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作為六大茶類之一,因其製作工藝獨特,不炒不揉,至簡工藝成就出白茶的獨特魅力。
福建福鼎作為白茶的發源地,在白茶這個大類中有著不可撼動的歷史地位。
今天小喜年主要來講講福鼎白茶的起源。
白茶
地理位置
"潮縈島嶼,嶂鎖溫衢",這是清朝乾隆年間福寧府知府李拔對福鼎的描述。
福鼎位於閩浙交界的福鼎依山傍海,山海相濟。
海洋性氣候特徵明顯,全年氣溫適宜,平均氣溫在18.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偏酸性且肥沃的土壤。
福鼎茶山
這些使福鼎具備了出好茶的條件。
福鼎人民也沒有辜負這一片恩賜,21萬畝的茶園分布在福鼎的17個鄉鎮,幾乎村村種茶,鄉鄉做茶。
福鼎
歷史淵源
福鼎產茶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在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記載到:"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後來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應是南三百裡。東三百裡是誤寫。
而南三百裡正是福建福鼎(在唐代稱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
可見唐代長溪縣也就是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太姥山
古老傳說
太姥山是福鼎白茶的標誌,雖然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唐代,但有關白茶最古老的傳說在這裡已流傳上千年。
傳說有一年太姥山周圍麻疹盛行,許多孩童因此喪命。
太姥山下有一農家女子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人稱藍姑。
太姥山(圖源自太姥山風景名勝區官微)
有一天夜裡,藍姑在睡夢中夢見南極仙翁給她託話,
說:"在鴻雪洞頂,有一株樹名叫白茶,它的葉子曬乾後泡開水,是治療麻疹的良藥。"
藍姑醒來以後便立即去鴻雪洞旁,果然發現一棵與眾不同、亭亭玉立的小樹。
綠雪芽(圖源自太姥山風景名勝區官微)
這個茶樹採之不盡,藍姑為了救山下的孩子們拼命採茶做茶,
然後親自把茶葉送到每個山村,教鄉親們怎樣泡茶給得麻疹的孩子們喝,最終戰勝了病魔。
後來的人們感恩懷念她,尊稱她為太姥娘娘。
現如今,鴻雪洞旁的那棵茶樹便是福鼎大白茶的始祖,後來有文人墨客稱其為"綠雪芽"。
2011年福鼎壽眉圓茶
神話傳說中救死扶傷的事件,乃人間之大德,寄託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祝願。了解福鼎白茶的起源之後,對它又多了幾分喜愛。
關注小喜年,帶你了解更多關於茶的故事。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註明。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