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食指大動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2021-02-17 澎湃新聞

郭曄旻

金風送爽,涮肉飄香。每當秋風乍起之後,吃火鍋就更成了各地食客的一大快事。尤其是在隆冬時節,鍋膛中炭火熊熊,鍋裡面鮮湯沸滾。用筷子夾起一片片其薄如紙的羊肉,在火鍋中略微一「涮」就夾出蘸上調料,這便是一道如今盡人皆知的美食——「涮羊肉」了。


最早的「涮羊肉」


國人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吃上「涮羊肉」的呢?坊間流傳一種說法,將這道菜的發明權授予了生活在700多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據說,忽必烈在行軍途中飢餓,急呼廚師。恰逢冬季,天氣寒冷,又斷了軍糧。廚師急中生智,趕忙燒好一鍋開水,又飛刀切下十多片羊肉片,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結果歪打正著,肉質格外鮮嫩。於是,這次偶然的事件,便促成了美食「涮羊肉」的誕生。

涮羊肉

雖然此說在史書上找不到證據,但忽必烈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了「涮羊肉」大約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宋理宗在位時期(1224-1264年),福建泉州出了一位名士,姓林名洪。某年冬天,他專程前往福建武夷山拜訪著名隱士止止大師。途中天降大雪。一隻野兔因下雪巖滑,滾下山來,正好被林洪捕獲。比守株待兔還要走運的林洪手提野兔,來到止止大師住所,打算一起享用。不巧,一時找不到廚師。於是兩人按照止止大師介紹的辦法「消滅」了這隻兔子:「在餐桌上放一個『風爐』,爐上架著湯鍋;用酒、醬、椒、桂等作調味汁,把兔肉切成薄片,待鍋中湯沸時,用筷子夾著肉片,在湯中涮熟,蘸上調味汁來吃。」


很明顯,這個吃法,與我們今天食用「涮羊肉」的方法如出一轍。幾年之後,林洪在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宴席上又吃到了如法炮製的兔肉。眼看爐上鍋中湯汁沸騰,如浪湧江雪,賓主們夾著紅色的肉片在蒸汽中頻頻擺動,如風翻晚霞,林洪當場賦詩一首,其中有「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名句。隨即給這一菜餚取了個名字叫做「撥霞供」,而且還將其收入了自己撰寫的《山家清供》一書。


林洪吃到的「撥霞供」,就其用料和烹食方法而言,就是火鍋涮兔肉。這一點似乎也不難理解。《山家清供》提到的福建、浙江地處東南,按照明末清初的屈大均的說法,「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民間向來有「食在廣州」的說法,而粵菜佳餚中亦鮮見羊饌,似乎也為屈大均提供了一個論據。


不過,《山家清供》在「撥霞供」的記載後面偏偏還注有幾個字:「羊肉亦可。」若是以羊代兔,「撥霞供」不就成了如假包換的「涮羊肉」了麼?這在南宋時期的「東南」,倒也並不是無法理解之事。有宋一代,皇室肉食消費,幾乎全用羊肉,宋室南渡後,仍以羊肉為宮廷主要肉食,自然也就將吃羊肉的風氣帶到了江南。比如紹興二十一年(1151)十月,南宋名臣張俊在接待宋高宗宴席上,羊肉類佳餚就有「羊舌籤、片羊頭、燒羊頭、羊舌託胎羹、鋪羊粉飯、燒羊肉、斬羊」七種之多。如此觀之,若七個多世紀以前的江南食客已嘗過美味的「涮羊肉」,確也在情理之中了。可惜到了後世,這一做法逐漸湮沒無聞,以至於晚近的江南雖仍有羊饌,卻只限於煮燜得爛熟了的白切羊肉與紅燜羊肉了。

白切羊肉

話說回來,「撥霞供」是不是最早的「涮羊肉」呢?恐怕也不見得。上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康營子的遼墓裡發現了一幅壁畫,畫著三個契丹人在穹廬中圍著三足鐵鍋席地而坐。鍋前有一張方桌,上而放著盛配料的兩隻碗,還有兩隻酒杯。桌的右側放著大酒瓶,左側鐵筒內盛著滿滿的肉塊。這不啻一副契丹人吃火鍋涮肉的場景。美中不足的是,這幅烹飪圖中所煮的肉食,不能斷定屬於何種動物。不過北宋的大學者沈括提到過,契丹人「食牛羊之肉酪」。因此壁畫所繪即是「涮羊肉」的可能性也不小。

康營子遼墓壁畫

為何不是草原產


契丹人算是一個「草原民族」,忽必烈所屬的蒙古族則更為典型。茫茫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民間傳說將「涮羊肉」與忽必烈聯繫起來的說法因此倒也顯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偏偏這是不折不扣的「張冠李戴」。


當然,羊肉的確是蒙古民族的傳統肉食。南宋使者出使蒙古汗國時就發現,蒙古人「牧而庖者以羊為常,牛次之」。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於天曆三年(1330)向朝廷獻了一部書,名為《飲膳正要》,這是迄今所知記述元代宮廷御膳最為翔實的一本書。比如書中記載的「柳蒸羊」,其做法就是宰殺一隻整羊,摘除內臟後放入在地上挖的三尺深的坑中,用石頭把坑鋪滿,之後用火把石頭燒成通紅,之後將羊在鐵篦子上,上面用柳葉條覆蓋,用土把坑封好,羊熟即可食用了。這道菜的名字上雖說是「蒸」,但是並不放水,用石頭的熱量和蒸汽將羊烤熟,與今日的「烤全羊」實是一脈相承。在《飲膳正要》記載的90多種美食裡,超過70種是用羊肉或羊肉的臟器製成,簡直可以說是一個以羊為主料的食譜了。可是在這其中,偏偏找不到「涮羊肉」的記載。

烤全羊

雖說如此,另一個可能似乎不能排除:「涮羊肉」會不是如同許多美食一樣,出自(蒙古)民間的創造呢?中世紀歐洲旅行家的記載又給這種說法當頭澆上了一盆冷水:「如果他們還有忽迷思即馬奶的話,他們就不關心任何其他食物」——包括羊肉。即使到了清代中期,那位因為出身江浙就被乾隆奪了狀元(只給了探花)的趙翼也注意到,蒙古人「不能皆食肉也」。尋常百姓度日,「但恃牛馬乳」。只有到了逢年過年的時候,才能幾家幾戶湊在一起宰殺一隻羊分而食之——與漢地窮苦百姓過年時才能「吃頓好的」別無二致。

馬奶

不僅如此,古代蒙古民間縱然能夠搞到羊肉,恐怕也不會選擇做成「涮羊肉」。眾所周知,「涮羊肉」需要火鍋,而火鍋則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而元代以後的很長時期,蒙古人缺少鐵鍋(遑論更昂貴的銅鍋了)!


乍一聽,這頗有點匪夷所思。畢竟13世紀後期的波斯史學家拉斯特哀丁在名著《史集》裡已經記述大約9世紀的蒙古族先民為了走出額爾古納河西南的森林谷地,利用鐵礦「熔山出谷」的傳奇故事。可是到了元朝滅亡(1368年)以後,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卻經歷了一個生產力大倒退的黑暗時期,徹底丟失了冶煉工藝,連鐵鍋也造不出來了。


鐵鍋在日常生活裡司空見慣。但當時的明朝朝廷卻顧忌其材質,擔心蒙古(當時分為「韃靼」與「瓦剌」)人會拿去重造兵器。因此在與他們的「互市」中,不起眼的鐵鍋居然也成了禁止出口的「戰略物資」。其實,鐵鍋大多是以生鐵鑄造,要改做兵器,就得煉炒熟鐵,而當時的蒙古人根本沒有這樣高端的技術。至於韃靼、瓦剌軍隊裡那些明盔亮甲,要麼是在以往與明軍的戰事中繳獲而來,要麼乾脆是買通明朝邊將走私到手的。比如「土木之變」(1449)前的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就依仗自己是大權在握的王振公公的親信,把鐵製箭頭裝在酒罈子裡賣給瓦剌人。明廷對此束手無策,卻拿根本不能改作軍用的鐵鍋開刀。結果給草原上的普通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沒有鐵鍋的話,遊牧民就只能「以皮貯水煮肉為食」了。其影響之大,連瓦剌首領也先也曾憤懣地向明朝使節表示,「我每(們)去的使臣故買賣的鍋、鞍子等物都不肯著買了……」。

土木之變

總而言之,遊牧民族的普通百姓一無肉、二缺鍋。清代以前的文獻資料絕少見到有關「涮羊肉」的文字記載,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從清宮到「東來順」


實際上,「涮羊肉」真正的源頭,只能追溯到距今並不十分遙遠的清代。當時,火鍋已經非常流行。清代著名詩人兼吃貨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就明確提到「火鍋」這一名稱,而且火鍋更是冬季宮廷必不可少的佳餚。康熙、乾隆皇帝這兩位滿族皇帝曾舉行過四次「千叟宴」,每一宴席都設火鍋。其中嘉慶元年(當時乾隆退位而為太上皇)的那一次,動用了1550多個火鍋,創造了火鍋宴的規模之最。


此外,清代睿親王(多爾袞)的後裔金寄水在所著的《王府生活實錄》一書中也說,「王府冬至上午要吃餛飩,晚上照例吃火鍋,不僅冬至這天要吃火鍋,凡是數九的頭一天,即一九、二九、直到九九,都要吃火鍋,甚至到九九完了的末一天也要吃火鍋,就是說,九九當中要吃十次火鍋……」這跟明朝宮廷裡冬至這一天要吃「炙羊肉、羊肉包、食餛飩」的習慣大不相同,顯然沿襲的並非前朝遺風,而是滿族的舊俗了。

火鍋

由於滿洲「八旗」在清代享有經濟特權——老舍在《正紅旗下》就說旗人男丁每月都能從朝廷領到三兩銀子,尋常旗人也能吃得起火鍋。於是乎,冬天吃火鍋儼然變成京城一景。《清稗類鈔》描述當時的場景,叫做:「無論老幼,皆以涮肉火鍋為快!」


他們涮的是什麼肉呢?滿族並非蒙古族那樣的遊牧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很早就開始養豬。滿族學者金啟孮曾談到清代營房中滿族士兵的飲食生活,說他們「非常喜歡吃豬……特別喜歡吃白煮肉」。但論起「涮」的口味,羊肉到底佔了上風。比如金寄水就說,雖然每年都要吃好多次火鍋,但頭一頓必定是涮羊肉。金啟孮同樣提到,「涮羊肉也是他們(八旗士兵)喜愛的食物」。久而久之,「涮羊肉」便被看作北京菜的代表之一了。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1854年,北京前門外開了一間正陽樓飯莊。店裡的廚師身懷絕技:「刀法快而薄,片方正」,切出來的羊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如此羊肉,涮起來當然美味。無怪乎正陽樓飯莊很快就以涮羊肉出名了。可惜好景不長。民國初期,「東來順羊肉館」用重金從前門外正陽樓飯莊挖來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廚,幫工傳藝,很快後來居上。據說,他們切出的羊肉片比紙還薄,鋪在青花瓷盤裡,透過肉能隱約看到盤上的花紋。

東來順

到了1942年,正陽樓反而倒閉了。當時民諺叫做「涮羊何處嫩?要數東來順」,可見東來順已經獨佔鰲頭,儼然成為北京「涮羊肉」的代表。也是由於這個原因,1962年時,特派六名師傅千裡迢迢南來廣州傳技,從此這道北京名菜便在南國羊城的「回民飯店」落地生根了。


如今,「涮羊肉」早已四處開花,甚至很難再算得上是一道北京地方菜了。舊時京城的一些「講究」也已悄然消逝。過去涮羊肉得到立秋以後,沒聽說六月天吃涮羊肉,老北京見了六月天吃涮羊肉的,得笑掉大牙!而今一年四季都有吃涮羊肉的,甚至大熱天吃火鍋者亦大有人在。至於「東來順」這樣的老字號在時過境遷之後是否還能稱之為「涮羊肉」的代表,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饕餮中國|令人食指大動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用筷子夾起一片片其薄如紙的羊肉,在火鍋中略微一「涮」就夾出蘸上調料,這便是一道如今盡人皆知的美食——「涮羊肉」了。最早的「涮羊肉」國人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吃上「涮羊肉」的呢?坊間流傳一種說法,將這道菜的發明權授予了生活在700多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據說,忽必烈在行軍途中飢餓,急呼廚師。恰逢冬季,天氣寒冷,又斷了軍糧。
  • 涮羊肉的由來,究竟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隆冬時節,邀一群好友去吃一鍋熱騰騰的涮羊肉,這可是十分舒坦的事情,那麼,大家知道涮羊肉的由來嗎?
  • 最牛老北京涮羊肉TOP12
    在北京人心目中,涮羊肉可與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並列,都是心頭上最不可割捨的美食。銅鍋炭火,手切的鮮羊肉,蘸著特製麻醬小料,吃得滿頭大汗,齒頰留香,這大概就是老舍所寫的:好的涮羊肉,「能吃出想像,吃出詩意,涮一片蘸進麻醬溜入口,就是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
  • 涮羊肉起源於
    涮羊肉?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美食了,冷不丁的問起涮羊肉的起源故事?
  • 米飯炒雞蛋,這樣製作,粒粒分明,令人食指大動,太香了
    米飯炒雞蛋,這樣製作,粒粒分明,令人食指大動,太香了很多朋友留言說,自己炒米飯,炒到後面,米飯會粘連,結團。造成這種現象,並不是米飯問題,有時隔夜飯也會炒不好。
  • 北京最瘋狂的13家涮羊肉
    一入暮秋,涮羊肉的味道總是令北京人最惦記。在北京人心目中,涮羊肉可與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並列,都是心頭上最不可割捨的美食。
  • 最好吃的涮羊肉,還是老北京涮羊肉.
    當傳承至今的涮羊肉和自助餐相遇,結合成一道舌尖上新美味——老北京涮羊肉自助火鍋。這個季節因涮鍋,由不完整變得完整,來龍顏悅老北京涮羊肉,我們給你一個完美的想像空間。你造嗎?涮鍋和奶茶是絕配哦!萬萬沒想到,是晚晚得吃到,是碗碗吃到爆!親們,吃貨們的季節到了,快集合起來,讓我們和美味有場不散的約定吧,這是一場,速度與美味的碰撞,涮鍋與激情的邂逅。食上龍顏悅,美味新生活!
  • 老北京涮羊肉的由來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
  • 帶你去華王大塘涮羊肉
    羊斟因私敗國,固然該罵,但憑白無故地不給分羊肉,也確實令人窩火。    涮羊肉最早始於我國東北和蒙古少數民族地區,原稱「涮鍋」。據說,涮羊肉的起源之一與元世祖忽必烈(姓孛兒只斤,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之子)有關。相傳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北徵途中,忽然想起清燉羊肉了。廚師急忙殺羊剝皮,剔骨割肉。這時,探馬報導:「敵軍鋪天蓋地而來,離此不遠了。」
  • 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 涮羊肉為什麼用銅鍋
    那麼,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涮羊肉為什麼用銅鍋?下面我們來了解看看。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嗎不一定。炭火銅鍋的確挺好的。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而且火焰溫度相同時,銅鍋的溫度會比鐵鍋高,才能達到"涮"羊肉的效果,涮出來的羊肉會比較嫩,口感好,更能直接感受到羊肉的鮮美。
  • 涮羊肉(投稿作文)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人人皆知。因為這道佳餚的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
  • 原來,涮羊肉的起源於......
    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歷史悠久。忽必烈一邊涮著羊肉片,一邊笑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以為如何?」。         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餚。        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太監,才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使涮羊肉逐漸走向民間。老掌柜經營有方,歷經數十年,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技術,從調味品的配製到火鍋的改良,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贏得了「京城涮肉何處好,東來順最佳」的美譽.
  • 一頓涮羊肉,才是真正的老北京冬天來了
    老北京涮羊肉的味道一向令人嚮往。在北京人心目中,涮羊肉可是心頭上最不可割捨的美食。銅鍋炭火,手切的鮮羊肉,蘸著特製麻醬小料,吃得滿頭大汗,齒頰留香。    北京的涮羊肉雖然起源傳說很多,但這種吃法真正定型並發揚光大,還是得益於民國三年(1914年)開設於東安市場內的東來順,因為以前只有什錦鍋子、菊花鍋子等,並無現今涮羊肉的吃法。
  • 一頓涮羊肉,才是老北京冬天的心靈大保健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01 外皮酥脆透著熱氣,一口咬下去麻醬、花椒鹽和著芝麻、麵餅的香味,令人食指大動。 裕德孚老北京涮羊肉 隱藏在簋街的一家老店,老闆的祖父是京城有名的兩把刀之一的於德龍。只有7張桌子,刀工卓絕。
  • 老北京涮羊肉加盟電話是多少
    在這裡,我們為您推薦老北京涮羊肉。老北京涮羊肉主要以經營火鍋、涮羊肉為主,品種繁多,實價酬賓,價廉物美可滿足不同喜好消費者的需要,市場銷量不斷提高,同時門店業績也逐步提升。那麼,老北京涮羊肉品牌加盟電話是多少?
  • 長沙百果園吃董記老清泉北京涮羊肉太撩人
    冬日長沙,途經人民西路步行街中心廣場東面百果園董記老清泉北京涮羊肉店時,從店裡飄出的一陣陣香味令人饞涎欲滴、挪不開腳步。進去一問,原來這家店是要提前預約的,往往是提前一天預約。正好有個室友在裡面吃,記者被邀進店裡後室友說,75元一位我請了管你吃!室友神秘地悄悄說,我給你要一份羊仔粒吧,讓你開個眼界。
  • 吃過涮羊肉的老北京人,你會吃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火鍋嗎?
    老北京涮羊肉是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老北京涮羊肉製作簡單,清湯鍋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羊肉的鮮美,吃起來是羊肉最鮮嫩的味道,口感很棒。
  • 關於涮羊肉起源的傳說
    有一種說法是涮羊肉的起源是在元代,相傳當時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大軍南下
  • 涮羊肉起源於元朝,興於清朝!
    什麼是涮羊肉涮羊肉是一種將羊肉、蔬菜、豆腐等食材放到火鍋中,用沸水涮熟後沾小料食用的菜餚。
  • 涮羊肉!!!
    斷崖式驟降的氣溫寒冷的冬日初見雛形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如果不安排一頓涮羊肉絕!對!是!太可惜了!涮羊肉=火鍋 ×  涮羊肉≠火鍋 √ 大部分北方的朋友回想一下,就能發現其實在我們小時候,是沒有火鍋這個詞彙的,北方的「涮羊肉」與南方的「火鍋」無論是在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