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擁有實權的皇帝有哪些?周朝天子列表

2021-02-23 歷史故事人物

周朝是我國歷史最為古老的一個朝代之一,享國800年,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從前11世紀一直到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總計存在了大約791年,其中的西周是我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制奴隸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於文王,終於幽王,共13帝。

1.周武王姬發

西周世祖武王(約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者,華夏傑出領袖,漢族,姬姓,名發,諡號武王廟號世祖,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斌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6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

姬發繼承其父遺志,推翻商朝統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繼任後,繼續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南宮括為元帥,武吉為將軍;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姬發抓住時機,觀兵孟津,大會一千諸侯。兩年後時機成熟,姬發親率大軍伐商。牧野大戰之後,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於鹿臺。後姬發建都鎬京,改國號為大周,在位13年崩,諡號「武王」。

2.周成王姬誦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誦,周武王之子,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諡號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徵、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姬釗)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3.周康王姬釗

周康王姬釗,姓姬名釗,生卒年不詳。漢族,成王子,成王死後繼位,在位26年,病死,葬於畢原。姬釗繼位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召公、畢公還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誡姬釗要節儉寡慾,勤理國事,守住祖先的基業。他和父親周成王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4.周昭王姬瑕

周昭王姬瑕簡介,西周第四代國王。周康王之子。《史記》稱他為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卲王。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徵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徵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

5.周穆王姬滿

周穆王姬滿,在位55年。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滿。姬瑕之子。穆王致力於向四方發展,曾因遊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兩徵犬戎,獲其5王,並把部分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還東攻徐戎,在塗山(今安徽懷遠東南)會合諸侯,鞏固了周在東南的統治。並制定墨、劓、臏、宮、大闢5刑,其細則竟達3000條之多。後世流傳穆王西徵的故事,如晉代汲冢出土戰國竹簡《穆天子傳》所載,雖多不真實,但反映了當時穆王意欲週遊天下,以及與西北各方國部落往來的情況。

6.周共王姬繄扈

周共王姬繄扈,西周第六代國王,諡號共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龔王,有時又作恭王。周穆王之子。《國語·周語一》載,密康公跟隨共王遊於涇上時,有三女子自願獻身於密康公,密康公的母親叫他不能要這三女子,認為這樣的事情即使共王都受不起,何況一個小國的君主。密康公不聽,接納了三女。一年後被共王滅掉。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共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22年至前900年。

7.周懿王姬囏

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國王,諡號懿王。《史記》記載懿王時期,周朝開始衰落,有人寫詩諷刺他。《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內,接連出現兩次天亮的現象,當時在陝西華縣的鄭國一帶可見到這個奇景。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覽》引《史記》雲「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死後由周孝王姬闢方即位。

8.周孝王姬闢方

周孝王周孝王(?—前886年),姓姬,名闢方,西周第八代國王,諡號周孝王。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逨盤》銘文作考王。生年不詳,崩於公元前88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孝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1年至前886年,有人質疑它的準確性。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周懿王病死後奪位。在位6年,病死,葬處不明。

9.周夷王姬燮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詳。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孫。孝王死後繼位。在位30年,病死,葬處不明。姬燮對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諸侯禮拜的慣例,變為朝見時步下堂來和諸侯相見,天子的威嚴了就大為下降。他在位朝間,被穆王遷居太原一帶的犬戎不斷地反叛,姬燮幾次派兵徵討,都未能根除。《竹書紀年》記載:夷王三年「烹齊哀公於鼎」。《史記·楚世家》記載: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根據虢季子白盤銘文記載,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軍大敗嚴狁。30年病倒,立子姬胡為太子。姬燮死後的廟號為夷王。

10.周厲王姬胡

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間,橫徵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徵荊楚,西北方面又防禦遊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於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周厲王為壓制國人的不滿,任用衛巫監視口出怨言的人,發現就立即殺死,這些引得國內各項矛盾愈來愈尖銳。公元前841年,發生了國人暴動,人民包圍了王宮,襲擊厲王,他倉皇而逃,後於公元前828年死於彘(今山西霍縣)。他出逃後,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紀年。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諡號是厲王。

11.周宣王姬靜

周宣王姬靜,中國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時間(前827年——前781年),華夏族,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之子,死後被追諡為世宗。宣王即位後,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史稱「宣王中興」。

12.周幽王姬宮湦

周幽王姬宮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宮涅sheng(一聲)。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間在位,共11年,諡號幽王。《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記》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780年),關中發生大地震,有一位叫伯陽甫的人認為這是周朝將滅亡的徵兆。幽王三年,絕世美女褒姒入宮,非常得到幽王寵愛,不久懷孕,褒姒生下一個兒子伯服。於是幽王廢其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13.周攜王姬餘臣

周攜王姬餘臣(一說「餘」)(?─前760年,一說前750年),生年不詳。西周末王周幽王廢申後及申後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以幽王朝廷勢力為一方,申後之父西申侯勢力為另一方的政治鬥爭數年後転為戰爭。西申侯聯合繒國等諸侯和犬戎,與王軍戰,幽王敗死。西周滅亡。西申侯等諸侯共尊宜臼為周王,即周平王。虢公翰立王子餘臣為王,史稱攜王。周二王並立。相持若干年後,晉文侯殺攜王,終結二王並立局面。

14.周平王姬宜臼

周平王姬宜臼(約前781年―前720年),東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親是幽王的王后申後,申後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經犬戎侵襲,十分殘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許、魯等諸侯擁戴,在西申(今陝西寶雞)即位,是為平王。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從鎬京東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史稱東周。周平王依仗晉、鄭、虢等諸侯的力量,勉強支持殘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諸侯各國之間的兼併愈演愈烈,中國歷史從此進入春秋時期。平王死後,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孫林為太子,是為周桓王。

15.周桓王姬林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在位23年(前720年—前697年在位)。周桓王為姬洩父之子,周平王之孫。平王病死時,太子姬狐正居於鄭國為人質。鄭莊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繼位。姬狐因一路上哀傷過度,回朝後就病死。姬林便被鄭伯和周公黑肩扶立為天子。即位之後,為了壓制鄭莊公的權利,周鄭交惡,最後雙方在繻葛開戰,鄭國將領祝聃射中姬林左肩,周天子的權威於是蕩然無存。

16.周莊王姬佗

周莊王姬佗(?―前682年),在位15年(前697年—前682年在位),是周桓王長子,桓王病死後繼位。他的兄弟王子克在姬佗在位時發生內亂,史稱「王子克之亂」公元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死後的諡號為莊王。

17.周釐王姬胡齊

周釐王姬胡齊(?—前677年),東周第四代君王,諡號釐王(史稱周僖王)。前682年—前677年在位,在位5年。他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但是姬佗並不喜歡姬胡齊,而是喜歡姚姬生的小兒子姬頹。姬胡齊能繼位是因為他是長子,姬胡齊死後,弟弟王子頹(姬頹)就犯上作亂,之後被鄭厲公平定。

18.周惠王姬閬

周惠王姬閬(?-前653年或前652年),東周第五代國王,諡號惠王。他是周僖王的兒子。周惠王在前676年繼位後,佔用為國的園圃飼養野獸,為國的人民不滿,惠王二年有五大夫作亂,立王子頹為周天子,惠王奔溫(今河南溫縣南),鄭厲公在櫟地(今禹州市)收容惠王,並在惠王四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助平定「子頹之亂」,惠王復闢,鄭國因功獲賜予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東的地方,虢國也獲賜土地。《史記·周本紀》稱惠王在位25年,《左傳》稱周惠王在魯僖公七年(前653年)冬天去世。

20.王子頹姬頹

王子頹姬頹(前696年-前673年),姬姓,或簡稱子頹,周莊王的庶子,為莊王所寵愛。在東周春秋時代發動叛亂並稱王。

往後的君主基本上,沒什麼好說了的,權利被架空,領地僅限都城。

相關焦點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說明分封制強於郡縣制?
    1.周天子有效控制時間不足周朝一半時間 周朝完全建立應該是在牧野之戰後,但至今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並不確定,而且可能的時間跨度一百多年。比較被人接受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從這一年算到公元前256年東周滅亡,共計790年。
  • 周朝皇帝姓姬,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雖然說「皇帝」這個詞是秦始皇時期才開始使用的,用在這裡並不準確,但是這裡也只是取其意,周朝稱天子,夏商兩朝大約是「王」。
  • 長篇周朝皇帝列表,老姬家八百年江山
    周武王牧野一戰打敗商紂,建立了周朝。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於文王,終於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棄,帝嚳的後裔,棄曾做過堯,舜的農師。周朝姬姓。周武王姬發 (—前1043年) 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3年。
  •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同為三公,卻是天差地別
    今天的主題我們就關於講講「三公」那些事:其實「三公」一詞早在夏朝時候就有了,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聽過「聞太師」之名吧,他的「太師」之位就是當時的「三公」之一,而且當時很多著名的人物也當過「太師」:比如姜太公以及姬公旦也曾是周朝的太師,和太保、太傅同列為「三公」。
  • 秦國不滅掉周朝,周天子難道就會像日本天皇那樣永生?誰說的!
    作為兩國的對比,天朝歷史上的皇帝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卻換了無數個家族,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我們先來看日本。 日本天皇能永生,筆者以為主要原因有3點: 1、日本天皇將自己塑造成了神的後裔,只有他們家的血統才有資格繼承天皇位,這一點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日本也由此成為一個神權國,所以從信仰上,他們不敢取代天皇家的神權地位。 2、神權、實權分離。
  • 三家分晉禮崩樂壞,周朝天子被債主堵門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年限現在還沒有統一,有三種說法,以上的說法為最主流的觀點。第一、以公元前475年為戰國開始,原因為司馬遷寫的《史記》其中有一篇《六國年表》。這篇東周時期的日曆,第一年就是公元前475年,所以以這個為分界點比較符合大家的觀念。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年逾八十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文|格瓦拉同志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其中涉及到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有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那麼,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把王朝帶向絕路的?他在亡國前都遭遇過哪些不堪回首的經歷?最終歸宿又如何?
  • 周朝825年,以後的朝代都沒有超過三百年是因為郡縣制嗎?
    ,西周有275年,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如果以公元前221年皇帝一統天下東周滅亡來計算的話,東周有550年。如果說東周王室的末代皇帝周南王病死於公元前256年,東周有515年,但不管怎麼算,周朝最少也有790年,最多也有825年。即便如此,後來的朝代也沒能超過周朝存在的時間,而據觀察,以後的朝代時間也不過300年,如西漢210年、東漢195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這似乎像一個魔咒,成為王朝更替的規律。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在文職京官裡,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在文職外官裡,有以殿閣大學士身份兼任總督者;在武職京官裡,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在武職外官裡,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這3種正一品官員,名頭非常響亮,手裡卻沒啥實權,類似於擺設。
  • 周朝自始稱天子,世間從此無人皇,《封神榜》整個就是一場騙局
    然而自周朝開始,皇帝卻始稱「天子」,再也沒有了「人皇」之稱。所以說,《封神榜》就是一場大陰謀,以犧牲人皇這一「職位」,成就了部分人的位列仙班。 況且商朝文有比幹武有聞仲,諫臣梅伯,忠臣更是若干。東南西北四伯侯親如一家,這樣的鐵桶江山,就是一個傻瓜當皇帝一樣能長治久安,又從哪裡看得氣數將盡?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周朝君王緣何被稱為「周天子」?原來是「分封制」的緣故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統治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之前的兩代王朝夏朝和商朝,君主一般都是稱君王或者商王之類的,沒有被稱過夏天子和商天子,而只有在周朝,才出現了「周天子」這一稱呼,這是為什麼呢?
  • 周朝君主世系:三十七位天子循周禮治國,造就華夏禮儀之邦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的朝代,享國791年,傳37王。周朝實行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鞏固權力,在西周時尚能夠控制地方,到了東周,天子只能成為名義上的共主,無實際權力。
  • 為什麼周天子沒有預料到周朝的弱小呢?是愚蠢還是不得不為
    為什麼周天子沒有預料到周朝的弱小呢?是愚蠢還是不得不為現在許多人談到周朝都會說是周天子的分封制毀了他們自己,分封制這種制度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愚蠢的制度,自己把國土分給諸侯,然後諸侯強大以後又反過來攻打自己,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 為什麼周朝推行分封,興旺了八百年,而後世推行必天下大亂
    但是中國千百年來皆是農耕社會,周朝統治天下也是以農耕社會為主,社會矛盾是一直存在。其實歸根結底,周朝與其他方王朝不同的是,周朝乃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而封建王朝乃是帝國制國家。周王朝為了方便統治,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諸侯,使其統領一方疆域,共同治理江山、維持穩定。據不完全統計,周朝名下所屬的諸侯國大約有數百個,皆是聽命於鎬京。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將王朝帶入絕境?亡國之前,他都經歷過什麼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最後的目的地是什麼?周朝第41位天子姬延,慎靚王姬定之子,慎靚王於六年(前315年)登基。
  • 周朝的聘禮制,最有儀式感的婚禮
    其中在曲阜「周公廟元聖殿」有對門聯:「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統緒本先型」。將孔子和周公的關係連結在一起,也顯示了周公對孔子的人生觀的影響。商朝殷人「事鬼敬神」。但是後來武王伐紂成功後,不久就去世樂。建立西周的制度,交給了他的弟弟,周公。在商朝基礎商建立的周朝,放棄了商朝的是鬼佔卜的那一套。改用的是禮樂治國,重點關注的是人文百姓的實際需求。
  • 如果秦始皇是統一中國的皇帝?那麼商朝和周朝沒有統一中國嗎?
    ①當時的奴隸社會時期,商朝的商紂王也沒有集中權力,各個諸候國的領土有自己的蕃國各自管各自國,各諸候國的領導都是自己國的君主,不需要向商朝交稅收。②各諸侯國之爭常有的是利益紛爭,時常的爭戰紛起,兵戈相向動真槍實彈的互相殘害,論經濟和軍隊各諸侯國都擁有,雖然商朝的商紂王在此地勢強大當盟國之主。
  • 周朝之所以能夠走過八百年,是因為它處在一個制度變革的時期
    根據這一時間表,周朝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西周、春秋和戰國。西周天子的榮耀周朝的歷史始於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6年),但周族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史記》記載,周朝的宗室是帝齊之子啟的後代,啟在帝堯時期被封於齊。
  • 為何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就大不如從前了?連天子都淪為傀儡
    稍微了解周朝這段歷史的同學大概都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從此就進入了衰落期,不僅國力不如從前,就連歷代周天子也成為傀儡,難道僅僅遷一個都就把周朝給遷跨了?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