根本不會實現,而且還從頭到尾相信著對方。
  • 萬曆和內閣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儼然是一場貓和老鼠的博弈
    從社會底層一步步實現階層躍遷,最終坐上龍椅的朱元璋深知錦繡江山來之不易,加上他天生敏感多疑,所以如何鞏固皇權就成了他登基之後的頭等大事。起初,他嘗試沿用元代的管理制度,設立左右丞相總領政務,以助他把持朝政。但位居百官之首,時任左丞相的胡惟庸恃寵而驕,在位期間排除異己,甚至多次瞞著他越權行事。於是君臣之間,漸生嫌隙。
  • 萬曆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曾從一個角度概括了中國三千年的歷史
    他最著名的作品《萬曆十五年》自1982年中文版出版以來,在中國已有數十年,不僅因為他對明代歷史的獨到見解,更因為他通俗深入的文筆,生動卻不失嚴肅,受到眾多歷史愛好者的追捧。其實,除了《萬曆十五年》,黃仁宇還寫過《中國大歷史》、《緬北之戰》和歷史小說《汴京殘夢》。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