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血壓不是老年人「專利」,中青年高血壓管理有章可循

2020-12-14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遷,高血壓患病人群不斷增長,並呈現年輕化趨勢。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患者中,年齡<64歲的比例超過了3/4,且發病率的增長較老年人群更加迅猛。

中青年高血壓具有怎樣的臨床特徵?如何進行中青年高血壓的科學管理?面對與日俱增的生活壓力,其與高血壓之間具有怎樣的內在聯繫?伴有焦慮抑鬱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如何改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血壓?本期特別邀請3位高血壓領域的知名專家為您解答。

特邀訪談嘉賓: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劉靖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何兆初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盧新政教授

填補中青年高血壓管理空白

助力心血管事件下降拐點早日到來

劉靖教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2016年,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尚且是高血壓管理中的盲區,需不需要管理?如何管理?很多問題懸而未決。

2016年8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靖教授向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十屆委員會高血壓學組提出撰寫一部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的動議。

2017年6月,劉靖教授在當年歐洲高血壓學會(ESH)年會上進行了「中青年高血壓管理:需求遠未被滿足」的專題報告,在國際上引發反響。

歷時3年多,經過多輪專業討論,2019年10月,我國第一部針對中青年高血壓防治的專家共識——《中國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在《Int J Clin Pract》正式發布。

「這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部針對中青年血壓管理的共識性文件。涵蓋了中青年高血壓流行病學現狀、臨床特徵、診療和治療流程、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治療方案、心血管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內容。自此,臨床醫生可以參照相關建議,有針對性地開展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工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靖教授表示。

中青年高血壓大不同

劉靖教授表示,中青年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老年人截然不同。

其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大多以舒縮壓升高,收縮壓不高甚至正常為特點;而老年人以收縮壓升高,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為特徵。

其二,從病理生理角度而言,中青年以小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為特徵;老年人則表現為大動脈僵硬度增加。

其三,相比老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壓往往合併其他代謝紊亂的比例更高,如肥胖、超重、吸菸或質代謝異常等,因此需要綜合管理。

其四,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監測、自我管理做得相對不足,此外,即使接受了藥物治療,依從性較差。

劉靖教授指出,由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預期壽命更長,從而長期和終生風險較高,強化血壓控制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幹預有利於減輕心血管病負擔,因此,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應得到規範有效的個性化管理。

中青年血壓管理六大要點

談及中青年高血壓的血壓管理重點,劉靖教授總結了六大要點。

第一,準確測量血壓是診斷和治療高血壓的基礎和前提,鼓勵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應用家庭血壓監測、動態血壓監測等「診室外」血壓測量手段。

第二,應積極篩查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並進行靶器官損害的評估,這是評估整體風險的前提。

第三,血壓管理總體上更趨向於積極的控制血壓,一般高血壓患者降至

第四,對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這一特殊群體而言,生活方式幹預尤其重要,有助於患者延緩甚至避免進入藥物治療階段。

第五,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過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更為常見,因此,β受體阻滯劑和RAS抑制劑(ACEI/ARB)可有效降低這些患者的血壓(尤其是舒張壓),應作為首選。其中β受體阻滯劑更適用於伴合併心率增高、冠心病、心衰的患者。

第六,有效管理其他危險因素。如合併肥胖,需加強鍛鍊,控制體重;合併脂代謝異常,尤其是膽固醇升高,聯用他汀或其他降脂藥物;合併血糖異常,酌情選擇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降糖藥等。

劉靖教授表示,「讓醫患在臨床實踐中去真正的實施這些血壓管理要點,在未來多年之後,人群中,尤其是中青年人群的血壓控制率將會有所改觀,才有可能迎來心血管事件下降的拐點。」

主動知曉血壓

重視生活方式幹預

何兆初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第一、主動知曉自己的血壓;

第二、重視生活方式幹預對血壓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遵從醫生治療建議,提高依從性,堅持服用有效安全的藥物。

談及對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診療建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兆初教授如是說。中青年高血壓具有怎樣的臨床特徵?其診斷難點是什麼?應採取怎樣的治療方案?

臨床特徵:心率加快,

舒張壓升高,多為輕度

何教授指出,中青年高血壓具有其自身特點:其一,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的重要機制。因此,血壓往往在早期升高且伴隨心率增加;其二,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舒張壓升高常見;其三,多為輕度高血壓,少見臨床症狀及靶器官損害。

正因以上特徵,導致患者不夠重視,就診率較低,依從性較差。

治療方案:生活方式幹預是重中之重

何兆初教授呼籲,對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而言,應主動知曉自己的血壓,重視血壓,早期幹預至關重要。由於多為輕度高血壓,進行包括減重、限鹽、戒菸等在內的生活方式幹預是首要。同時,還需關注高血壓帶來的或潛在可能發生的靶器官損害,如心室肥厚、心功能損害、血管硬化、血管功能改變等。更為重要的是,要提高治療依從性,遵從醫生建議。

用藥指導:

優選α/β受體阻滯劑作為基礎藥物

對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何教授建議,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不過,鑑於中青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優先推薦α/β受體阻滯劑作為基礎藥物,降壓效果顯著,且耐受性更好。

α/β受體阻滯劑可通過β受體阻滯作用阻斷交感過度激活,抑制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發揮降壓作用;α受體阻滯作用阻斷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血管收縮,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肌張力,降低外周阻力,加強降壓效果。

血壓管理與情緒管理

一個都不能少

盧新政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出門就打的,進樓找電梯;

白天不運動,晚上不睡覺;

白天吃不好,晚上酒肉飽;

經常玩手機,有空打遊戲;

還貸有壓力,生活多不易。

江蘇省人民醫院盧新政教授用一首小詩,總結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數量龐大的中青年人群承受著生活的重壓,難免出現焦慮、抑鬱,也養成了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壓力與高血壓有何關係?伴有焦慮抑鬱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如何改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血壓?

壓力與高血壓呈正相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包圍了蘇聯的史達林格勒,城內許多蘇聯人面對兵臨城下的德國人,一夜之間患了高血壓。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城高血壓」。

由此可見,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血壓水平。盧教授表示,多項研究結果提示,壓力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二者呈正相關,中青年普遍生活在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之下,應謹防高血壓。

患者自我評估+心理量表測評

綜合篩查

合併焦慮抑鬱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主要有三大特點:其一,此類患者往往情緒波動較大,因此血壓不穩定、波動大;其二,具有軀體化症狀,如煩躁不安、乏力、頭暈、頭痛等;其三,血壓升高時間、頻率不定。

盧教授介紹,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通常採用「患者自我評估+心理量表測評」兩種方式進行綜合篩查。「睡眠怎麼樣?」「是否感到心情煩躁難以自控?」「是否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查不出原因?」簡單詢問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情緒異常,對於潛在合併焦慮抑鬱的高血壓患者,需要通過心理量表加以評估,抑鬱症篩查量表(PHQ-9)、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醫院焦慮抑鬱量表(HADS)較為常用。

血壓管理與情緒管理雙管齊下

對於合併焦慮抑鬱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一方面是管理血壓,另一方面是管理情緒。盧教授介紹,此類患者建議使用RAS抑制劑和利尿劑,不過對於心率較快(>80次/分)者,應優先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阿羅洛爾。

盧教授總結了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原則:

中青年性高血壓,臨床風險比較大;

肥胖緊張睡眠差,交感RAS升血壓;

首選RAS抑制劑,心率增快β阻劑(β受體阻滯劑);

其次聯用利尿劑,最後加入CCB(鈣通道阻滯藥)。

對於情緒管理,盧教授指出,首先應在患者充分信任醫生的自願前提下,進行心理幹預;對於心理障礙較為嚴重者,需進行行為幹預;此外,可應用抗焦慮抑鬱的藥物,必要時進行專科治療。

編輯:曹粟滿

審核:賈薇薇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圖片作者,您好,醫師報已為您準備好稿費,

目前113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世界高血壓日|王增武:中青年高血壓診療要點
    由於疫情因素,既往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活動順延至10月17日,今年的主題是「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 圖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據最新版《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顯示,中國成人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已有明顯改善
  • 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及有效管理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 1、收縮壓(高壓)增高,高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增大。 老年人收縮壓(高壓)水平升高,而舒張壓(低壓)在60歲以後呈降低趨勢,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高壓高)是老年高血壓最常見的類型。 2、血壓波動大。
  • 高血壓不是老年人「專利」!醫生:18歲及以上人群應定期監測
    劉先生:醫生,高血壓一般不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嗎?我才32歲,怎麼就會得高血壓病呢? 醫生:年輕人也會患高血壓病,而且近年來年輕人高血壓發病率越來越高。 劉先生:那我得了高血壓病還能正常生活嗎?我上班怎麼辦呀?
  • 百萬人群大型研究:我國1/4中青年患有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佔比...
    (35~49歲)人群中,約1/4患有高血壓,其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比例達27%。  研究封面  更重要的一個數據是:在這些中青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人群中,近九成(86.7%)從未接受過相關治療。  在未經治療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中,僅7%的人意識到自己有患有高血壓。即使在收縮壓≥160 mmHg人群中,高血壓知曉率也僅為13.1%,仍非常低。
  • 年輕人的高血壓不可「輕」視!
    今年我國第23個高血壓日的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以促進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為重點,開展高血壓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年輕並不代表健康,現如今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也已成為高血壓門診的「常客」,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其發病率正在趨於年輕化。
  • 低壓偏高,是中青年高血壓特點,為什麼用藥時要看心率快慢?
    華子遇到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中青年人。他們面臨最大的困惑,是控制不好升高的低壓。很多人和華子抱怨,在用了降壓藥之後,高壓很快就能降下來,但低壓特別難降,是不是用的藥物不對呢?華子告訴他們,中青年高血壓的特點就是低壓偏高,在用藥時需要看心率的快慢。
  • 中青年高血壓如何降血壓?選擇哪種降壓藥比較好?
    一、中青年(年齡≥18歲且小於65歲)高血壓降壓藥的選擇需要根據年輕人高血壓的病理生理變化選擇,中青年高血壓多以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動脈彈性多無明顯異常。交感神經系統激活是年輕人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機制,中青年血壓升高常伴有心率增快。
  • 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病。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則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 《ISH2020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對我國腎性高血壓管理的啟示
    ISH2020指南建議對於CKD患者,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老年人<140/80 mmHg。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高血壓管理指南建議根據蛋白尿水平設置不同的血壓控制目標。
  • 兩個表格,弄懂老年人高血壓用藥及特點 - 丁香園
    一.老年人高血壓特點 老年人高血壓與非老年人不同,如: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常與多種疾病並存,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 (特別是腦卒中)、腎功能不全
  • 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患高血壓?其特點是什麼?選用哪種降壓藥好?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個老年病,大多都是老年人才會得。其實現在高血壓的患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佔高血壓人群的比率越來越高。據統計,2010年我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年齡為18-64 歲)的比例已超過 3/4。而且由於覺得高血壓離自己很遠,年輕人可能更容易忽視治療。
  • 高血壓的標準是多少?老年人血壓應控制在什麼範圍?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高血壓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性問題。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壓的比例在50%以上。不光是老年人,年輕人患有高血壓的也不在少數。 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血管彈性開始下降,血壓的升高不可避免。那麼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多少最為合適呢?
  • 【關注】高血壓的日常生活管理你知道嗎?
    中國高血壓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也就是說約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壓患者,同時患病率趨勢總體還在逐漸增高。所以日常生活管理尤為重要。
  • 關注|實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全面管理,全程保護
    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腎臟是高血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疾病,影響約67%~92%的患者。CKD與高血壓有何內在聯繫?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具有怎樣的臨床特點?其血壓管理具有怎樣的特殊性?血透合併高血壓患者應如何進行健康管理?本期特別邀請3位腎臟病領域知名專家為您解答。
  • 降低高血壓 科學管理+適當運動
    我國是高血壓大國,不僅發病率高、患病人數也在持續增長。雖然很多人知道高血壓是種慢性病,但能對其科學認識和管理的人並不多。  吃降壓藥不能自作主張  由於高血壓在大多數患者身上症狀不明顯,所以有的病人總覺得「我現在又沒有不舒服,好好的吃什麼藥?」只要血壓一降下來,就自己把藥停了。這樣做非常危險,高血壓病人通常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對血壓進行持續有效管理。如果血壓降下來馬上停藥,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 你應該了解的高血壓管理十條必讀知識!
    1、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既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預防意義重大。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通常無症狀,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壓高,而是體檢或偶爾測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高,故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
  • 一節課,讓你輕鬆做好高血壓管理
    我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佔人口總數的比重日益加大。老年人是就醫的一大群體,但由於身體狀況、用藥意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老年人往往會比年輕人發生更多的藥物不良反應。如何保證老年人的用藥安全,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 千億抗高血壓用藥市場 吉貝爾降壓一類新藥獲權威專家認可
    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簡稱「沙利文」)認為,中國抗高血壓藥物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大,預計未來三年將以9.1%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至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150億元。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已成為醫學界、學術界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課題。
  • 關注夜間血壓管理,改善高血壓患者預後
    以往的降壓治療較為看重診室血壓,但是近年來研究表明夜間血壓較診室血壓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事件預後,成為高質量血壓管理新的靶點,而這對降壓藥物的長效和強效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加。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18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為27.9%。
  • 越來越多的高血壓「愛上了」年輕人
    高血壓是老年人中常見疾病,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升高,發生高血壓病的風險也隨之增高。那麼是否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高血壓呢?答案是否定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高血壓日趨年輕化,青年高血壓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