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涮羊肉」的名稱相傳是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的。據說忽必烈統帥大軍南徵時在進駐到一山谷牧場後,夥夫正給忽必烈宰羊割肉準備清燉時,忽然探馬飛報敵軍逼近,忽必烈急令部隊開拔迎敵,並高喊:「羊肉!羊肉!」以解飢腸之求。夥夫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一些薄肉片,迅速放入沸水鍋中攪拌涮了幾下,待肉色一變撈入碗內,撒上些細鹽送給忽必烈吃。忽必烈吃了幾碗後即上馬迎敵,戰刀一揮旗開得勝。
在慶功會上忽必烈又讓夥夫給全軍製作那樣的肉片,將士們吃後讚不絕口。夥夫請忽必烈給起個名字,忽必烈邊涮吃著羊肉片邊說:「那就叫『涮羊肉』吧!」這就是涮羊肉這名稱的由來。
吃火鍋在清代時的北京,不僅是在民間盛行,在清宮中更甚,還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朝皇家除夏天不吃外,秋冬春三季每膳必吃火鍋,在清宮御膳食品中就流行吃「舒意火鍋」、「黃羊片火鍋」、「全羊火鍋」。
據古籍載乾隆四十四年8月至9月僅一個月內就吃了各類火鍋66次,在乾隆將皇權交給嘉慶皇帝那年,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當時共用了1550個火鍋,應邀品嘗的老人及大臣五千多人,成為我國歷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北京人把吃火鍋稱為「涮鍋子」,「涮羊肉」也早已與北京烤鴨、烤肉並列齊名,成為北京著名的風味佳餚。老北京涮羊肉,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嫩且無羶味,鍋底用清湯,最大限度的保證羊肉的鮮美,吃起來是羊肉最鮮嫩、純真的味道。
如果您想吃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還要知道老北京涮羊肉的那些講兒。
在北京吃銅鍋涮羊肉,招呼夥計張嘴說第一句話,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內行。銅鍋涮肉,內行人叫「支鍋子」。在涮肉館子裡,說「上個火鍋」和說「支個鍋子」的,明顯是兩路人。
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才能達到"涮"羊肉的效果,涮出來的羊肉比較嫩,口感好。
銅鍋還必須是紫銅掛錫。紫銅導熱快,鍋也就開的快,省火省時。而且紫銅有著非常好的殺菌能力,掛錫的銅鍋兒穩定性高,長時間保持火鍋底湯不變味道,不容易與涮的肉、菜等起反應,從而保持肉和菜的原味。
北京銅鍋涮肉,從來不講究湯料裡多少多少味佐料多少多少種中藥,兩段蔥三片姜,蔥要用蔥白不見綠,吃的是肉的鮮美,而不是為吃鍋底的味道。如果鍋底配了好多東西不為別的,就為遮味兒。
清湯是指涮完最後一片羊肉時,鍋裡的湯一定是清澈透底的,沒有血沫。在正經老北京涮肉店裡,你不會看到服務員熱情地為客人撇去湯裡沫子的情景。
在正經涮肉之前,涮上幾片羊尾巴油,立刻就能讓底湯鮮美起來,而且羊尾油看似發白,吃起來一點都不膩人,還有個名堂,叫「肥湯」。
一隻羊身上的肉並不是隨處可涮,只有「上腦」、「三叉」、「磨檔」、「黃瓜條」能涮著吃。其中,「上腦」位於脖頸後、脊骨兩側、肋條前,因接近頭部,故稱上腦,其特點是脂肪沉積於肉質中形似大理石花斑,質地最為細嫩。「三叉」,是羊胃上的脊梁,肉質也相對很嫩。涮肉時以「上腦」、「三叉」為上品。
北京涮羊肉一般把羊肉分為五個部位:羊上腦、羊磨襠、羊裡脊、羊腱子肉、黃瓜條。
更講究的,分八個部位:羊上腦、羊磨襠、羊裡脊、羊腱子肉、黃瓜條、大三叉、羊筋肉、一頭沉,其實吃起來的口感實際上就三種:瘦的、肥的、帶點脆的。
切肉時,不僅要切薄片,還講究斷絲切,這樣的羊肉片,可以入口即化,不會塞牙。斷絲切,即頂刀切,橫切肉的組織纖維,每片肉都是一個橫斷面,這樣的肉易熟,吃的時候入口便化,口感、味道都能發揮到極致。如果順絲切,很容易塞牙。
機切的羊肉片可以放鍋裡不用管它,待變色後撈出。手切羊肉儘量不要離筷,變色就可以吃了,時間太長了影響口感,也辜負了這一份好肉。
和四川火鍋不同的是,北京火鍋有先養肥鍋,然後再涮菜喝湯的傳統。所以一般是先涮肉,肉遵循先肥後瘦的順序;再涮蔬菜,粉絲,最後乘一碗湯,美其名曰:原湯化原食。
涮肉不是用水煮肉,從肉的切口處夾起來,不能夾著肉左右橫著涮,而是拎著上下涮。不能蘸著麻醬吃,而是把肉放在手盤裡,挑著碗裡的麻醬放在肉上面,這樣不會因為肉湯稀釋麻醬,從開頭吃到末尾兒都保持同一口感。
除了羊肉以外,羊肚、羊腰子也是涮肉時的佳饌,據說內廷的羊腰子是切橫片,而且比一般的腰花大,這樣就更加鮮嫩了。因為自然條件有限,傳統的涮火鍋中,蔬菜相對要少一些,一般只有酸菜、凍豆腐、粉絲和白菜,或者將香菜切斷來食用。當然,現在我們有更多配菜選擇了。
涮肉蘸料以芝麻醬為主,花生醬為輔,芝麻醬有生醬熟醬的分別。生醬是用香油澥的,熟醬是用水澥的。輔料基本就是韭菜花和腐乳,韭菜花買無鹽的,不然就不要加腐乳了。醬料再怎麼秘制,這三樣不能少。當然糖蒜也是不能少的。
嗯,吃老北京的涮鍋,二鍋頭是絕配。這個不需要解釋^_^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