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及有效管理

2020-12-26 騰訊網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

1、收縮壓(高壓)增高,高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增大。

老年人收縮壓(高壓)水平升高,而舒張壓(低壓)在60歲以後呈降低趨勢,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高壓高)是老年高血壓最常見的類型。

2、血壓波動大。

老年人動脈壁僵硬度增加,而壓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減退,這就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更易隨情緒、季節和體位的變化而變化,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高血壓、清晨高血壓和餐後低血壓。

3、假性高血壓增多。

指日常的袖帶法所測血壓高於有創的動脈內側壓,多見於動脈嚴重鈣化的老年人。肱動脈鈣化和僵硬度增加導致袖帶充氣加壓後血管難以壓縮,患者表現為持續血壓升高而無明顯靶器官損害,或表現為降壓治療後出現低血壓症狀而袖帶血壓仍然偏高。老年人應注意假性高血壓,避免過度治療。

4、繼發性高血壓容易漏診。

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原發性高血壓,但不要忽略繼發原因。老年患者較為常見的繼發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性腎血管疾病和腎實質病變。如果血壓短時間內突然升高或原有高血壓明顯加重,應到醫院就診,明確有無繼發性高血壓。

5、診室高血壓或白大衣高血壓。

老年患者在醫療環境中精神緊張,交感神經活性增加,易出現診室裡測血壓升高,而家中自測血壓或動態血壓監測正常。所以鼓勵老年患者積極進行家庭自測血壓,有條件者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老年高血壓治療與管理

年齡≥65 歲,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可診為老年高血壓。

通常情況下,降壓治療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益處,但對虛弱的老年患者而言,強化降壓會增加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可能由此導致跌倒和暈厥的風險。因此老年高血壓治療前應經過醫生的全面評估,治療後要密切觀察隨訪。

1、老年高血壓患者初始評估。

老年人發現血壓升高應到醫院進行診治,醫生要評估患者血壓水平、重要臟器功能、合併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醫生還應根據患者(尤其是80歲以上者)體重變化、行走速度及體力活動能力等評估患者的衰弱程度,了解治療耐受性。

2、非藥物治療。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進行生活方式幹預,少吃鹽,多吃新鮮蔬果,適當活動。但由於老年人生理機能減弱,多合併骨質疏鬆、營養狀況不佳等情況,進行飲食限制和減重時需慎重,避免因過度控制而影響生活質量,導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不良。

3、藥物治療。

老年人降壓藥物優先選擇長效藥物,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量,降壓速度不宜過快,治療初期及調整方案後需注意有無腦循環低灌注、體位性低血壓及心肌缺血相關症狀。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複方製劑。此外α受體阻滯劑可用於伴有前列腺增生和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輔助用藥。

4、治療目標。

目前國內外指南根據年齡制定不同的降壓靶目標,一般分為年齡≥65歲(或60歲)和≥80歲,同時考慮患者的生理年齡、衰弱程度、合併的臨床疾病和治療耐受性,對於體質衰弱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給予寬鬆的降壓目標,而健康狀況良好的老年患者應儘量達到積極的降壓目標。

根據《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對於65~79歲的老年患者,推薦目標血壓

老年高血壓很常見,且會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造成損傷,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發現血壓升高後應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同時應採取健康生活方式,不隨便停藥,不聽信「根治高血壓」的謠言。祝福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合理控制血壓,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關注|高血壓不是老年人「專利」,中青年高血壓管理有章可循
    面對與日俱增的生活壓力,其與高血壓之間具有怎樣的內在聯繫?伴有焦慮抑鬱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如何改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血壓?本期特別邀請3位高血壓領域的知名專家為您解答。 中青年高血壓大不同 劉靖教授表示,中青年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老年人截然不同。 其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大多以舒縮壓升高,收縮壓不高甚至正常為特點;而老年人以收縮壓升高,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為特徵。
  • 兩個表格,弄懂老年人高血壓用藥及特點 - 丁香園
    一.老年人高血壓特點 老年人高血壓與非老年人不同,如: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常與多種疾病並存,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 (特別是腦卒中)、腎功能不全
  • 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病。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則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 年輕人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結合青年高血壓的特點優選這兩類
    年輕人高血壓的發生原理和特點相對於老年人的高血壓問題,年輕人,特別是年輕人新發高血壓的情況,往往也有著自身的特點。對於青年人高血壓來說,其特點也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往往會先出現低壓升高的問題,甚至有很多青年高血壓朋友,屬於單純低壓高而高壓卻不超標的情況,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低壓偏高的特點,與我們前面談到的心輸出量的增加,心率的偏快,以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增強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調理年輕人的高血壓問題,低壓高問題時,我們也應該針對性地進行調理和和治療
  • 降低高血壓 科學管理+適當運動
    我國是高血壓大國,不僅發病率高、患病人數也在持續增長。雖然很多人知道高血壓是種慢性病,但能對其科學認識和管理的人並不多。  吃降壓藥不能自作主張  由於高血壓在大多數患者身上症狀不明顯,所以有的病人總覺得「我現在又沒有不舒服,好好的吃什麼藥?」只要血壓一降下來,就自己把藥停了。這樣做非常危險,高血壓病人通常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對血壓進行持續有效管理。如果血壓降下來馬上停藥,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 《ISH2020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對我國腎性高血壓管理的啟示
    新指南針對一些國家/地區經濟、醫療水平相對落後,可獲得的藥物和診療手段受限等特點,制定了"基本標準"和"最佳標準"兩種管理標準,大大提高了指南的可操作性。我國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血壓患病率高達61%,遠高於普通人群。2017年我國首部腎性高血壓管理指南發布,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腎性高血壓防治策略。
  • 【偏方二】老中醫分享治療高血壓有效偏方
    高血壓患者自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範先生今年才42歲,便已經患上高血壓了,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還是會有昏眩
  • 你應該了解的高血壓管理十條必讀知識!
    繼發性高血壓服藥治療的效果差,應針對病因治療,去除病因後血壓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復正常。 年輕患者以及有難治性高血壓/頑固性高血壓,陣發性頭痛、心悸、多汗,貧血,水腫,突眼消瘦,小劑量利尿劑即出現低鉀並伴有肢體無力或麻痺等症狀者,應去醫院檢查是否有繼發性高血壓。老年難治性高血壓要考慮粥樣硬化所致的腎動脈狹窄的可能。
  • 高血壓的標準是多少?老年人血壓應控制在什麼範圍?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高血壓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性問題。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壓的比例在50%以上。不光是老年人,年輕人患有高血壓的也不在少數。 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血管彈性開始下降,血壓的升高不可避免。那麼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多少最為合適呢?
  • 低壓偏高,是中青年高血壓特點,為什麼用藥時要看心率快慢?
    華子遇到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中青年人。他們面臨最大的困惑,是控制不好升高的低壓。很多人和華子抱怨,在用了降壓藥之後,高壓很快就能降下來,但低壓特別難降,是不是用的藥物不對呢?華子告訴他們,中青年高血壓的特點就是低壓偏高,在用藥時需要看心率的快慢。
  • 怎麼有效防治高血壓?懂治療,也要懂預防
    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動脈壓持續升高,引發身體出現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血液的供應,臨床上雖然老年人出現高血壓的情況比較多,但是近幾年來,因為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出現高血壓
  • 老年人容易被高血壓「盯上」?揪出7個「元兇」,儘快遠離
    高血壓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會出現在老年人的身體上,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變得衰老,身體各個器官開始老化,耐受能力變得越來越差,這樣也就容易導致血壓升高而引起高血壓。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往往會承受巨大的痛苦以及較高的風險,容易誘發各種併發症。
  • 唐人醫藥:表演情景劇提示老年人健康管理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唐人醫藥:表演情景劇提示老年人健康管理唐人醫藥員工正在表演情景劇《不在乎》。「其實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此次借著老年春晚舉辦的契機把這個理念傳播出去,讓更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加入到健康管理中來,也是我們創作的初衷。」
  • 世界高血壓日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訂版
    、有效的治療,其目的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一般患者採用常規劑量;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初始治療時通常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可考慮逐漸增加至足劑量。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時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 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指南共識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大約23%的國人有高血壓,其基層和社區的管理至關重要。近日,《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對基層高血壓診治的指導意義重大。指南涉及高血壓的病因學、病理生理機制、診斷、風險分層與轉診、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的急診處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內容。
  • 老年人別光盯著高血壓,低血壓同樣危險?手腳發軟,甚至導致心悸
    一般老年人比較忌憚的慢性疾病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很少提到低血壓。而低血壓對於老人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 通常人的血壓正常範圍,高壓在90mmHg到140mmHg,低壓在60mmHg到90mmHg,所以低血壓指的就是高壓低於90mmHg,低壓低於60mmHg。
  • 一節課,讓你輕鬆做好高血壓管理
    我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佔人口總數的比重日益加大。老年人是就醫的一大群體,但由於身體狀況、用藥意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老年人往往會比年輕人發生更多的藥物不良反應。如何保證老年人的用藥安全,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 關於老年人高血壓,這些拿不準的問題一定要弄清楚(上)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要注意而老年人的高血壓又會體現出一些特殊的症狀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次為大家帶來老年人高血壓系列專題專門講講那些讓大家拿不準的問題~如何判斷有沒有高血壓?全世界的高血壓標準都是一樣的,即非同日,三次測量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老年人群的高血壓是一個特定的診斷名詞,65 歲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壓,稱為老年高血壓病人。
  • 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患高血壓?其特點是什麼?選用哪種降壓藥好?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個老年病,大多都是老年人才會得。其實現在高血壓的患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佔高血壓人群的比率越來越高。據統計,2010年我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年齡為18-64 歲)的比例已超過 3/4。而且由於覺得高血壓離自己很遠,年輕人可能更容易忽視治療。
  • 關注|實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全面管理,全程保護
    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腎臟是高血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疾病,影響約67%~92%的患者。CKD與高血壓有何內在聯繫?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具有怎樣的臨床特點?其血壓管理具有怎樣的特殊性?血透合併高血壓患者應如何進行健康管理?本期特別邀請3位腎臟病領域知名專家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