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窩囊的周天子,作為天子無寸土之地客居他地,被人逼著還債

2021-01-07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們都知道「債臺高築」這個成語,這個成語講的是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的故事,當時秦國強盛,想要攻打周王室,周赧王害怕,楚考烈王忽悠周赧王合縱攻秦,周赧王從西周公國湊了6000軍隊,由於沒有經費,於是周赧王就向西周公國的富商借錢,還打了借條,約定打完仗後,以戰利品來歸還借款。

結果合縱時只有楚國和燕國派了軍隊來,其他四國沒有派兵,西周軍隊只有6000人,再加上楚國和燕國軍隊不過幾萬人,根本無法與秦軍打仗,於是西周軍隊就回去了,而軍費很快就花完了,周赧王本來就沒有錢,現在富商催著還債,周赧王只能躲到王宮後的一座高臺上躲債,這就是債臺高築這個成語的由來。

周赧王姬延

周赧王不僅是「債臺高築」這個成語的原型,也是周朝最後一任天子,更是史上最窩囊的周天子之一,那麼周郝王有多窩囊?

一、自己沒有寸土之地

周赧王是東周王朝的最後一任天子,自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從鎬京(今西安)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洛陽)時,東周王朝就開始了衰弱,作為天下的宗主國,東周無力約束諸侯國,開始是春秋五霸代行天子權力,後來就是戰國時代各諸侯國進行你死我活的滅國之戰。

周朝是分封制,即使東周王室已經很弱小了,即使東周王室地盤都快沒了,也沒有阻止周王室的分封,東周王室傳到第16任天子周貞定王時,更加弱小了,而且王室內部鬥爭非常激烈,周貞定王去世後,長子姬去疾即位為周哀王,三個月後周哀王被自己弟弟姬叔襲所殺,姬叔襲殺了周哀王自己即位為周思王,五個月後周思王又被自己弟弟姬嵬所殺,姬嵬即位為周考王。

西周君

周考王擔心自己也會被弟弟所殺,所以就把自己的弟弟姬揭進行分封,封為西周桓公,這裡的西周只是周王室之下的諸侯國,史稱西周公國,而不是西周王朝,周考王才代表東周王朝,而西周公國就跟秦國、楚國一樣是諸侯國。

當時整個東周王朝的土地也就是洛陽及周邊地區,現在周考王分了一半給自己弟弟建了個諸侯國,所以東周王朝的實力就更小了,西周公國傳了兩代人之後,又發生叛亂了,到了西周惠公時期,他的弟弟姬根叛亂,於是趙國和韓國就把西周公國又一分為二,然後當時的周天子周顯王把自己原本只有一半洛陽及周邊的土地分封給了姬根建立了東周公國。

戰國晚期地圖:周王室在圖片上很小的地方

這樣就導致周王室的地盤只有個王宮了,其他都沒了,整個洛陽及周邊原屬於周王室的土地和人口被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瓜分,然後東周王室就這樣傳到了末代天子周赧王手中,除了個王宮是周王室直屬的,其他的沒有城池,也沒有土地和人口歸屬周天子了,這就是周赧王的當時的實際情況,沒有一寸土地是屬於他這個周天子的,除了那個王宮。

二、受驅逐客居諸侯國

周赧王原本是生活在東周公國地盤上的王宮之中,秦武王時期,秦國攻下了韓國的宜陽,打通了從秦國通往東周王室的道路,於是秦武王要到東周來舉鼎,周赧王不答應,於是秦武王就把周赧王逐出東周公國所在的王宮,遷到西周公國的王宮。

周平王東遷開啟了東周

東周公國與西周公國還經常發生戰爭,而這個周赧王活的時間又長,在位時間長達59年,比那個秦昭襄王在位時間還要長,周赧王經常就在東周與西周之間來回搬王宮,經常是受到外來威脅搬王宮,比如楚國準備攻打西周公國時,周赧王就把王宮搬到東周公國了,如此這般的周赧王可是非常窩囊了。

三、被人逼著還債

前面講過債臺高築的故事,周赧王雖然是東周王朝的天子,實際上既沒錢,又沒人沒地沒城,被楚考烈王忽悠了一次,就被債主到處逼債,周赧王只能依靠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來獲取生存,身為天子也是夠窩囊的。

周赧王

四、象徵王權的九鼎被秦國搶走

周赧王59年時,也就是公元前256年,同時還是劉邦出生的那一年,秦國攻打西周公國,西周君不敵,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西周公國的36座城池,3萬人口全部割讓給秦國,這可是西周公國全部的城池、土地和人口,西周君還被秦國綁在柱上流行示眾,最後放他回了西周公國,於是西周公國也只剩下一座王宮了,其他啥也沒有。

同年,西周文公姬咎逝世,然後秦國把放在西周公國的九鼎運回了國內,這個象徵周王室幾百年王權的九鼎被秦國搶走,同時西周公國所屬的一切歸屬秦國,也就是在這一年,周赧王姬延也病死了,之後就沒有再立周天子了,西周公國與周王室都在公元前256年這一年滅亡,只剩下一個東周公國還苟延殘喘地多活了9年,直到公元前247年,秦國滅亡了東周公國,周王室才算徹底滅亡。

周赧王與西周君

作為東周王朝的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的壽命相當長,光是在位時間就有59年,他一生的壽命至少也是70多歲,不會比秦昭襄王少,雖然東周的滅亡並不是周赧王的責任,但是他是最後一任周天子,周朝就是滅亡在他的手中,他的窩囊來自東周平王的東遷,來自歷任東周王的無作為,同樣還來自周王室內部的激烈政治鬥爭。

難以想像的是,東周都衰弱到那個樣子了,王室成員之間的爭鬥卻沒有一點減弱的樣子,不知道同仇敵愾,只有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僅僅只有洛陽及周邊這麼一小塊土地,還不斷地分封來分封去,分到最後,只有一個宮是周天子的了,這樣的東周豈能不滅亡,周赧王的去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的窩囊是歷史的產物,並不能完全怪他自己。

相關焦點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年逾八十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文|格瓦拉同志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其中涉及到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有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那麼,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把王朝帶向絕路的?他在亡國前都遭遇過哪些不堪回首的經歷?最終歸宿又如何?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結局有多窩囊?
    周赧王作為最後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衰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徹底喪失了對天下諸侯王的控制,就連周王畿分割出來的西周國和東周國都不將這位名義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終的結局,也的確算得上是窩囊至極。
  • 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窩囊人生,被秦人趕出王宮,被債主逼上高臺
    歷史上的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在位五十九年,為歷代周朝歷代天子之最。不過對於周赧王來說,長壽並不算什麼好事兒,因為活得越久,自己所受的屈辱就越多。沒辦法,誰叫他生錯了時代呢?周赧王在位的時期,已經是戰國後期。此時的天下早已經不再是周朝的天下,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句空話。
  • 真龍天子與鳳凰山結緣,一個帝王死後長眠之地的由來
    導讀:真龍天子與鳳凰山結緣,一個帝王死後長眠之地的由來話說周桓王姬林是東周的第二位君主,東周第一代帝王是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是姬宜臼的孫子。周朝禮制嚴苛,應嚴格遵從嫡長子繼承制,怎麼到了周桓王這裡就是孫子繼承王位了呢?
  • 諸侯國人才濟濟,周天子孤家寡人,是他願意如此還是另有隱情?
    但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到了第四代周天子,周昭王無德,魯國發生了弟弟弒兄奪位的慘劇,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卻視而不見,置若罔聞。周天子不發聲,在諸侯眼裡就等於是天子對此事進行了默許。此風一開,諸侯之間開始恃強凌弱,摩擦、爭鬥逐漸增多起來,天子再想管控已經枉然,天子的威嚴在諸侯心中大打折扣。
  • 正因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東周時周天子雖能苟活卻再無中興
    其實原因是同一個,那就是周天子是天下諸侯國共主這一個原因。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有那麼多諸侯國,主要原因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也就是說西周採用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將工程和後代分封到各個地方去做諸侯,以拱衛中央的周朝。
  • 堂堂天子兩次被趕出王宮,還欠了一屁股債,周赧王活得確實是窩囊
    談秦說漢(361)堂堂天子兩次被趕出王宮,還欠了一屁股債,周赧王活得確實是窩囊周赧王姬延繼位之時,周王室已經分裂為東周公國與西周公國了。東周公國的都城在鞏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鞏義;西周國的都城在王畿河南之地,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周赧王最初居東周的王畿,號稱「成周」,下轄東周與西周兩個小公國。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裡面涉及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具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將王朝帶入絕境?亡國之前,他都經歷過什麼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最後的目的地是什麼?
  • 春秋無義戰(8)龍戰於野:繻葛之戰,那射落周天子的一箭(下)
    而在繻葛之戰之前,周天子率領的諸侯大軍,還擁有百戰百勝的記錄,除了周幽王討伐申國以外。總體而言,周天子親率大軍,是具有大義名分的,之前之所以百戰百勝,一方面是因為周邊國家都很小,周天子往往能利用自身號召力,號召幾個國家共同討伐,所以無往而不利;而另一方面本身諸侯國得罪了周天子,在道理上就佔了下風。
  • 歷史故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在春秋初期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這個天子是當時的周天子周平王。這位國君就是鄭莊公。在當時情況下,周平王更多的只是名義上的天子,不說大諸侯國,就是小諸侯國也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不來朝貢,也不來會見。慢慢的就成了擺設了。鄭莊公作為大周王朝的卿士,雖然周天子已經沒什麼權威了,但是天子畢竟是天子,說的話做的事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我周天子給你下命令,雖然你瞧不起我,但是你不執行,這就是反叛啊,就可以聯合其他國家,正義的打你沒商量。
  • 鄭國如何挑戰周天子權威,贏得需葛之戰勝利,使天子權威一落千丈
    在周平王遷都之後,周王朝便進入了東周時期,這個時候的諸侯國力量已經逐漸發展壯大了,對於周天子的命令從不聽從。在周平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周恆王繼承了王位,周恆王也是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對諸侯國實行強硬的統治,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對於鄭國。
  • 「天子渡口」上津:漢唐時期國道上的咽喉之地
    關於「上津」這個名字,有人理解為「天子渡口」,也有人習慣稱它為「柳州城」。但無可爭議的是,在秦、漢、唐600多年的璀璨歷史中,這裡曾是南方及襄荊地區人、財、物進入國都鹹陽及長安的重要交通中轉站。600年老城古色古香,一街九巷黛瓦粉壁「上乃天子,津即渡口。
  • 解讀「天子三經地,皇帝九謁門」
    是對天嶽幕阜在歷史上的顯赫地位,文化內涵的高度概括,解讀此聯,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天子與皇帝的概念,什麼叫「三經地」,有哪幾位皇帝到過幕阜山。    天子,古人云,君權天授,意思是帝王秉承天意治理天下,被稱為上天的兒子,故稱為「天子」。周朝周王被稱為天子。《禮記•曲禮下》:「君天下曰天子」。漢朝班固《白虎通•爵》載:「何以言皇亦稱天子也?以言其天覆地載俱王天下也。」
  • 歷史的蝴蝶效應:周天子的一次婚姻危機,竟是引發三家分晉的關鍵
    周晉同姓,晉不先入王,後秦入之,無以令於天下。方今尊王,晉之資也。」對周人而言,事有疑便求於卜,文公拿不定主意,便召了算命大師兼變法家、太卜郭偃前來卜算兇吉,郭偃用龜甲算了半天,說道:「大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晉文公一聽,趕緊謙虛:「啥?黃帝?當不起當不起。」郭偃趕緊說:「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
  • 解讀「三家分晉」的歷史:周天子自壞禮法,敗壞了周朝八百年國祚
    有朋友問:歷史上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水嶺是什麼?答:是三家分晉事件。一司馬光把「三家分晉」當成了東周時代大變革的導火索。所謂「三家分晉」其實就是,晉國家臣「韓、趙、魏」瓜分了晉國後,經過一番算計後,逼迫周天子承認了他們的諸侯地位。
  • 周天子坐擁天下,為何最後需要借錢,來維持天子800年尊嚴
    當然這個事情也是歷史傳說,並不能作為真實的事件。可是周王朝,在後期的經營過程中,也差不多歷經了將近八百年,整整存活了791年。這在歷朝歷代來說,也是最長的。漢朝經歷西漢和東漢,也就只有四百年的歷史。不過周王朝雖然存活了很久,但是到了後期,確實一代不如一代。最終只是空有其名,而且還十分的「寒磣」。本文就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一番周天子的貧困生活。
  • 楚武王三戰周天子 | 楊帆
    要隨侯上書周天子,讓周天子提高自己的爵位。隨侯畏懼楚國國力,只得照辦,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提高楚君的爵位,結果遭到周王室的拒絕。熊通得知消息後,憤怒地說:「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早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今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於是自立為王,史稱楚武王。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越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這年為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
  • 從「數典忘祖」到「問鼎中原」,周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是僅僅經歷了六百多年,這份榮耀卻隨風飄散,成為了歷史中一抹捕捉不到的光,而葬送了商朝的人,正是與上古聖人明主並稱的商湯的後代——帝辛。這個名字對於一些人似乎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他的諡號,則家喻戶曉,他生前驕奢淫逸、暴虐成性,人們更習慣稱呼他為商紂王。
  • 周朝君王緣何被稱為「周天子」?原來是「分封制」的緣故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統治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之前的兩代王朝夏朝和商朝,君主一般都是稱君王或者商王之類的,沒有被稱過夏天子和商天子,而只有在周朝,才出現了「周天子」這一稱呼,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