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長久以來,中華民族有著講究的禮儀和莊重的儀式感。10月2日起安徽衛視每周五晚9:20《傳承進行時》,嘉賓穆小龍,主持人大左,攜手學者蔣安祥,行業精英一起探訪古今,在現代常見的習俗中回顧歷史的脈絡。
張曉龍回憶自己小時候和父母、爺爺奶奶過年要壓歲錢的時候,是要"等著磕頭"。中華文化愛好者穆小龍聽了認為是表現尊重。大左接了一句"那你把曉龍老師想簡單了"。原來這是拿壓歲錢要行的禮儀。
正如張曉龍所說的,生活需要儀式感。重拾中國傳統節日禮儀儀式感,在傳統節日傳中華元素服裝,施中國禮,對傳承有著重要意義。而在傳統禮儀中經常用到的跪拜禮就有很講究的學問。
在主持人大左的引導下,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入手,將話題逐漸引入到傳統文化中去,傳統文化學者蔣安祥老師為我們解讀文化內涵,外國嘉賓穆小龍則以探索者的身份為我們描述他眼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最後每期主題相關的行業嘉賓則從對應的領域出發,談一談文化在現代的運用。
節目在輕鬆的氛圍中,以聊天的形式進行展開,節目內容的編排也是恰到好處,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東西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精彩的VCR展示,呈現在了我們面前,一切都水到渠成。
它將歷史文化的長河中,那些閃耀著的星星點點連成了一片璀璨星圖,以最符合時代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我們那些細微的好奇心,那些曾經連我們自己都忽視的文化自豪感就這樣被牽引了出來。
稽首禮大部分都是在正式場合使用,行禮的過程中需要手在膝前,左手壓著右手,叩首的時候動作要緩慢進行,以頭觸地需要叩在雙手的後面,而且行禮的過程中,自己不能快速起身,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對尊長先祖的不敬。頓首禮就輕鬆一些,這種禮儀最大的不同,就是從之前的緩慢叩首,變成了快速叩首,空首禮與它的字面意思相同,在行禮的過程中自己的頭不用觸地,觸手就可以停止,頭的位置與自己的心臟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自古就出現了嚴苛的禮儀體系,這些禮儀深入我們生活各處,安徽衛視《傳承進行時》,每周五晚9:20和你一起從不同角度解讀中華文化。