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立冬 冬行夏令

2021-02-07 大道居

2020年11月7日(農曆庚子九月廿二)7點13分,太陽到達黃經225°,我們居住的地球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立冬。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自此從少雨乾燥的秋季氣候,漸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寫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在庚子年立冬學習這段古聖之教尤為重要。庚子年冬天分為三個階段:

庚子立冬至小雪半個月,處於庚子年的「五之氣」中,逢「少陽相火當令」。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寫到秋分至小雪「五之氣」時說:「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立冬至小雪這段時間,白天在火星的影響下,陽光格外強烈,空氣乾燥,一派「冬行夏令」的氣象。這種與節氣相悖的氣候,是對一些心臟狀況不佳的人嚴峻的考驗。冬季萬物閉藏。「心」屬火。「火,夏旺,秋囚,死於冬。」冬季是心臟最薄弱的時段,中老年人儘量安閒起居,養心靜心,與冬季相應。可是,受火星的影響,「心」難安心房,而出現心悸、心氣虛、胸口出汗、失眠、煩躁等失常情況;嚴重者呼吸急促,缺氧;血液粘稠者有可能心梗,等等。

庚子年小雪至大寒兩個月,是北半球庚子年的終之氣。主氣(地氣)「太陽寒水」,時間橫跨冬至前後各一個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客氣(天氣)陽明燥金,金星取代火星影響地球,形成了「冬行秋令」。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在寫到包括庚子年在內的「子」、「午」年小雪至大寒兩個月氣候時說:「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 [méng]霧翳,病生皮腠,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金生水,水為寒,金水借力,相得益彰,使得庚子年終之氣的兩個月(2020.11.22-2021.1.20)格外寒冷。而這段時間「五運」的「客運」為「太宮」,是太過的土運。土主溼生金,又與金氣相得益彰。所以,終之氣的兩個月,土、金、水三者相得益彰,使得終之氣兩個月溼寒交加,雪上加霜。

這種氣候30年一次,除了「庚子年」之外,還有「庚午年」,例如30年前的1990年。所不同的是,庚午年的地支為陽火,火生熱;而庚子年的地支為「陽水」,水生寒,陽水屬於太過之寒。所以,氣象專家說今年是60年一遇的極寒天氣,與上古時期的《黃帝內經》所講的理論相似。

庚子年大寒標誌著北半球人從五運六氣角度上進入了辛丑年。庚子年的「冬三月」,從庚子年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至辛丑年立春結束,歷經三個月。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寫到包括辛丑年在內的「醜」、「未」之年大寒至春分兩個月氣候時說:「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溼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冬三月最後半個月,處於辛丑年大寒至立春之中。這段時間形成的主要病症,是腦溢血和內臟血溢,乃至痿症一類的病。

了解庚子年冬三月三個階段的氣候,乃至可能出現的病症,做出時令養生的預判,是一種智慧。但是,當務之急是做好立冬至小雪這半個月的養生,關係到小雪至大寒兩個月氣候的嚴峻考驗。

小雪至大寒兩個月,如果發生以肺部失衡為核心的流行性疾病,比喻為一場人與疾病的廝殺戰爭,那麼立冬至小雪半個月,猶如一個「迷魂陣」。所以,智慧地應對這半個月,可為之後的戰爭增加勝算機率。

庚子年是金運太過的中運,立冬至小雪半個月,主氣(地氣)仍是「陽明燥金」,客氣(天氣)仍是「少陽相火」。雖然火克金,火氣當令,但金運金氣強盛,形成了金火相搏,導致金鬱,影響了肺的免疫力;火與心相應,金與肺相應,金火對立使得心肺不睦,導致了人體上焦的危機。「冬行夏令」時,心肺這種開放的狀態,仿佛一座城市大戰前的歌舞昇平。到「小雪」節氣,氣溫一夜之間冰火兩重天,心肺在未有「收」和「藏」的前提下,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寒措手不及。受此影響的人群數量會比較大。以此而論,立冬至小雪半個月時令養生的重點是:飲食斂陽和舒肝通絡。

立冬至小雪「冬行夏令」,陽光明媚將是這半個月的常態。每天可在家中後背對著陽光至少曬半個小時。曬後面色白亮。這是後背的督脈陽氣通過百會,經任脈下注的結果。督脈屬陽,與陽光相得益彰,太陽氣作為能量轉入屬陰的任脈,化為質量充養身心,是「終之氣」抗寒的「資糧」。常曬後背,令人心喜悅色。

由於火星當令,形成了「金鬱」;太過的金運和金氣與火相搏,迫使心氣乃至陽氣內擾,破壞身體機能。《經》云:「金鬱洩之。」若身心灼熱,或者頭的右側、牙床右側,乃至身體右側酸脹不適,等等。即時飲食養陰斂陽,洩瀉熱邪,保留清陽。

金鬱導致木鬱,影響肝氣條達。肝不條達,導致了肺肅降不利的局面。於是秋分至小雪兩個月之間,查出「肺結節」的概率會有所增加。《經》云:「木鬱達之。」凡是頭的左側、左眼、左牙不適等,甚則疼痛,可飲食舒肝。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欲說詳盡,以偏概全。只能以《黃帝內經》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時令養生,不離時令。

待進入小雪至大寒兩個月冰天雪地的時空,也許有人會想起《庚子立冬  冬行夏令》這篇文章分析的那個「大戰」之前的「迷魂陣」,更加讚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吧。中國將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堅定文化自信,全民一心,繼續為全球防控疫情拿出中國方案。

註:上述時辰以北京時間(東經120度)為準,各地根據當地經度與北京時間的經度差來計算時差,可以在百度查閱《真太陽時算法與中國主要城市查詢》作為參考。

  歡迎關注公眾號

    如有問題請留言,客服人員會及時回復。

相關焦點

  • 戊戌立冬 冬行夏令
    今年11月7日(農曆戊戌九月三十)19點31分,太陽到達黃經225度,北半球進入了二十四節氣的立冬。
  • 冬夏令時轉換,歐盟讓各國自己定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歐洲取消冬夏令時轉換計劃開始動搖!」德國《圖片報》9日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9月在歐洲議會的講話中宣布,將於2019年廢除冬夏令時轉換的做法,由成員國自行決定實行夏令時還是冬令時。但現在各成員國外交官們警告,未來可能出現「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
  • 秋去冬來——立冬
    2020年立冬時間是11月7日 07:13:46。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農作物全部收割完畢,收藏在倉庫裡,天地萬物都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遼闊,實際上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在立冬同時開始的。
  • 立冬丨 歡心悄然至,靜待一場冬
    今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代表著冬天的來臨,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 【24節氣·立冬】立冬晴,一冬凌.
    立冬,冬三月之始。《孝經緯》曰:「鬥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的「冬」字同「終」,有萬物收穫、儲藏之意,意指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為冬季。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 【立冬】關於立冬的諺語
    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南方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閩南)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重陽無雨看冬至
  • 立冬 | 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之意。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 立冬快到,農諺「立冬晴,一冬凌」啥意思?今冬是幹冬還是溼冬?
    翻看日曆如夢初醒,轉眼間立冬就快到,一年中最寒冷季節幾日後就會來臨,難怪父母叮囑要穿上厚衣服來防寒。知道立冬的人都該知道立冬有三候:一候水開始結冰,就不能再用冷水洗頭洗澡;二候地開始結凍,動土難度會增大;三候天上的鳥獸數量就會降低,有一些鳥類會去南方過冬。立冬三候的種種表現都說明,溫度會持續下降,不要再做會影響身體健康的事情。
  • 冬夏令時制度被廢除?英國今日或將進入最後一個冬令時~
    那時候還在熬夜奮鬥學習或者刷手機的童鞋們可以打開手機或者電腦這類聯網同步的時鐘見證1:59,下一分鐘變會1:00的奇妙瞬間喲~~但是對與一些今年夏季剛剛來英國的小夥伴們可能不清楚uni將到底在這裡侃什麼大山到底什麼是夏令時,什麼又是冬令時呢?
  •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01補冬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指從冬季的農曆開始,一九、二九、三九,就是說要進補是最好的時機,來年就沒有病痛
  • 「立冬晴,一冬晴」,今年冬天冷不冷?看看立冬的表現
    今日立冬節氣,預示著冬季正式到來,立冬節氣過後,全國南北地區的溫度會再次下降,北方區域溫度逐漸進入零度以下(東北部分區域已進入零下),南方區域因冷空氣南下,相對炎熱的天氣也會變得涼爽,短袖換成長袖,外套也即將穿上。
  • 立冬養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補得對,來年少遭罪!
    2020年立冬時間是11月7日。「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並未完全消盡,立冬踩著厚厚的落葉,披著清澈高遠的藍天,伴著紛亂的微寒,粉墨登場了。「立冬」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正所謂「秋冬氣始交」。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 立冬丨一路向寒,勤添衣,常歡喜,祝你安好!
    12畫鷓鴣天.初冬秋去冬來任爾狂,吹衰菡萏九花香。瘦枝落葉西風去,贊有青松照樣昂。草色黃,地茫蒼,青山無奈脊禿光。湖中堆玉風雕塑,風卷幽香玉絮揚。(庚子.九月廿二)立志立冬秋風吹盡百草黃,杏葉如蝶鋪滿場;天寒地冬不遠時,雪花飄飄梅吐香。朋友們,冬日安康!庚子年立冬
  • 立冬 | 為什麼立冬要吃倭瓜餡餃子?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明天即2020年11月07日 星期六 (庚子年(鼠年)九月廿二),7:13:46,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時節,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
  • 立冬古詩詞立冬佳句 描寫立冬的詩詞優美句子 關於立冬的諺語
    今年的立冬就要來了,你準備好看雪了嗎?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冬表示時序終了,立冬表示已進入寒冷季節,萬物皆收藏,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很形象地描述節氣特點。而中國古代的詩人都是體察入微的,很多詩人都寫過關於立冬的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甄選解讀的十首立冬古詩,希望大家喜歡。
  • 【詩詞鑑賞】又是一年立冬時,十首立冬​的古詩詞裡,感受立冬的...
    立冬,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之一,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此時草木凋零,蟄蟲伏藏。既已立冬,離飄雪的日子漸行漸近,待到殘雪消融,想來春天也為期不遠了。 立冬時節,十首立冬的古詩詞裡,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的是陣陣冬天的暖意!
  • 立冬丨立冬萬物藏,初雪煮茶香
    立冬 · 冬天來了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南方的葉子還未落盡,北方的初雪還未降臨,那一樹樹的果實,分明在訴說著不舍,可再多情的秋,都抵不過時間。眼看著,冬就要來了。關於冬,我們有著太多美好的期許,「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 【二十四節氣立冬】立冬習俗_立冬是什麼意思_立冬是幾月幾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是冬季的第一節氣,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迎來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2019年立冬是11月8日9。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人們為迎接立冬的到來舉辦多種風俗活動如冬泳、賀冬等等。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 今日立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樣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古時民間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一般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南北方溫差拉大。
  • 關於立冬的諺語北方_立冬諺語農諺南方
    立冬諺語北方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北方)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