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是涮羊肉的起源是在元代,相傳當時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大軍南下,由於軍中資源匱乏,導致兵將們食不果腹,飢腸轆轆。此時他突然想起家鄉的特色菜餚——清燉羊肉,於是下令殺羊燒火,但此時敵軍突襲,忽必烈心心念念自己的清燉羊肉,於是一邊大呼:「羊肉羊肉!」,一邊給軍隊下令進攻。情況危急,忽必烈又想食用羊肉,於是廚師急中生智,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變色,撈出後加入調料,將它呈給忽必烈。
忽必烈吃完後,立馬翻身騎馬迎敵,率軍進攻,並且大敗敵軍,旗開得勝。舉辦慶功宴時,忽必烈想起了那道菜餚,於是吩咐廚師做菜。廚師精挑細選了嫩羊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中,撈出後加入調料,將士們食用後讚不絕口。忽必烈賜名這道菜餚為「涮羊肉」,從此涮羊肉成為了宮廷菜餚。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源於清代初期。當時康熙和乾隆舉辦了幾次大規模的「千叟宴」,那時的涮羊肉又稱為「羊肉火鍋」,千叟宴中就有羊肉火鍋,大臣們吃後紛紛一致好評。從那以後,羊肉火鍋就流傳到了民間,成為了清朝火鍋的一大特色,而不同於現在的火鍋店的則是,清代的羊肉火鍋,只能在清真館有經營。
然而一直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北京某家羊肉館的掌柜買通了宮裡的太監,得到了涮羊肉的秘方,至此,涮羊肉才傳遍民間,使得百姓也有幸嘗之風味。《舊都百話》中有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涮羊肉原來在元代就有「發燒友」,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
本期就分享到這裡了,持續關注我,可以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哦。
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