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溫度高於均溫 澳大利亞大堡礁再現珊瑚白化跡象

2020-12-26 環京津新聞網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表示,大堡礁目前海水溫度比2月平均值高出攝氏2至3度,若干珊瑚區已偵測到熱應力(heat stress)跡象,使再次發生嚴重白化的可能性增加。

據報導,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表示,由于洋流溫度長期高於往常,使目前海水溫度高於2月均溫2至3度,而2月本已是一年中珊瑚礁溫度最高的月份。

資料圖:2016年3月1日,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蜥蜴島的研究站發布了大堡礁珊瑚加速白化的照片。據該研究站負責人稱,所謂「白化」是由於氣候變暖,給珊瑚蟲提供營養的海藻死亡,而造成珊瑚群失去色彩而變白的現象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首席科學家瓦成費爾德(David Wachenfeld)在每周更新影片中說,這些異常現象非常令人擔心,而且已在過去一周惡化。

大堡礁沿著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綿延2300公裡,跨越面積相當於美國得州一半大,在2016與2017年連續2年出現珊瑚嚴重白化後,至今剛開始恢復。

澳大利亞博物館蜥蜴島研究站主任維爾(Lyle Vail)表示,他觀察到,蜥蜴島外淺海約有30%至40%的珊瑚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白化。蜥蜴島是大堡礁海洋公園的一部分。

維爾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發表聲明說:「亮藍色的鹿角珊瑚(staghorn coral)發出螢光,這是珊瑚出問題的另一個跡象。」

編輯/熊穎琪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 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面積白化
    澳大利亞政府26日說,國寶級旅遊景點大堡礁近期再度發生珊瑚群大面積白化現象,緣由是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礁內有機體大量死亡,呈現白骨森森的顏色。這是大堡礁五年內第3次發生大面積白化現象。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因為海水過暖大面積白化,近半珊瑚死亡。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說,今年二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是這次大面積白化的主要原因,已派出人員進行空中觀察。觀察發現,大堡礁南部部分區域呈現中度至重度白化,該區域2016年和2017年基本沒有白化現象;大量遊客造訪的北部及中部區域白化程度中等。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白茫茫的一片,連魚都沒有了,靜悄悄的,特別恐怖。」  9月2日,海南島西北部珊瑚白化的發現者、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李元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描述他當時在海底看到的景象。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
  • 拯救珊瑚|「白茫茫的一片,連魚都沒有,特別恐怖」
    李元超介紹,通過監測判斷,海南島西北部、臨高近海域的珊瑚死亡率在86%以上,不到20%的珊瑚仍保留有水螅體,存在恢復的可能性。但由於近期海域水溫長期居高不下,珊瑚存活的可能性近乎渺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白化影響的大多數珊瑚原本就是耐受品種。據多名科研人員推測,此次多地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海海水溫度過高——接近或超過30℃。
  • 【海洋資訊】獨家》海陸都飆高溫 墾丁、小琉球珊瑚白化恐史上最慘
    (樊同雲提供,記者蔡宗憲翻攝)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恆春半島一直是臺灣珊瑚礁海域的驕傲,但今年遇上極端氣候,北部甚至出現39度高溫,海洋均溫多次持續高達30度以上,墾丁沿海已經出現大量珊瑚白化情況,較北邊的小琉球海域也有白化現象,白化狀況更甚於過去,令保育團體及學者相當憂心。
  • 澳大利亞採用人工播種方式保護大堡礁
    可以說微小的珊瑚蟲具有改天換地的奇蹟,由於他們的存在,才有澳大利亞的大堡礁。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遊局的中國媒體負責人田曉宸介紹說,他們正在大堡礁開展一項突破性的實驗——「人工播種」。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生態系統,面積相當於7000萬個足球場面積的總和。「人工播種」項目由海洋生物學家彼得·哈裡森教授在海龍島研究中心開展,並得力於大堡礁基金會的支持。
  • 3D列印技術或可拯救珊瑚白化危機
    珊瑚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對海洋生物的意義重大。這一物種對溫度變化極為敏感,目前正走向滅亡,其速度令所有人震驚。根據今年早些時候發表在《科學報告》(Nature’s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報導,至本世紀末,幾乎每個珊瑚礁都會每年遭遇一次危及生命的漂白。
  •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局示警:臺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臺灣今年因為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目前侵襲的颱風數量較少,連帶使陸地與海水的溫度都普遍升高。隨著臺灣夏季溫度飆破歷史記錄,臺灣周邊海域的珊瑚也正經歷2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局(NOAA)暨7月將臺灣南部海域的珊瑚白化警告提升到最高的等級2後,8月更將臺灣北部海域也升到最高警告,意味著全臺灣的海域都面臨大規模珊瑚白化,甚至是死亡的危機。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皪心表示,NOAA的珊瑚觀測系統以衛星監測海水表面溫度,並依據水溫示警可能發生珊瑚白化的區域。
  • 美澳環保團體敦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
    據英國衛報10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環保組織正敦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稱澳大利亞政府沒有盡其所能保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地球正義組織和澳大利亞環境正義組織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履行《世界遺產公約》規定的義務,即成員國應盡其所能,包括投入「最大的」資源來保護受保護的遺址。
  •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溫暖水域中「康復」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最新生態學研究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該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 地球進入「自毀模式「,全球溫度飆升!近5年經歷史上最熱,眾多生物滅絕!
    德國氣象服務機構發出警告,德國部分地區的溫度,可能飆升至40攝氏度以上!趕超1947年6月法蘭克福創下的最高溫記錄——38.2攝氏度。而造成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最大原因,正是因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水倒灌!珊瑚裸尾鼠失去了棲息地,最終走向滅絕。
  • 2020-2200,珊瑚已死,冰島無冰
    但大量遊客集中參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突然增加,壁畫所處的小環境溫度和溼度上升,對脆弱的壁畫和彩塑構成嚴重威脅。 加上時有拍照、亂丟垃圾甚至倚靠壁畫等不文明現象發生,敦煌現在已經採取數位化觀光、每日限流3000人次等行動來保護壁畫。
  • 珊瑚白化、太平洋垃圾場
    書中的七個故事,作者均從太平洋本身出發,從而引出太平洋對於國家、城市或者體育運動的影響,一切都是太平洋的衍生物。01 從珊瑚白化,到太平洋垃圾場,太平洋的脆弱不堪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的升溫和海水酸度的增強,相當於海裡的雨林珊瑚礁,開始出現了白化現象。
  • 澳大利亞旅遊哪裡好玩|大堡礁七條最佳一日遊線路
    澳大利亞旅遊哪裡好玩?遊覽大堡礁肯定是一次激動人心的難忘體驗。在各個著名景點,無論是空中俯瞰、地面遊弋還是水下潛遊,自然奇觀的規模之大、景致之美都將成為您永久的美好回憶。
  • 知道了今年流行色是珊瑚橙,但你了解珊瑚麼?
    這種貌美的生物有著嚴重的公主病,他們對環境要求極高:喜歡溫暖的海水(年均溫20攝氏度以上);鹽度適宜(含鹽度3.4%-3.6%);海水要特別乾淨,還能曬太陽(低潮位水深20米左右);風浪不能太大;因此,珊瑚一般都分布在南北緯30度之間,沒有河流淡水注入的熱帶海域。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它們需要從海水中提取碳酸鈣,形成堅硬耐用的外骨骼,以保護其柔軟的囊狀體。它們在為許多海洋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的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比如,它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珊瑚灰巖可作水泥的原料,以及千姿百態的珊瑚還可用作裝飾工藝品等。然而,越來越多珊瑚礁被漂泊,這些漂泊的珊瑚會直接面臨死亡嗎?除了氣候的變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了它的生存環境變得愈加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