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大牌基本都已買定離手,本著新聞已變淡,盒飯不可斷的原則,必須要把30支球隊拉出來輪流問候一遍。不妨就盤點盤點各路好漢的夏季操作好了,先從雕爺開始。
雕爺去年又被騎士幹了一發,兩年連吞八蛋,收拾收拾都可以去街上擺攤賣鹹鴨蛋了。作為村夫的得意弟子,布登霍爾澤叔可忍嬸不可忍,斷然按下自爆按鈕。於是今年夏天玩起了大開大合的套路,霍福德與蒂格離隊,霍師傅加入。兩進一出,乍看之下虧了一發,不過回到家鄉的霍師傅,號稱要成為亞特蘭大的阿King,也不知是真是假。
踢掉蒂格,原因是要讓施洛德上位。德國朗多表示,老子等了整整三年,就是要等待一個上位的機會。與正版朗多相比,德國朗多有突有投但沒三,大局觀與控場能力俱佳,還有人來瘋的屬性。今年與騎士的系列賽,蒂格打的無比稀爛,倒是施洛德表現的十分非凡。大概也正是見證到了這一幕,雕爺管理層才下定決心,讓蒂格負分滾粗。幾多年後,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在功成名就退休的施洛德,懶洋洋的坐在陽臺上,叼著雪茄吞雲吐霧,順帶與自己的朋友吹牛:「老子那會兒可厲害了,與歐弟談笑風生,再看看蒂格那笨蛋,褲襠都滴滴答答的。」
理論上來講,施洛德應當是聯盟裡最有前途的控衛之一,22歲的年齡意味著仍有潛力可挖。不過問題在於送走蒂格鼓搗來的新秀普林斯,被各路媒體圍毆一頓————怎麼叼來了這貨?差評。
4年7000萬敲定貝茲莫爾,這是疑問手。點解這麼講?優秀3D其實並不難培養,做好三件微小的工作即可:防守不惜力、三分要給力、空切玩奇襲。比如我火阿里扎政委,哥們一旦持球進攻,便猶如螃蟹亂舞,姿勢極其扭曲。可憑藉著這三大本領,照樣能在球隊立足,騎士上門問價還被一口回絕。至少狂言君認為,優秀3D當真不是啥稀缺品。
如若不信,一看便知,2014-15賽季,雕爺主力三號位是卡羅爾,哥們打出來後被猛龍4年6400萬挖走;而到了2015-16賽季,主力三號位便成了貝茲莫爾,打出來後雕爺4年7000萬奉上。由此可見,一年的功夫,便能實現更新換代。因此砸這麼一筆留人究竟是否值得?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回想起來,貝茲莫爾當年也曾效力湖人,表現有聲有色,公公見之甚惡,本著「一湖不容倆KB」的原則,連報價合同都不願給他,直接掃地出門。時至如今,貝茲莫爾已成人生贏家,公公則在家下崗待業。所以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霍師傅轉投雕爺,這倒是不錯的買賣。霍師傅的職業走勢雖與天朝股市相仿,一路陰跌,但有道是爛船仍有三斤鐵,更何況霍師傅還沒到爛到不堪一用的程度。丫在我火最大的問題是大溼日益增長的江湖地位,與霍師傅對於基本物質需求的矛盾,十分馬列,很是無解。於是在休斯敦,便形成了兩套系統。大溼管大溼打,霍師傅管霍師傅打,兩者之間的連線倒也不是沒有,數量卻屈指可數。1+1<2,魔登組合淪為一盤散沙,只好一拍兩散。
但雕爺的環境卻不一樣,米爾薩普次輪出生,底氣不足;施洛德雖有潛力但還是個嫩頭,於是不經意間,霍師傅倒成了猛龍過江,搖身一變,化身帶頭大哥。再添上為家鄉而戰的Buff,料想怎麼著,新賽季都該有個反彈。
在霍福德與米爾薩普之間,雕爺毫不猶豫的選擇霍福德。畢竟米爾薩普屬於小艦裝重炮,2米03的身高混到四號位來撈世界,多少有些彆扭。於是雕爺便動了將米爾薩普送走,把霍福德拉到四號位的想法。奈何天不遂人願,米爾薩普拉出去交易了一圈並無熱烈響應,以至於報價霍福德時終歸底氣不足,當5年1.36億對比4年1.13億,霍福德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拔下鷹羽,套上綠衣。
畢竟霍福德也是年滿三旬的老漢了,雕爺既不提供頂薪,又想讓我留下,臣妾真的辦不到吶。
如今的傳聞是,在霍福德已經被凱爾特人勾走的情況下,雕爺仍在兜售米爾薩普,這就有些讓人費解了。此時送走米爾薩普意欲何為?難不成真打算鼓搗一大四小?不過既然今年夏天已然大刀闊斧改革,想必也不介意再多一個斷頭鬼。目前傳聞米爾薩普兩大下家,一個猛龍一個我火,前者好理解,後者就有些費解了,肥仔這麼瘋狂囤積內線想幹啥,難不成人有死亡五小,我有自殺五大?
當然了,送不送走米爾薩普,雕爺都是東部強隊,進個季後賽問題不大。畢竟布登霍爾澤與史蒂文斯並稱少帥雙壁,能力超群。正所謂一位優秀的主帥,頂的上千軍萬馬,換成比克、公公、霍伊Dog之流,哪怕金山銀山搬到面前,也能分分鐘給虧空。
聽聞雕爺新賽季好像還是那麼屌,騎士忍不住微微一笑。
今年是紅燒、清燉、還是油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