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起源於元朝,興於清朝!

2021-02-16 牛羊班

什麼是涮羊肉

涮羊肉是一種將羊肉、蔬菜、豆腐等食材放到火鍋中,用沸水涮熟後沾小料食用的菜餚。由於羊肉加熱易熟,用開水短時間一涮即好。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

起源於元朝。

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起源是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徵。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餚——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飢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餚。

興起於清朝。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興於清初。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舉辦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 , 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傳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刷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比較喜愛吃的美食之一。

《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馳名。1914年,北京東來順羊肉館重金禮聘正陽樓的切肉師傅,專營涮羊肉。歷經數十年,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味品的配製到火鍋的改良,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因而名噪京城,贏得了「涮肉何處好,東來順最佳」的美譽。

老北京涮羊肉怎麼做

老北京銅鍋涮羊肉始於元代,興於清朝,現在吃的可都是歷史的產物,和當年康熙爺吃到的東西是一樣的。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鍋底做法:

涮羊肉火鍋中加入適量開水,放入所有鍋底配料,待水再次煮開即可涮食涮料。

蘸料做法:

將芝麻醬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溫開水,用湯匙沿著一個方向攪拌,將芝麻醬和水調和成稠糊狀,繼續加入溫開水,用湯匙再次調和。提起湯匙,芝麻醬糊能夠順匙壁流下,但湯匙上仍附著較厚一層芝麻醬糊。

在另外一個小碗中用湯匙將大紅腐乳和腐乳汁調和成稀糊狀。

將調和好的腐乳汁、蠔油、韭菜花、芝麻香油、鹽、白砂糖調入芝麻醬糊調勻。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8成熱,小碗中放入幹辣椒,將燒熱的油淋在幹辣椒上製成辣椒油上桌,食用時按口味淋在蘸料上混合均勻。

涮料做法:

羊肉剔去筋膜,按垂直於肌肉纖維的方向用快刀片成厚1mm的薄片,碼放在盤中。

鮮牛百葉將多層的一面向外,放入冷水中漂洗幾次,漂洗時要翻開每片葉片,將縫隙中的雜物清洗乾淨,清洗到沒有異味,然後將光滑的一面向外,撕去油膜,再次清洗一遍。隨後按垂直「百葉」的角度將牛百葉切成0.5cm寬、10cm長的條裝盤。

凍豆腐預先化凍,和南豆腐分別切成4cm見方0.5cm厚的片裝盤備用。粉絲事先用溫水浸泡10分鐘至回軟,裝盤上桌。

白蘿蔔洗淨,削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片裝盤。大白菜葉洗淨,縱向破開一刀,裝盤備用。

小訣竅:

羊肉的選擇: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見的做法是將羊肉剔好後壓緊冷凍,用時再用快刀或刨片機刨成薄片。但是更為傳統也更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鮮的羊肉片片,涮好後蘸蘸料食用,鮮羊肉涮制後比凍肉更為鮮嫩。

其他涮料:傳統的老北京涮肉的涮料比較簡單,主要是羊肉、牛百葉、白菜、粉絲、凍豆腐。時下的餐廳已經將涮料大大豐富起來了,自己在家製作涮羊肉,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歡的材料涮食。[1] 

吃的順序:

1、先涮毛肚

2、再涮肉

3、三下菜

4、最後煮雜麵

涮羊肉和羊肉火鍋的區別

嚴格來說,涮羊肉是直接把生肉片放到火鍋裡燙熟就吃,而羊肉火鍋則是由已經煮熟的羊肉做的。

羊肉火鍋,多是南方的吃法,有湯料鍋底,有配菜,羊肉切成塊,放在鍋裡煮,燉熟後放到火鍋裡,開始涮菜,吃肉喝湯等,也有蘸料。

而在我國北方,涮羊肉則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羊肉料理。

四川火鍋,味在湯裡,一般涮菜以下水為主,沾香油蒜泥吃;北京火鍋,具體來說應該是涮羊肉,味在蘸料裡,一般涮菜以成品肉為主,蘸芝麻醬、海鮮醬等小料。

北京火鍋的火,重點指鍋底下得有碳火燒著;四川火鍋的火,重點指鍋裡面紅紅火火的。北方吃的是涮鍋,再到四川重慶吃的是正宗的火鍋。

總之,你看原料是否一起煮熟後再上來,如果是一起煮熟後上來的,就是火鍋;而如果上來一鍋湯和生的原料,讓吃的人自己將生的原料在湯裡煮熟則屬於涮羊肉(叫涮羊肉但不用必須是羊肉)。

當然,涮羊肉也屬於火鍋一種。火鍋是各地「火鍋」類食物的統稱,如四川火鍋、廣東打邊爐等等。

火鍋的涮菜更豐富

涮羊肉一般以北京地區和內蒙地區所制為正宗,其底料一般只以清水做底,加點蔥姜蒜等調味,鍋裡不放鹽,後續人們加以改良,也有在湯底中輔以黨參,紅棗,枸杞等養生藥材。

涮羊肉的主要涮菜,顧名思義就是羊肉,但北方人一般涮完肉後,都習慣輔以白菜,粉絲(一般只選這兩種食材),用涮完的肉湯煮了,再配上剩下的底料,再加點湯熱乎乎地吃上一碗。而蘸料則一定要芝麻醬和韭花醬,至於紅豆腐乳,香菜,辣椒等調味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

而火鍋,則一般以重慶四川地區為正宗,其底料分為紅湯和白湯,四川人民最常吃的還是紅湯火鍋,它是大師傅用上好的花椒,辣椒,豆瓣醬,牛油等等秘方炒制出來,再加水而煮成的。

火鍋的涮菜,相較於涮羊肉要豐富得多了,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各種動物下水,例如豬腦,黃喉,毛肚,百葉等。火鍋的蘸料是很有講究的,一般分為油碟和幹碟,油碟多為香油加上蒜泥,幹碟則多是辣椒,豆子,香菜等,吃的時候舀一勺火鍋裡的湯搭配。

涮羊肉煮多久能熟

一般來說,薄的羊肉片至少涮1分鐘。太短的話,不能完全殺死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吃了對身體健康不利。薄肉片在沸騰的鍋中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為灰白,不見血色後,才可以吃。如果比較厚,則要涮久一點。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讓食物熟透。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羊肉片切得特別薄,放到很開的鍋子,只要涮肉一變顏色,也是可以吃的,只要不帶血絲就可以的。如果你不放心,最多再涮半分鐘左右,要不然肉就老了,涮羊肉用的肉都是很薄的,所以很容易就熟的。

涮羊肉時要注意什麼

1、吃涮羊肉時要選用經過質檢的羊肉片。

2、涮肉所用的肉片越新鮮越好,因為我們無法分辨一些商家所用的凍肉片到底已經保存了多久。時間太長,會損失大量營養。

3、選擇新鮮肉片時,要儘量切薄一些,因為肉片較厚,不好涮,需要的時間過長,也會引起營養素損失。時間短的話還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

4、火鍋中湯的溫度要高,最好使它一直處於沸騰狀態。

5、涮羊肉時不要用筷子夾著肉涮,要把肉放到鍋子裡充分的攪拌一下,因為如果用筷子夾著肉涮,筷子夾著的肉的部分不會全面接觸到滾開的水,其它部分的肉已經熟了,而夾著的部分可能並未完全熟。

6、吃涮羊肉時不可為貪圖肉嫩而不涮透。因為羊肉中往往夾雜著病菌和寄生蟲,不要斷生就吃。

—end—

找牛羊相關的生意資源

添加下方微信



添加微信後

回覆:牛羊班

申請加入全國牛羊生意資源群

溫馨提示:本群付費加入,非誠勿擾

相關焦點

  • 關於涮羊肉起源的傳說
    有一種說法是涮羊肉的起源是在元代,相傳當時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大軍南下
  • 涮羊肉的歷史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
    平時周末在家沒事的時候,就會約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去外面涮羊肉火鍋,特別是冬天的時候最適合涮羊肉了,那日子過得簡直是不要不要的,但是大家對於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
  • CT5和老北京涮羊肉的搭配指數
    肯定好多朋友都覺得東來順是騙第一次來北京的人,其實不然,東來順還是有著很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的風味,只是價格稍高,所以被冠上了「騙」的名號 而說起涮羊肉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最普遍的一個版本是當年忽必烈帶兵打仗,軍營中想起了家鄉的美味燉羊肉,但羊肉燉透需要時間,故急中生智命人把羊肉切成片,下到開水裡一涮,撈出來撒上調料就可以吃了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 涮羊肉(投稿作文)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人人皆知。因為這道佳餚的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
  • 元朝和清朝對中國疆域方面的貢獻,這些地方都是他們打下的
    雖然這幾個王朝疆域遼闊,但是真正奠定我們現在版圖的,其實是元朝和清朝,下面我們簡要說明一下:一、元朝首次把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從此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地理的限制,西藏在吐蕃帝國崛起之前,基本上與中原王朝沒有多少交流。松贊幹布統一吐蕃後,吐蕃迅速崛起,並與強大的大唐帝國有過頻繁的交流和激烈的碰撞。
  • 涮羊肉起源於
    涮羊肉?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美食了,冷不丁的問起涮羊肉的起源故事?
  • 拼胃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火鍋出自蒙古這點應該沒問題 蒙古人行軍打戰食鮮肉 以軍盔為鍋,肉切片易熟 補充體力的同時節省進食速度 所以屢戰屢勝 別問靠譜不靠譜 問我就是編的 還有一種傳統的版本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帶兵打仗
  • 清朝起源東北的白山黑水,為啥要以藏區的藏傳佛教為國教
    滿清尚未入關前就講藏傳佛教定為國教,起源白山黑水滿口東北話的滿族人怎麼被遠在青藏高原的藏傳佛教吸引的呢?這還得先說說西藏與蒙古的關係,曾經叱吒風雲的蒙古人在歷史上多次與西藏互相扶持、互相聯合。只不過唐宋時叫「吐蕃」,元代叫「烏斯藏」。正是這種蒙藏聯合,讓雪域高原發生了巨大變化,藏傳佛教藉助蒙古的徵服世界,也獲得了更廣泛的傳播與改變,最終變成今天的樣子,也就有了活佛喇嘛的政教合一制度。
  • 元朝流行哪些特色美食?從元朝人的飲食習慣,窺探其飲食文化風格
    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飲食文化也有一定的民族特點和異域風情。從元朝定都開始飲食文化就迅速發展,而且元朝和各民族之間文化往來非常密切,飲食習俗也會相互影響和交融,這也是形成元朝獨特飲食結構的契機。元朝飲食文化窺探從最原始社會至今飲食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變遷。
  • 吃涮羊肉火鍋的那些講究
    老北京銅鍋涮肉(北京)北京涮羊肉要手切,不能是機器切羊肉,那樣沒有手切的滋味好。銅鍋碳火白水老北京涮肉的標配,銅火鍋的起源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它就像一位隱士,一路風塵、一路沉澱,沿襲著歷代保存下來的古老和質樸。銅鍋涮肉對於食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銅在殺菌方面存特效。當你把水倒進鍋的同時,就產生了巨大的殺菌效果。這個被稱為「銅離子效應」阻止了微生物的產生。
  • 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 涮羊肉為什麼用銅鍋
    那麼,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涮羊肉為什麼用銅鍋?下面我們來了解看看。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不一定。炭火銅鍋的確挺好的。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而且火焰溫度相同時,銅鍋的溫度會比鐵鍋高,才能達到"涮"羊肉的效果,涮出來的羊肉會比較嫩,口感好,更能直接感受到羊肉的鮮美。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後來朱元璋帶兵起義,攻陷元大都,元朝皇族倉皇向北逃跑回到蒙古,繼續做一方霸主。但是,清朝滅亡後,溥儀為何選擇留在北京生活?這就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了。 第一方面要從元朝的情況說起。
  • 別說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到底什麼是「中國」,來了解一下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朋友在激烈爭論元朝和清朝是不是屬於中國。其實這本來就是沒有必要去爭論的話題。
  • 龍泉寶劍丨古代砍頭兵器不止有刀,元朝最笨,清朝最麻利
    夏朝早期砍頭兵器--石斧。元朝砍頭兵器--鐵斧。元朝是一個非常古怪的朝代,在戰場上砍頭不用刀,而是用這種笨種的鐵斧,劊子手也相當笨,半天弄不下一個腦袋。而在各地的刑場上,則設有斷頭臺,上面架著的也是斧類砍頭兵器,劊子手只需一拉繩子就行了。
  • 鷹城有家銅鍋涮羊肉,在這兒吃出了正宗的老北京味兒
    西環路上就有一家同福祥涮羊肉將老北京銅火鍋的傳統工藝東來順火鍋蘸料和本地羊肉等食材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清真風味兒大冬天,就得吃正宗的銅火鍋涮羊肉來這兒,就對了!閨蜜告訴她西環路上有一家銅鍋涮羊肉首先躍入眼帘的店門是古色古香的大門,匾上鐫刻著「同福祥」三個大字,上面附有清真標識。筒瓦脊獸等復古建築風格的屋簷,兩扇大門上的獸環,昭示著店主人不一般的品味。
  • 涮羊肉的由來,究竟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隆冬時節,邀一群好友去吃一鍋熱騰騰的涮羊肉,這可是十分舒坦的事情,那麼,大家知道涮羊肉的由來嗎?
  • 盤點元朝明朝及清朝時期古錢精品賞析!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元朝明朝及清朝時期我國古代貨幣中的幾大精品: 大朝通寶 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
  • 關於老北京銅鍋涮羊肉,你必須知道的幾點
    說到這老北京銅鍋涮羊肉,那可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因為做法簡單,味道鮮美,而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可。
  • 涮羊肉為什麼要用銅鍋?
    涮羊肉為什麼用銅鍋涮肉是把肉片等放在滾水裡燙一下就能取出來蘸作料吃,重點是涮,所以一定得能快速升溫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