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2020-12-15 大大大紅袍子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裡面涉及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具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將王朝帶入絕境?亡國之前,他都經歷過什麼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最後的目的地是什麼?

周朝第41位天子姬延,慎靚王姬定之子,慎靚王於六年(前315年)登基。自從周平王由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以來,周王朝的國勢便日漸衰微,王室直轄領地不斷縮小,最後只剩下洛邑及其周圍的三四十座城邑,人口僅三萬餘人,不足以與一個中等的諸侯國相匹敵。

甚至連這塊「彈丸之地」,早在周赧王即位之前,就已分裂成西周、東周兩個相互敵對的國度,名義上受天子統治,實際上卻常常各自為政。這樣,周天子實際上成了一個空有名號而無地、無人口的「寄居者」,最初居住在東周,後來在秦國的威逼下遷往西周,也就是王城洛邑。

更有甚者,早在周平王初,諸侯便開始看輕王室,而周桓王甚至被鄭國將領祝聃射傷肩膀,更被視為王室權威墮落的象徵。待到周赧王時代,諸侯只有出於爭霸的需要,才會臨時以「尊」為旗號,而等到爭霸戰結束之後,便立即對他視而不見,甚至連貢品也不上繳,每每令王氣鬱難平。

儘管日子過得相當艱難,也沒有被諸侯所看不起,但周景王卻竭力維護自己作為天子的尊嚴,儘管這一努力顯得蒼白可笑。但秦國迅速崛起,加速吞併山東諸國的現實,卻讓周赧王十分興奮,他非常擔心秦國遲早會被推翻,雖然他並非專制君主,但他必須承受亡國君的責難,這是他絕對無法忍受的結局。

由於不甘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周赧王開始積極聯繫其他諸侯,意圖共同討伐秦國,重樹皇權。但因山東諸國矛盾重重,加上對周赧王的真正意圖頗有疑慮,所以長久以來,由王室領銜聯合伐秦之事並不為人所知。一直到長平之戰(前260年)之後,秦國的殘暴和強權才使山東各諸侯國驚恐不已,終於同意周赧王的計劃。

得知諸侯國都對伐秦計劃感興趣之後,他欣然任命西周文公姬咎為討秦聯軍統帥,並徵召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前赴前線。但是由於皇室財政拮据,無法拿出足夠的錢來購置軍火和糧餉,這迫使周赧王向洛邑城內的豪商舉債,並許諾一旦軍隊獲勝,將用戰利品雙倍償還。

現在既有天子的信譽作保證,所以豪商紛紛慷慨解囊,軍費短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準備就緒後,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姬咎率周軍前往伊闕,並敦促其他六國派兵會合。但是令赧王非常失望的是,除楚、燕兩國外,其餘四國因怕得罪秦國,均未派兵一卒參戰。

於是,姬咎只得解散討秦聯軍,然後率領周軍返回洛邑,灰心喪氣。既然周軍沒有辦法,周赧王自然也不能兌現用戰利品償還債務的承諾,而債主們得知投資「水漂」後,心中也是憤憤不平。

因為周朝的商人階層勢力很強,再加上周天子並不像後世帝王那樣具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所以債主們不會選擇忍氣吞聲,而是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揮舞手中的公債向天子討債,場面十分滑稽、熱鬧。為此,周赧王慚愧萬分,為了不讓債主們沒完沒了地煩惱,只好跑到宮中的一座高臺上躲清閒。

站在高臺上,愁眉不展的周景王,自責自責自己當初的決策輕率,又擔心秦國不會放過他,因而羞愧、恐懼,難免會在無人的時候暗自落淚,堂堂周天子竟落魄如此,堪稱千古奇聞。而那些堵在宮門裡,同樣氣憤而憎恨的債主,則稱這個高臺為「逃債臺」,這也是成語「債臺高築」的典故來源。

周景王的伐秦計劃雖是半途而廢,卻惹惱了秦昭襄王,於是他便派大將嬴子率軍伐周。在自知難以抵擋的周赧王面前,便派姬咎入秦謝罪,稱其為「自願者」,獻出九鼎、城池和百姓,作為交換,並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同意。同一年(前256年),81歲的周赧王因羞愧而駕崩,立國800多年的周朝滅亡。七年後(前249年),秦莊襄王派丞相呂不韋去攻滅東周,王畿內的土地全部被秦國佔領。

相關焦點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年逾八十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文|格瓦拉同志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其中涉及到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有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那麼,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把王朝帶向絕路的?他在亡國前都遭遇過哪些不堪回首的經歷?最終歸宿又如何?
  • 末代周天子有多慘?八十高齡被債主堵門,躲到高臺暗自垂淚
    那麼,末代天子周赧王究竟混得有多慘呢?《西周君》西周君不說不知道,說出來簡直讓人啼笑皆非,八十高齡的周赧王竟然被債主逼得躲在高臺上暗自垂淚周赧王,姬延,東周第二十五位君主,也是周朝的最後一位天子,他是周慎靚王的兒子,雖然一生活了80歲左右,但是活得非常窩囊。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窩囊人生,被秦人趕出王宮,被債主逼上高臺
    歷史上的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在位五十九年,為歷代周朝歷代天子之最。不過對於周赧王來說,長壽並不算什麼好事兒,因為活得越久,自己所受的屈辱就越多。沒辦法,誰叫他生錯了時代呢?周赧王在位的時期,已經是戰國後期。此時的天下早已經不再是周朝的天下,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句空話。
  • 歷史上窩囊的周天子,作為天子無寸土之地客居他地,被人逼著還債
    結果合縱時只有楚國和燕國派了軍隊來,其他四國沒有派兵,西周軍隊只有6000人,再加上楚國和燕國軍隊不過幾萬人,根本無法與秦軍打仗,於是西周軍隊就回去了,而軍費很快就花完了,周赧王本來就沒有錢,現在富商催著還債,周赧王只能躲到王宮後的一座高臺上躲債,這就是債臺高築這個成語的由來。
  • 三家分晉禮崩樂壞,周朝天子被債主堵門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在春秋時期積累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變革在戰國有了一個大爆發,這是一個積累到斷層式爆發的階段,所以區分開更加容易研究和歸類。比如,戰爭方式上,春秋時期以「禮儀」為主,不但貴族帶兵打架之前要先進行溝通,而且不論打完的結果是勝還是負,雙方都會「以禮相待」,握手而去。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結局有多窩囊?
    周赧王作為最後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衰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徹底喪失了對天下諸侯王的控制,就連周王畿分割出來的西周國和東周國都不將這位名義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終的結局,也的確算得上是窩囊至極。
  • 堂堂天子兩次被趕出王宮,還欠了一屁股債,周赧王活得確實是窩囊
    談秦說漢(361)堂堂天子兩次被趕出王宮,還欠了一屁股債,周赧王活得確實是窩囊周赧王姬延繼位之時,周王室已經分裂為東周公國與西周公國了。東周公國的都城在鞏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鞏義;西周國的都城在王畿河南之地,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周赧王最初居東周的王畿,號稱「成周」,下轄東周與西周兩個小公國。
  • 堂堂周天子,為了躲債築了個高臺,周武王:你這不肖子孫!
    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亡國之君大都過得不太好,要麼身首異處,要麼朝不保夕,處處受制於權臣。但是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是個例外,雖然當時已經沒有人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周的實力在當時比不上其他國君的一個郡,但是礙於數百年積累的威信,也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去欺負周天子。
  • 君王為躲避債務藏到高臺上,留下成語「債臺高築」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順應歷史發展滅掉商朝,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周朝,經過八百年的興衰更替,周朝最後也是走到盡頭。周朝末年,諸侯割據勢力嚴重,周朝名存實亡,雖然各諸侯承認周天子的地位,卻無一人聽從天子的吩咐。由於實行分封制,到了周赧王繼位的時候,他的封地僅有幾個縣大小的面積。
  • 和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有關
    這就得講一講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的故事了。周赧王的「奇思妙想」,令自己身處尷尬境地周赧王是周代最後一位天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長達59年。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他經受屈辱的時間也是非常久的。等到周國的軍隊回到王畿後,之前的債主們紛紛上門討要欠款,但周赧王又怎麼能拿得出來呢?不得已,他只能躲在宮殿裡一處高臺之上,對債主們避而不見。周赧王的尷尬處境並沒有持續多久,秦昭襄王對這次「合縱」謀略的主導者要進行討伐和問罪。
  • 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曾有兩次差點提前滅國
    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王,說起末代君王,我們總會想像其悽慘落魄的樣子,然而周赧王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竟然在這個驚濤駭浪的大戰爭年代裡,當了整整五十九年的王! 周赧王上臺時,周王室已經分裂為兩部分,其一為東周國,其一為西周國。此時的周天子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依附西周國生存。
  • 周朝擁有實權的皇帝有哪些?周朝天子列表
    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滿。姬瑕之子。穆王致力於向四方發展,曾因遊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兩徵犬戎,獲其5王,並把部分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還東攻徐戎,在塗山(今安徽懷遠東南)會合諸侯,鞏固了周在東南的統治。並制定墨、劓、臏、宮、大闢5刑,其細則竟達3000條之多。
  • 春秋戰國那些事5:東周滅國之君姬延,結局有多慘?
    mp304:26來自融睿歷史在商朝滅亡之後,天下混亂不堪、百姓苦不堪言,這時胸襟寬廣大有作為的周文王顧念天下百姓,為了蒼生徵戰多年、贏得民心,而後老去的文王將基業傳給自己的兒子周武王,武王不負眾望建立周朝,史稱西周,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周"
  • 斷送八百年江山,留下「債築高臺」的成語,他是怎麼活成笑話的?
    周朝一共經歷了791年,當姬延繼承王位的時候,周朝的國力已經非常衰弱,影響力僅限於今天的河南洛陽附近。即便是這麼一點點大的地方,還分成了三個部分,由東周天子也就是姬延、東周公和西周公分別治理。但是剛才我們說過,周朝的國力已經非常衰弱,影響力僅限於今天的河南洛陽附近,國家的財力是無法支撐哪怕是這一點點的軍隊的,無論是武器、糧餉,都非常缺乏。無奈之下,姬延不得不向國內的有錢人借債。由於他仍有天子之命,國內的有錢人還是把錢借給他了,而姬延也答應,在軍隊凱旋之後,一定加倍返還!在姬延的概念裡,什麼失敗?根本不存在的!
  • 周朝興起源於「兔兒」,衰敗時又有兔子現身,只是這次又多了匹馬
    而野兔繁殖多了,自然就成了災,到處亂蹦亂跳就像是在聚眾開party一樣。等到鎬京這樣的大城市都有成群的野兔亂躥時,可見西周的農事當時已經荒廢成什麼樣子了,這不就是王朝衰落的信號嗎?既然搞不明白,咱們還是得多看些史料,於是,宣王三十二年發生的天子討伐魯國伯御這一事件就進入到了筆者的視線中。顯然,史官們想借「馬化為人」這一異象,來暗喻宣王對諸侯國事務處理不當所帶來的後果。
  •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探尋「天子駕六」 品味東周文化
    目前成人可半價(15元)購票參觀,60歲以上者免票  一項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催生了一座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它就是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2002年,在洛陽百貨樓附近,我市考古工作者發掘了東周時期的重量級遺存:1000多座東周墓葬、49座車馬坑,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處「天子駕六」大型車馬坑遺蹟。
  • 周朝君主世系:三十七位天子循周禮治國,造就華夏禮儀之邦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的朝代,享國791年,傳37王。周朝實行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鞏固權力,在西周時尚能夠控制地方,到了東周,天子只能成為名義上的共主,無實際權力。
  • 它對周朝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前言周朝在打敗商朝後,開創了分封制,在全國分封了大大小小上百個諸侯,並規定各路諸侯都有向周天子進貢的義務。南方的楚國在周成王時期,得到了子爵的爵位,楚國從此成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而楚國每年向周天子進貢苞茅。後來,楚國壯大後,不滿足於現狀,一度中斷了向周天子的進貢,周、楚關係惡化,數次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