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土雞品種
第二節 放養雞舍建設
第三節 飼養管理技術
第四節 疾病防控技術
第五節 免疫接接技術
桃源雞介紹
品名:桃源雞、桃源大種雞
產地:湖南桃源縣
成熟期:約150天
重量:成年公雞2.6公斤,母雞1.7公斤
產蛋:500日齡平均產蛋100枚左右
習性:膽小,雜食
特點:適應性強,耐粗飼,體型大,肉質細嫩,肉味鮮美
湘黃雞介紹
品名:湘黃雞、黃郎雞
產地:湖南衡南縣
成熟期:約150天
孵化期:21天
成年重量:公1.6公斤,母1.3公斤
年產蛋:160枚
習性:膽小,雜食
特點:三黃(毛黃、嘴黃、腳黃),適應性強,耐粗飼,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
黑羽綠殼蛋雞,黑羽、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產綠殼蛋,俗稱「五黑一綠」。
肉與蛋質地鮮嫩,風味獨特,保健滋補作用獨特,很有飼養價值。
該雞體型較小,成年雞體重 1.5 公斤左右,18 周齡開產,64 周齡產蛋 210 枚,平均蛋重 48克,開產體重 1.2 公斤。
綠殼雞蛋含微量元素較高,特別富含碘、鋅、硒,而膽固醇含量僅為0.4%,
第二節 雞舍建設
無其他養殖場住宅區
放養的林地的樹種以落葉林為宜,夏季遮陰、冬季足夠的陽光;山地坡度以12-15度為宜,不得超過20度。環境安靜、水源好。
在放養區近最高處找一背風向陽的平地,用鋼管、毛竹、帆布、油氈等搭一坐北朝南的簡易雞舍,也可搭建塑料大棚,給雞提供午休、憩息場所。
簡易雞舍
利用油氈、帆布及茅草等一切可利用材料,建雞舍形式、規格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力求節約,只要求避風、向陽、防水防潮、地勢較高,要求隨雞齡增長及所需面積的增加,可以靈活擴展,棚舍能保溫,能擋風。只要不漏雨、不積水即可。也可多點設棚,棚內設棲息架,雞舍內外放置足夠的飲水和餵料設備。
雞場圍欄網
根據養殖量,如需圍網築欄,選用竹片、尼龍網或鐵絲網,圍成高1.8米的封閉圍欄,雞可在欄內自由採食,以免跑丟造成損失。
圍欄面積根據飼養數量而定,一般每隻雞佔地5~6平方米。
布局要科學。
第三節 飼養管理技術
1、雞舍及物品清洗
雞舍用品、用具進行徹底消洗(尤其是網墊、地面、門窗、牆壁四周和天花板等)可移動工具搬到雞舍進行衝洗、晾曬。
2、消 毒
飼養設備安裝到位,尤其是網墊,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浸泡和刷洗消毒。採用厚墊料平養的,要提前鋪好經過處理的墊料。
高錳酸鉀和甲醛比例1:2
每立方米空間用:14g,28ml
3、飼料、藥物等用品的準備
雞群數量準備好飼料、常用獸藥、疫苗、生產表格等,疫苗、藥品按說明書規定的要存放。
4、進雛前的育雛室加溫
加溫要因季節和外界溫度以及供熱設備而定。
前一天加溫33-35℃。
1、健康雛雞
活潑好動、手握有力、反應靈敏,叫聲響亮;臍部癒合良好,卵黃吸收良好,肛門周圍無汙物黏附;喙、眼、腿等無畸形;體重大小適中且均勻,體形外貌合品種標準。運輸:防高溫、缺氧,防受涼,防賊風;最容易出現(出汗)脫水
1、初 飲
雛雞入舍第一次飲水稱初飲。
水中添加3-5%葡萄糠或適量電解多維以及抗菌藥。隨查、飲水。
二、開 食
雛雞充分飲水後(2-4)
開食時可以把飼料放在開食盆、小料桶或報紙上飼喂。
育雛期使用小料桶的雞場第一次餵料最好撒在紙上,尤其是燈光過暗的雞舍。
1、溫度控制
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1--3日齡33-32℃,4--6日齡31.5℃,7--8日齡31℃,9--10日齡30.5℃,11日齡30℃,以後每日降一度,21溫度消化吸收最好。
晚上可比白天高1℃,冷天要比熱天高1℃,雨天要比晴天高1℃,用疫苗期間高1℃。網上飼養可再降低2度保溫要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隨著日齡變化,雛雞適宜的溫度是逐漸降低的,調節溫度的原則是「看雞施溫」。
2、溼度控制
育雛溼度:如果室內空氣的溼度過低,雛雞體內的水份會通過呼吸大量散發出去,同時易引起灰塵飛揚,使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
如果室內空氣溼度過大,會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雛雞的健康發展;因此,育雛室內的溼度應保持在65--70%。
雞舍光照管理
育雛1—3天,全天23-24光照,光照強度
4--5日齡15--20小時/日;
6--9日齡16--18小時/日;
10--14日齡14--16小時/日;
15--28日齡12--14小時/日;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過小,造成浪費;飼養密度過大,雛雞發良不均,易發生疾病,病死率高,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
地面平養 網上 立體籠
1--2周齡35--40隻;40-50隻; 60隻
3--4周齡25--35隻;30-40隻; 40隻
5--6周齡20--25隻; 25隻; 35隻
第四節 雞放養管理技術
一、放養規模
每畝放養50羽為宜,每500-1000羽一個雞群,雞群大不便管理,雞群小效益低。晚春到中秋可放養,冬季氣溫低,蟲草減少,應加大餵食量。
二、放養及飼餵方法
3周齡前可用全價飼料飼喂,3周齡後逐漸改餵五穀雜糧。散養料重比為4.5:1
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土雞要適時補飼。可在早晚各補飼一次,按「早半飽、晚適量」的原則確定補飼量。
參考配方: 玉米55、麥麩10,豆粕22、混料5%
六、產蛋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1.日常管理
雞群的觀察 採食、精神狀況、羽毛、糞便等。
2. 嚴禁攜帶家禽及
禽產品進入雞場。
3.飲水
地面平養可採用自動飲水系統。井水或自來水,注意保證雞隻有足夠的飲水位置。
4.做好雞群免疫接種
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主要是根據品種特點、日齡大小、母源抗體水平、疫苗類型及本場疫病的發生情況來決定。
6.合理安排產蛋窩
第五節 土雞疾病防治技術
雞的兩個死亡高峰期
第一死亡高峰1—20天,多發生在1—7天內
第二個死亡高峰28—50天
多發生在28—35天。
2個月以後禽霍亂。
1、雞白痢病的防治
症狀
雞白色下痢,粘在肛門周圍,雞在排糞時發出「吱吱」的叫聲,病雛怕冷扎堆,精神萎靡,呼吸困難而急促,後腹部快速的一收一縮。
剖檢:
肝腫大,呈土黃色,有磚紅色條紋,有的心肌、肺、肝、肌胃、盲腸或大腸上有灰白色壞死點,卵黃吸收不全,成年母雞卵黃萎縮,卵泡無光澤呈青色或鉛黑色。
加強環境消毒工作,病雞及時淘汰。
投藥痢特靈0.02—0.04%拌料,恩諾沙星等。
土黴素鈣鹽拌料飼餵效果明顯
2.雞球蟲病防治
主要表現為:雞體消瘦,雞冠發白,嗉囊內充滿液體,糞稀帶血。剖檢時腸壁變薄,黏膜腫脹,黏膜上有出血點,腸內容物為血液和血凝塊。
雞舍潮溼,雞群密度大,衛生條件差,墊料更換不及時,飼養管理不善等。
急性盲腸腫大,呈棕紅色或暗紅色,內容物幹硬,混有血液,盲腸壁肥厚出血。慢性小腸壁肥厚,黏膜上有白色粟粒大結節,有時可見出血斑。
①首先搞好雞舍和環衛生,保持雞舍墊料乾燥,糞便及時清走
②加強飼料管理,增強雞體的抵抗力
③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④建議有發病史的在12~15日齡進行預防性投藥,氨丙啉、地克株利、磺胺等。
3.傳染性支氣管炎
病雞精神萎靡,怕冷、流淚和鼻液,喘氣,咳嗽,死亡率在30%左右。
①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7日齡雛雞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飲水免疫;60日齡用h52弱毒疫苗加強免疫。
②治療:
應用倍量h120弱毒疫苗飲水,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以防繼發感染。飲水3~5天。
4.雞 痘
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節,白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有黃白色病灶。
4.雞痘的防治
10—20日齡第一次刺種免疫,第二次在開產前進行。有時可根據各地疫情不同進行免疫接種,特別是在病高發季節以前要注意免疫。
5.禽霍亂病的防治
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雞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雞羽毛松亂、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黃、灰或綠色稀糞,體溫升至43℃~44℃,昏迷,1~3天後死亡;慢性型病雞表現為關節發炎、跛行、呼吸困難等。
雞霍亂的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是如何防治的?
症狀:各種家禽都可感染
最急性型:死亡迅速,死亡的一般是高產、個別肥壯的雞。
急性型:精神沉鬱、厭食、喜飲水,排灰白、綠色糞便、下痢、冠、髯發紺。
慢性型:消瘦、冠髯蒼白,腿關節腫脹而跛行、下痢。
最急性型無明顯病變,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點、腫大,表面上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壞死點十二指腸出血炎症嚴重。
投藥土黴素0.4%拌料,青黴素、氟苯尼考、恩諾沙星、磺胺類藥物、紅黴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喹乙醇均有較好的療效。當雞隻死亡明顯減少後,再繼續投藥2~3d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每2個月用蜜膠疫苗免疫。
7.大腸桿菌病防治
主要表現為採食量減少,精神沉鬱,閉目發呆,縮頸,羽毛松亂,喜蹲,肛門突出外翻,拉黃白色或黃綠色粘稠稀便,部分病雞有輕微呼吸道症狀。
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視力減退或失明、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綠色或黃白色稀糞.
病死雞腹腔腹水呈黃綠色,並伴有纖維素樣物流出,心包炎,肝臟腫大、質脆,表面覆蓋一層黃白色纖維性滲出物,氣囊壁渾濁、增厚,附有片狀黃白色乾酪樣物,有的卵泡破碎,粘附在腸管漿膜面
有鴨卵樣大小不等的球狀物,質地硬,有的卵黃凝固,在輸卵管內形成栓塞。腸繫膜上附有大量黃色乾酪樣滲出物,腸黏膜有出血點或呈瀰漫性出血性炎症變化。
氟苯尼考粉,甲風黴素,拌料或飲水;恩諾沙星片劑,每天2次灌服。
每隔3天對雞舍內外作一次徹底全面消毒,並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更換消毒藥。
8.雞蛔蟲診治
感染的雛雞表現為生長緩慢、羽毛松亂、行動遲緩、無精打採、食欲不振、消瘦、下痢、貧血、黏膜和雞冠蒼白等症,最終可因衰弱而死亡。大量感染者可造成腸堵塞而死亡。
每年進行2次預防性驅蟲,成雞在10-11月份進行,第二次在第二年春季。
雛雞
第一次驅蟲應在2-3月齡,
第二次在秋末冬初。
9、雞馬立克病
本病的發病率變化很大,一般肉雞為20%~30%,個別達60%,產蛋雞為10%~15%,嚴重達50%,死亡率與之相當。
臨床表現分
神經型、內臟型、眼型和皮膚型等四種類型。
神經型
主要侵害周圍神經,以坐骨神經和臂神經最易受侵害。當坐骨神經受損時病雞一側腿發生不全或完全麻痺,站立不穩,兩腿前後伸展,呈「劈叉」姿勢,為典型症狀。
50~70日齡的雞,病雞精神萎頓,食慾減退,羽毛松亂,雞冠蒼白、皺縮,有的雞冠呈黑紫色,黃白色或黃綠色下痢,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鋒,觸診腹部能摸到硬塊。病雞脫水、昏迷,最後死亡。
眼型
在病雞群中很少見到,一旦出現則病雞表現瞳孔縮小,嚴重時僅有針尖大小;虹膜邊緣不整齊,呈環狀或斑點狀,顏色由正常的桔紅色變為瀰漫性的灰白色,呈「魚眼狀」。
皮膚型
臨床上以神經型和內臟型多見,有的雞群發病以神經型為主,內臟型較少,有的雞群發病以內臟型為主,兼有神經型,危害大損失嚴重,常造成較高的死亡率。
9、雞馬立克病
內臟型馬立克氏病應與雞淋巴性白血病進行鑑別,二者眼觀變化很相似,其主要區別是馬立克氏病常侵害外周神經、皮膚、肌肉和眼睛的虹膜,法氏囊被侵害時可能萎縮,而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則不是這樣,且法氏囊被侵害時常見結節性腫瘤。
綜合防制措施
①加強養雞環境衛生與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衛生與育雛雞舍的消毒,防止雛雞的早期感染,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即使出殼後即刻免疫有效疫苗,也難防止發病。
②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群的生活條件,增強雞體的抵抗力,對預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飼養管理不善,環境條件差或某些傳染病如球蟲病等常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③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因購入雞苗的同時將病毒帶入雞舍。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防止不同日齡的雞混養於同一雞舍。
④防止應激因素和預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等的感染。
⑤對發生本病的處理。一旦發生本病,在感染的場地清除所有的雞,將雞舍清潔消毒後,空置數周再引進新雛雞。一旦開始育雛,中途不得補充新雞。
10.放養雞發病時間
一、天天有的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傳支、大腸桿菌、支原體、慢性呼吸道疾病。
二、季節強的有雞痘、支原體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三、時間性疾病有:
1、法氏囊多發生在3~5周
2、腎傳支20~30日齡多發
3、馬立克氏病70~130天多發
4、淋巴白細胞病140天以後多發
5、腦脊髓炎20~30天多發
6、減蛋綜合症,產蛋高峰前後易發
7、球蟲病20~60天多發
第五節 家禽免疫技術
通過接種疫苗,使家禽免疫系統產生被動免疫,以防制某些特定傳染病病。
疫苗的類型
活苗
可用多種方式接種
滅活苗
只能通過注射接種。
日齡 疫苗名稱 免疫方法劑量
1日 馬立克疫苗 皮下注射1羽份
7日 新支二聯弱毒苗120 點眼或鼻1.5羽份
14日 法氏囊疫苗 點眼或鼻2羽份
21日 新支二聯苗52 飲水2羽份
28日 法氏囊疫苗 飲水2羽份
35日 禽流感 肌注0.3ml(按說明用)
40日 新城疫苗lasota苗 飲水2羽份
50日 60日新支二聯52 飲水2羽份
77日 禽霍亂疫苗 肌注1 ml(按說明用)
90日 新城疫苗lasota苗 飲水2羽份
免疫注意事項
120日飲水:
每隻雞3-5毫升計算;停水半天,在水加脫脂奶粉。
註:項目可根據地區疫病流行情況而定,一般可不免疫。
●新城疫在產蛋階段每2個月用新支二聯苗或新城疫苗lasota苗飲水免疫一次;流感油苗在產蛋期隔4個月注射一次。
●雞痘疫苗,5-9月份在10日齡時做,冬季可以不做。
雞球病防治方法:
妥球天停2天,再用三字球蟲粉餵3天停2天,再阿莫西林或妥球。
主要是輪換用藥
給雞打疫苗前後3天不要使用抗生素藥!
鴨建議免疫程序
1日齡: 鴨病毒性肝炎疫苗 頸部皮下注射
3-7日齡: 傳染性漿膜炎 頸部皮下注射
14日齡: 鴨瘟疫苗疫苗 肌肉注射 免30天
30-35日齡: 鴨大腸桿菌疫苗、鴨瘟疫苗
60日齡: 鴨霍亂疫苗 肌肉注射
70日齡: 鴨瘟疫苗 肌肉注射 免9月
80-90日齡:注射鴨瘟疫苗、蛋雞減蛋綜合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