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如何成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

2021-01-19 昌吉州文旅之聲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公示名單、新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單……近期,文化和旅遊部集中公布了一批國家級旅遊品牌名單,標誌著我國多層次旅遊產品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字號」旅遊產品體系量質齊升、結構優化,更好契合了大眾旅遊日益多元化和提質升級的需求。

豐富供給 滿足大眾需求

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國字號」旅遊品牌,是我國旅遊產品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推動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隨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有168家。各示範區在文旅融合發展、旅遊扶貧富民、城鄉統籌、生態保護、景城共建共享、休閒度假、資源轉型、邊境開發開放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遊客提供了高品質全域旅遊服務。

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公布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總數已達45家。目前,文化和旅遊部已出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管理辦法》,建立了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開展覆核檢查,確保度假區品質。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編寫的《2019—2020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A級景區12402家,其中5A級景區280家。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19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接待總人數64.7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7.5%,實現旅遊收入5065.72億元,增長7.6%。

對於近期公布的一批國家級旅遊品牌名單,陝西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冰認為,在旅遊業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這一批名單的公布無疑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無論內外部環境如何,我國旅遊業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系統思維、體系建設還有很多路要走,行業整體水平提升還有很多需要修煉的「真功夫」。

對於我國多層次旅遊產品體系建設,景域驢媽媽集團創始人洪清華說,景區、度假區、全域旅遊示範區,代表了觀光經濟、度假經濟、全域性休閒經濟三種不同的旅遊需求和旅遊消費方式。現階段大眾需求日益多元,遊客從關注風景到追逐生活,希望有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出現,創造更為美好的旅遊體驗和生活體驗。

擦亮品牌 提高供給質量

在多層次旅遊產品體系建設中,業界努力打造高質量旅遊產品。尤其是「國字號」品牌,在大眾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點、線、面多層次旅遊產品體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A級景區如何突出自身優勢?新晉5A級景區、貴州省遵義市赤水丹霞旅遊區一直在探索。「必須進一步提高景區服務質量,嚴格管理和培訓,改造升級基礎設施,充分彰顯5A級景區標準。持續推出特色旅遊體驗,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要立足長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均衡。」赤水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對於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突出度假區優勢、維護度假區品牌,新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上饒市三清山金沙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提出,要以「綠色、健康」為理念,充分發揮氣候優勢、生態環境優勢,豐富產品類型,實現特色化、精品化發展。同時,注重服務品質提升,優化接待服務,抓好「快旅慢遊」體系建設和周邊環境協調整治,推動智慧旅遊全覆蓋;淨化旅遊環境,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建立高效旅遊投訴處理機制,強化旅遊市場執法巡查和監管力度;完善服務設施,加快完善旅遊公路、公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

上海市青浦區是新晉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對於打造全域旅遊品牌,青浦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沈秋娟表示,青浦區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館所在地,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承載地。下一步,青浦區將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對接虹橋商務區,持續推進環國家會展中心都市旅遊區建設,打造全域式會展、商務旅遊體系;依託青浦新城河網資源優勢,融入主客共享、水城融合理念,打造生態文化休閒公園集聚區;將積極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區域聯動,加快打造「江南水鄉客廳」,尤其聚焦澱山湖地區,以朱家角古鎮為引領,打造知名湖區,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研判趨勢 優化目的地打造

我國大眾旅遊發展勢頭良好,旅遊日益成為大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對不斷變化的發展趨勢,旅遊目的地打造需要科學研判、精心打磨。

秦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蔣軼弢建議,要將文化和旅遊真正結合起來,歷史館藏、大美山水、風物資源,有亮點、有主題、有特色地進行整合;要考慮不同群體需求,以人為本,實現服務和產品差異化,團隊旅遊、定製旅遊和自駕遊兼顧,實現「連環盈利」模式;要加快目的地配套服務提升,關注公眾的口碑與需求,摒棄形式大於內容、不合理的管理模式。

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謝萌認為,旅遊目的地打造可以朝著文商旅融合的方向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旅遊目的地要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與消費者建立「心智連結」,而文商旅融合是提升消費者深度體驗的有效方式。謝萌建議,充分利用各種文化和旅遊資源,致力於目的地整體文化和旅遊氛圍營造,改善旅遊大環境;加大力度發展旅遊輔助產品,加強IP打造;深挖文化內涵,打造拳頭產品,創新優化旅遊目的地的產品結構;推動聚集化發展,打造一批旅遊消費聚集體驗區,實現空間上的良性聯動。

「在疫情等綜合因素影響下,遊客消費決策出現新趨勢,從價格敏感型轉向安全敏感型、品質敏感型,不再一味地只看價格。從年齡層次看,『Z世代』不只對價格敏感,也對品質敏感。」去哪兒網高級公關經理徐振妍認為,對於在線旅行商來說,未來要在幫助遊客挖掘絕對低價的產品同時,攜手目的地實現品質升級,契合消費升級需求。

來源:中國旅遊報

本期編輯:馬方波

責任編輯:周靜

審 核:韓益民

投稿郵箱:cjzly@qq.com

相關焦點

  • 「國字號」成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
    「國字號」旅遊產品體系量質齊升、結構優化,更好契合了大眾旅遊日益多元化和提質升級的需求。   豐富供給 滿足大眾需求   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國字號」旅遊品牌,是我國旅遊產品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推動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11-08 09:2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提升產業鏈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這是一場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佔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南京以強鏈補鏈為抓手,創新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鏈一策」,著力做大產業規模、做高產業能級、做強產業競爭力,全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建成自主可控的先進位造業體系,形成若干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鏈條。
  •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與現代供給學派理論的差異
    今年以來,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與條件下,我國經濟理論界及實際部門廣泛討論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其中實際部門多從實際操作方面進行了廣泛研究,提出大量改進經濟供給側的可行有效的方法,並且實施後在產業、行業、產品供給方面,都已經逐步取得明顯成效。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供給側改革誰提出的?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徵程的一次研學與提升——青海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研討...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門設置了「青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確保參訓學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能夠有的放矢,將「道」與「術」相結合,將「學」與「用」相貫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其理論內涵、核心要義、政策舉措、重點任務既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一個漸進深化、不斷拓展的思想體系。
  • 王敬堯等:國家治理、農地制度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討論的主要內容;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直接定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轉向農業強國的主線。
  • 貴申改:2019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決落實
  •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委員讀書
    線上線下讀書活動同步展開,在互動中深入學習《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第五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要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那麼,湖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應從哪些方面著手來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讀書活動線上讀書群裡,政協委員們就「如何提高農產品質量」紛紛建言獻策。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五中全會在回答怎樣構建這一新發展格局時,特別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
  •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原標題: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十四五」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會議提出了「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還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 供給側改革重塑汽車業,釋放結構性潛能
    細品之下,每一個動作都透著供給側改革的影子。調整經濟結構、改革經濟體制、轉變增長方式,供給側的深刻變化正在重塑汽車業,釋放出結構性潛能。高端市場逆勢走強過去幾年的銷售數據表明,高端品牌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中增長最快。在去年疫情衝擊之下,4月高端車市場率先恢復正增長,並引領整體市場逐步復甦,1~11月更是交出了同比增長11%的亮眼成績單。
  • 應對疫情及鋒而試 銀行業穩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突髮帶來了挑戰,但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是長遠的,不會受到疫情影響。隨著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我國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速重回正軌。對於銀行業來說,如何在應對疫情中把握機遇,及鋒而試,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 應對疫情衝擊,還需深化供給側改革
    應對疫情,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聚焦包括「緊貨幣、少幹預、順周期、降成本、寬管制、松財政」在內的十八字方略。韓和元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形成巨大衝擊,那麼,如何應對這種衝擊?我們認為,根本措施在於,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聚焦包括「緊貨幣、少幹預、順周期、降成本、寬管制、松財政」在內的十八字方略。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2016我向政府工作獻一策_中國政府網
    從這幾年國內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本人認為應該建立國家級市場大資料庫,實施全國統一化物聯網建設,完善流通業商品供應鏈監管,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經濟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依據,同時依據該物聯網的大數據建立相應的流通商品追溯和商品渠道責任人的快速響應機制。 dabaitu 總理,今年的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楊懿文調研三一中興液壓 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強調,婁底是三一重工的發源地,目前,三一公司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把最核心的零部件生產放在婁底,我們要全力以赴支持企業打造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範。   楊懿文一行先後查看了婁底中興液壓油缸先進裝備製造生產線和三一築工生產線,並聽取了三一集團及中興液壓有關情況匯報。
  •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方。
  • 需求側管理 應與供給側改革有效結合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