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之旅,有這麼一種小吃一直難忘,也一直以為它就是廈門的特色風味(特產),一種名字聽起來平平,但相貌卻十分驚人:土筍凍。這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據說,這道獨特的風味小吃是鄭成功發明的。
也有說法是與與戚繼光有關。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戚繼光率兵抗倭。因糧食緊缺,便下令捉灘涂上的跳跳魚、小蝦、小蟹、螺貝一起下鍋煮湯,而在灘涂上捉螃蟹的時候無意間捉到了一種海蚯蚓,士兵將之單獨放進鍋裡煮湯。
在戚繼光最後用餐時,只剩下冰凍成塊的海蚯蚓,他也只好拔劍取下一塊品嘗,沒有想到這美味比魚、蟹更鮮美,從此土筍凍便流傳開來。
土筍凍在廈門十分有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是遊客來廈門之旅必吃的一道小吃之一。即便很多人不敢吃,但對其也有所耳聞目睹。
據說這種蠕蟲一般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有人說吃起來就跟果凍一樣,但與果凍又完全不一樣,口感更佳。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歷史上最出名的要數晉江安海的土筍凍,味美甚鮮。晉江是福建泉州市下轄縣級市,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廈門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其實土筍凍並不是廈門的特產,它的發源地是在泉州沿海。
在《閩雜記》也記載:「塗筍生於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產。」今安海產量最多。因而,當遊客誤認為土筍凍是廈門特產的時候,泉州朋友們可能會不太開心。其實,土筍凍在福建沿海非常多,在閩南各個地方,都有做土筍凍的方子,但最有名氣的還是安海。
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每次到廈門,當地朋友就帶我去吃這道小吃,也是一定會推薦的特色風味之一。在廈門,有不少賣土筍凍的店都相當有名。
我第一次看見土筍凍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完全不敢吃,更不敢細看。當時心裡在想,想不到福建人這麼能吃,敢吃,可以媲美廣東人了。
據說「土筍」被從沙子裡逮出後,先放養一天(為了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熬出一鍋粘粘糊糊類似膠原蛋白的東西,盛出來後裝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筍凍」了。
雖說土筍凍的發源地是在泉州沿海,但像廈門、莆田的大街小巷裡都有販賣,尤其是在廈門,土筍凍特別受歡迎。我曾一直以為它就是廈門的特色小吃,看來旅行除了要多走走看看,也多看看書,儘管是知道了它起源於泉州,但泉州這座古城可不只是土筍凍。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而成為了著名的外貿港口,各地文化匯集於此,造就了泉州別樣的風景。
有機會,一定要去泉州吃一份土筍凍,那感覺那滋味一定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