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涮羊肉
涮羊肉是一種將羊肉、蔬菜、豆腐等食材放到火鍋中,用沸水涮熟後沾小料食用的菜餚。由於羊肉加熱易熟,用開水短時間一涮即好。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
起源於元朝。
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起源是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徵。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餚——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飢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餚。
興起於清朝。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興於清初。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舉辦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 , 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傳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刷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比較喜愛吃的美食之一。
《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馳名。1914年,北京東來順羊肉館重金禮聘正陽樓的切肉師傅,專營涮羊肉。歷經數十年,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味品的配製到火鍋的改良,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因而名噪京城,贏得了「涮肉何處好,東來順最佳」的美譽。
老北京涮羊肉怎麼做
老北京銅鍋涮羊肉始於元代,興於清朝,現在吃的可都是歷史的產物,和當年康熙爺吃到的東西是一樣的。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鍋底做法:
涮羊肉火鍋中加入適量開水,放入所有鍋底配料,待水再次煮開即可涮食涮料。
蘸料做法:
將芝麻醬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溫開水,用湯匙沿著一個方向攪拌,將芝麻醬和水調和成稠糊狀,繼續加入溫開水,用湯匙再次調和。提起湯匙,芝麻醬糊能夠順匙壁流下,但湯匙上仍附著較厚一層芝麻醬糊。
在另外一個小碗中用湯匙將大紅腐乳和腐乳汁調和成稀糊狀。
將調和好的腐乳汁、蠔油、韭菜花、芝麻香油、鹽、白砂糖調入芝麻醬糊調勻。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8成熱,小碗中放入幹辣椒,將燒熱的油淋在幹辣椒上製成辣椒油上桌,食用時按口味淋在蘸料上混合均勻。
涮料做法:
羊肉剔去筋膜,按垂直於肌肉纖維的方向用快刀片成厚1mm的薄片,碼放在盤中。
鮮牛百葉將多層的一面向外,放入冷水中漂洗幾次,漂洗時要翻開每片葉片,將縫隙中的雜物清洗乾淨,清洗到沒有異味,然後將光滑的一面向外,撕去油膜,再次清洗一遍。隨後按垂直「百葉」的角度將牛百葉切成0.5cm寬、10cm長的條裝盤。
凍豆腐預先化凍,和南豆腐分別切成4cm見方0.5cm厚的片裝盤備用。粉絲事先用溫水浸泡10分鐘至回軟,裝盤上桌。
白蘿蔔洗淨,削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片裝盤。大白菜葉洗淨,縱向破開一刀,裝盤備用。
小訣竅:
羊肉的選擇: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見的做法是將羊肉剔好後壓緊冷凍,用時再用快刀或刨片機刨成薄片。但是更為傳統也更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鮮的羊肉片片,涮好後蘸蘸料食用,鮮羊肉涮制後比凍肉更為鮮嫩。
其他涮料:傳統的老北京涮肉的涮料比較簡單,主要是羊肉、牛百葉、白菜、粉絲、凍豆腐。時下的餐廳已經將涮料大大豐富起來了,自己在家製作涮羊肉,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歡的材料涮食。[1]
吃的順序:
1、先涮毛肚
2、再涮肉
3、三下菜
4、最後煮雜麵
涮羊肉和羊肉火鍋的區別
嚴格來說,涮羊肉是直接把生肉片放到火鍋裡燙熟就吃,而羊肉火鍋則是由已經煮熟的羊肉做的。
羊肉火鍋,多是南方的吃法,有湯料鍋底,有配菜,羊肉切成塊,放在鍋裡煮,燉熟後放到火鍋裡,開始涮菜,吃肉喝湯等,也有蘸料。
而在我國北方,涮羊肉則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羊肉料理。
四川火鍋,味在湯裡,一般涮菜以下水為主,沾香油蒜泥吃;北京火鍋,具體來說應該是涮羊肉,味在蘸料裡,一般涮菜以成品肉為主,蘸芝麻醬、海鮮醬等小料。
北京火鍋的火,重點指鍋底下得有碳火燒著;四川火鍋的火,重點指鍋裡面紅紅火火的。北方吃的是涮鍋,再到四川重慶吃的是正宗的火鍋。
總之,你看原料是否一起煮熟後再上來,如果是一起煮熟後上來的,就是火鍋;而如果上來一鍋湯和生的原料,讓吃的人自己將生的原料在湯裡煮熟則屬於涮羊肉(叫涮羊肉但不用必須是羊肉)。
當然,涮羊肉也屬於火鍋一種。火鍋是各地「火鍋」類食物的統稱,如四川火鍋、廣東打邊爐等等。
火鍋的涮菜更豐富
涮羊肉一般以北京地區和內蒙地區所制為正宗,其底料一般只以清水做底,加點蔥姜蒜等調味,鍋裡不放鹽,後續人們加以改良,也有在湯底中輔以黨參,紅棗,枸杞等養生藥材。
涮羊肉的主要涮菜,顧名思義就是羊肉,但北方人一般涮完肉後,都習慣輔以白菜,粉絲(一般只選這兩種食材),用涮完的肉湯煮了,再配上剩下的底料,再加點湯熱乎乎地吃上一碗。而蘸料則一定要芝麻醬和韭花醬,至於紅豆腐乳,香菜,辣椒等調味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
而火鍋,則一般以重慶四川地區為正宗,其底料分為紅湯和白湯,四川人民最常吃的還是紅湯火鍋,它是大師傅用上好的花椒,辣椒,豆瓣醬,牛油等等秘方炒制出來,再加水而煮成的。
火鍋的涮菜,相較於涮羊肉要豐富得多了,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各種動物下水,例如豬腦,黃喉,毛肚,百葉等。火鍋的蘸料是很有講究的,一般分為油碟和幹碟,油碟多為香油加上蒜泥,幹碟則多是辣椒,豆子,香菜等,吃的時候舀一勺火鍋裡的湯搭配。
涮羊肉煮多久能熟
一般來說,薄的羊肉片至少涮1分鐘。太短的話,不能完全殺死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吃了對身體健康不利。薄肉片在沸騰的鍋中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為灰白,不見血色後,才可以吃。如果比較厚,則要涮久一點。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讓食物熟透。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羊肉片切得特別薄,放到很開的鍋子,只要涮肉一變顏色,也是可以吃的,只要不帶血絲就可以的。如果你不放心,最多再涮半分鐘左右,要不然肉就老了,涮羊肉用的肉都是很薄的,所以很容易就熟的。
涮羊肉時要注意什麼
1、吃涮羊肉時要選用經過質檢的羊肉片。
2、涮肉所用的肉片越新鮮越好,因為我們無法分辨一些商家所用的凍肉片到底已經保存了多久。時間太長,會損失大量營養。
3、選擇新鮮肉片時,要儘量切薄一些,因為肉片較厚,不好涮,需要的時間過長,也會引起營養素損失。時間短的話還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
4、火鍋中湯的溫度要高,最好使它一直處於沸騰狀態。
5、涮羊肉時不要用筷子夾著肉涮,要把肉放到鍋子裡充分的攪拌一下,因為如果用筷子夾著肉涮,筷子夾著的肉的部分不會全面接觸到滾開的水,其它部分的肉已經熟了,而夾著的部分可能並未完全熟。
6、吃涮羊肉時不可為貪圖肉嫩而不涮透。因為羊肉中往往夾雜著病菌和寄生蟲,不要斷生就吃。
—end—
找牛羊相關的生意資源
添加下方微信
▲
添加微信後
回覆:牛羊班
申請加入全國牛羊生意資源群
溫馨提示:本群付費加入,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