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長沙涮過一次羊肉。多少年過去了,我對那整齊碼放的羊肉筒,自取自用,即燙即吃的簡單、方便,居然沒有一絲羶味的鮮美,一直念念不忘!我還對親戚家經過爆炒、燜煮的肉羊居然嚼不動百思不解,對拙荊用高壓鍋將羊肉燉得稀爛十分不滿。我認為吃羊肉最好的方式就是涮!
從動物學分類來講,羊屬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牛科動物除羊亞科、牛亞科外,其他通稱羚羊。羊字上面兩點代表兩隻角,三橫中上下兩橫代表羊的四隻腳,中間一橫及一豎代表羊的軀幹。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羊字的字形、筆順一直沒有變化。這可能是倉頡造的最合理從而也最穩定的一個字了。羊是六畜之首,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性情溫順、和善,大家看到了,「善」字就以羊字打頭。羊也是義畜,所謂跪乳之思,就是母羊前腳跪下以方便幼崽吸食其乳。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食用羊肉都是身份尊貴的象徵。古之君王喜歡用羊肉來賞賜他的臣子,軍中主帥則以羊肉獎賞打仗勇敢、立了大功的將士。歷史上就有因羊肉分配不當而導致兵敗的例子。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統率宋軍前往迎戰。 兩軍交戰之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殺羊犒勞將士。忙亂中忘了給他的馭者(駕馭馬車的人,相當於今天的司機)羊斟分一份,羊斟便懷恨在心。 交戰的時候,羊斟對華元說:「分發羊肉的事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可就得由我說了算了。」說完,他就故意把戰車趕到鄭軍陣地裡去。結果,堂堂宋軍主帥華元,就這樣輕易地被鄭軍活捉了。宋軍失掉了主帥,因而慘遭失敗。羊斟因私敗國,固然該罵,但憑白無故地不給分羊肉,也確實令人窩火。
涮羊肉最早始於我國東北和蒙古少數民族地區,原稱「涮鍋」。據說,涮羊肉的起源之一與元世祖忽必烈(姓孛兒只斤,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之子)有關。相傳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北徵途中,忽然想起清燉羊肉了。廚師急忙殺羊剝皮,剔骨割肉。這時,探馬報導:「敵軍鋪天蓋地而來,離此不遠了。」兵貴神速,眼看清燉羊肉吃不上了,聰明的廚師想出一個辦法,他在羊肉上揀了一個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飯勺草草地攪一下,便急急忙忙撈在碗裡,加了點鹽,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飢不擇食,飽餐了一頓,感到這肉片格外鮮嫩。待忽必烈勝利返朝後,重賞了廚師,問清了這種羊肉片的烹調技術,御賜菜名為「涮羊肉」。
長久以來,涮羊肉都是遊牧民族上層人物中秘不外宣的美味。歷經元、明,至清後期的1854年,北京一家叫正陽樓的餐館開業,才推出漢民族第一道涮羊肉。至民國3年,即1914年,北京東來順羊肉館重金禮聘正陽樓的切肉師傅,專營涮羊肉。歷經數十年,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味品的配製到火鍋的改良,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因而名噪京城,贏得了"涮肉何處好,東來順最佳"的美譽。
安仁在改開前並無羊肉可食,我小時倒是吃過獐肉、麂肉、狸肉甚至穿山甲肉。因為安仁人很少養羊的。後來,就有人將養羊當作致富民路了,羊群都是都是,羊肉也吃過不少,但涮羊肉的卻不多見。好象有外地人新車站那兒開了一家「北京涮羊肉店」吧,但我從未去吃過。
忽然就聽說華王鄉大塘村有涮羊肉了!
華王鄉大塘村回鄉青年廖國權在本村辦了一個農業莊園,2016年還被評定為省三星。他的莊園約千畝左右,包括田水300畝,山地700畝,種有油菜和牧草,養了300多隻羊,開了一片藥圃,還經營著一個餐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叫我過去品嘗他的涮羊肉,我禁不住美味的誘惑,答應了。大家別誤會,我吃飯可是給了錢的,也沒動用公車。
走過一條石子鋪就的車道,穿過一個花藤搭就的拱門,來了國權農莊餐館所在的接待中心。倏入眼中的是一片格桑花織就的花海。後來我站在緊靠接待中心、羊圈依仗的山坡上才看清這花海其實是羊的造型。
說起涮羊肉,國權小師傅略有些語滯,他說自己也是剛跟師傅學了些皮毛,不是蠻在行。不過接著他就批評城裡有些店子的涮羊肉不太地道。我問怎麼算地道?他說,地道的涮羊肉講究不少,首先,涮羊肉得用銅質的烹爐,而不是現在廣泛使用的不鏽鋼,其次燃料得用木炭,而不是用電,第三,得用手工切成薄片,而不是用機子切出,切出來的肉片呈紅色而透明;第四,不是羊的任何部分的肉都可以用來涮的,最好就是脊背(外脊、內脊)上的兩條肉,那是羊身上最嫩的肉。不過,內脊肉上有少許的筋膜包住,去掉膜筋後方可用來涮。其他部位,不是老了就是肥了,都不適合於用來涮。至於涮羊肉的底料可就多了。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做出了很多的底湯,如雞肉底湯,鮮魚底湯,你也可以什麼都不要,直接用白開水。配料、調料也一樣,羅卜、白菜、豆腐、薯湯皮,辣椒油、醬油或它們的混合物,均可。北京東來順涮羊肉用的調料有七種,分別是
芝麻醬(二八醬——80%芝麻醬,20%花生醬)、醬油、韭菜花、醬豆腐、蝦油、料酒、辣椒油,包含「辛、辣、滷、糟、鮮」的成分,構成了獨特的香味。
涮完了羊肉,在小廖師傅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來到了接待中心的生產基地來溜達,一隻羊腆著大肚從山間道上往回走,脖子上的銅鈴叮呤呤響著。小廖說,這是他的母羊要趕回羊捨生產了,母羊不願把小羊生在外邊,以免小羊著涼。
前面說過了:羊是義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